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八所高校試點資助本科生,武漢大學在列
公開新聞報導顯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八所試點高校資助優秀本科生,武漢大學位列其中。

據武漢大學新聞網9月21日消息,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北京、合肥兩地舉行了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評審會議,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八所試點高校的優秀本科生申請人進行了面試考察。來自武漢大學基礎學科的15位本科生全部入選獲得資助,其中數學與統計學院2位,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4位,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3位,生命科學學院5位,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1位。
武漢大學方面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現有人才資助體系基礎上,將資助端口前移,設立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項目啟動後,學校高度重視,專項研究申報方案,先後組織開展學生推薦與面試、項目評審、預答辯、項目指導等準備活動,全力保障項目質量。
在武漢大學新聞網消息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啟動將為學校本科生科研訓練工作再添動力。2001年武漢大學在全國率先提出“創新、創造、創業”的“三創”教育理念,面向本科生開展自主科研項目,2006年,首批進入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試點高校。經過20餘年探索,學校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綜合性大學特色的本科生科研訓練體系。近年來,學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聚焦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在本科生培養方案中設置創新實踐必修學分,強化教師在本科生科研訓練中的主導作用,鼓勵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機構指導本科生科研,全力推進本科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引導本科生參與服務國家戰略的科研項目、瞭解學術前沿,開展創新性、探索性實踐。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提升明顯,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呈增長趨勢。
稍早前的9月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佈首次試點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支持優秀的本科學生。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之外,另有六所試點高校當時並未點名。
根據相關高校公開資料和《中國科學報》報導,其餘試點高校包括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均有15個本科生項目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有18個本科生項目獲得資助。
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早前強調,從人才成長規律來看,及早發現並有針對性地培養優秀青年人才,將有助於其早日脫穎而出,並在日後獲得長足發展。為此,自然科學基金委在現有人才資助體系基礎上,設立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將資助端口前移,旨在及早選拔人才,培育科學素養,激勵創新研究,為構建高質量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供“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