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小區17幢樓牆皮大塊往下砸,維修為何遲遲不啟動?

上海靜安區江場西路1366弄中星馨恒苑小區多位居民通過向新民晚報求助,小區自2015年交付以來,外牆滲水、鼓包問題就頻頻發生,近兩年來情況愈演愈烈,大塊大塊的外牆往下砸落。面對“頭頂懸雷”的重重危機,居民們是心驚肉跳:實在是嚇煞人了!風起的日子,阿拉都不敢出門……

頭頂懸雷,心驚肉跳

小區1號樓的居民張先生心有餘悸地告訴記者:去年8月,一場風雨後,阿拉這幢居民樓一大塊近3個平方米的外牆脫落,重重地砸在了二樓露台上,還好沒有砸到人。

張先生講,1號樓是外牆脫落最嚴重的樓棟之一,前不久又掉下來一大塊外牆,掉到了下面搭建的腳手架上。

記者在小區走了一圈,發現幾乎每幢樓的外牆都有問題,有的樓棟已經有大塊牆皮脫落,有的則是大塊的外牆鼓包、開裂,搖搖欲墜。如果從高處俯瞰,脫落的牆皮像一塊塊禿斑,整個小區樓棟的外牆面斑斑點點,非常難看。

脫落的牆皮像一塊塊禿斑脫落的牆皮像一塊塊禿斑

小區物業負責人介紹,中星馨恒苑是2015年交付的,共有17幢8層至18層的住宅樓,交付之後外牆問題就持續不斷。還在質保期就狀況頻出,外牆滲水、漏水、鼓包,一直修修補補。

該負責人說,最開始開發商還會維修,後來過了質保期後就不願再負責了。最近幾年情況愈發嚴重,大片牆皮脫落,而且情況普遍,也超過了物業的維修能力。

而小區業委會負責人沈先生更是憂心忡忡:每次修補就是“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小區安全隱患愈發嚴重,居民意見很大。之前從高空脫落的外牆還差點砸到路過的居民,頭上的外牆就像懸著一顆顆定時炸彈。

質量檢測,開裂嚴重

小區外牆為何狀況頻出?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小區居委會負責人韋宏斌坦言,中星馨恒苑外牆問題確實困擾居民多年,居委會也向彭浦鎮房辦等相關部門多次上報情況。為了弄清牆皮脫落的真正原因,在2021年7月,彭浦鎮房辦和小區業委會、物業多次協調,聘請了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房屋質量監測站對小區外牆進行了質量檢測,確定是外牆質量問題。

記者在這份“房屋質量檢測報告”上看到,檢測結論為:房屋外牆開裂普遍,多處空鼓,部分位置空鼓開裂嚴重,存在掉落傷人的安全隱患,構成高墜危險點;且各幢房屋外牆保溫層系統粘結強度及破壞狀況多數不能滿足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無機保溫砂漿系統應用技術規程》的相關要求;此外,房屋在無機保溫砂漿厚度、抗裂砂漿厚度等方面均存在構造缺陷。

房屋質量檢測報告
房屋質量檢測報告

韋宏斌反饋,在明確主體責任後,經彭浦鎮相關部門協調,包括開發商、小區業委會各方多次協商,最終開發商同意承擔外牆維修費用的90%,賸餘10%由小區承擔。

何時維修,仍在等待

主體責任已經明確,維修資金也有了著落,居民們充滿期待,希望能早日啟動維修消除隱患,但轉眼一年就要過去了,依然不見動靜。

在等待過程中,居民發現小區樓下陸續開始搭建起了腳手架。從去年10月份開始搭建,到現在一共搭建了十多處。

記者在現場看到,腳手架確實隨處可見,要麼在居民樓下,要麼在走道旁,高度約兩層樓高,頂部放了一層防護板,上面有“當心落物、注意安全”等提示。

小區內搭建的腳手架
小區內搭建的腳手架

起初居民以為搭建腳手架是為了啟動外牆維修,後來發現只是一種防護手段。而隨著腳手架存在的時間越來越長,居民也開始抱怨不斷,腳手架不僅有礙觀瞻,也對居民日常生活產生障礙,低樓層居民的採光,門洞、走道的正常通行等均受到影響。最讓居民疑惑的是,腳手架要存在多久,外牆究竟何時修繕,這些關鍵信息他們一無所知。

那麼,外牆修繕究竟進行到了哪一步?是否有明確的時間表?對此,彭浦鎮相關部門回應稱:目前維修方案正在進一步優化中,一旦確定後就可以推進下一步流程。

彭浦鎮城建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中星馨恒苑外牆維修事宜,彭浦鎮一直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包括跟區級部門、建設單位、專業機構做了多次溝通,需要等待維修方案和資金方案落實,開發商方面對資金的審批也要走流程。前期,維修方案本來已經初步確定,但在實踐中發現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要重新優化。我們也希望這次維修能幫老百姓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匆忙上馬,導致後面再出狀況。

該負責人坦言,居民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為了確保維修質量,相關工作必須嚴謹再嚴謹,也希望居民能夠耐心等待,再多給一點時間。而在過渡期內,會通過搭建腳手架的措施來防止牆皮墜落,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外牆維修何時才能啟動?居民何時才能安居?新民晚報將繼續關注。

(原題為:《上海一小區,17幢樓牆皮大塊大塊往下砸!居民心驚肉跳,維修遲遲不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