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廣東網絡文明大會|何鏡堂:網絡空間同樣需要承載美、傳播美

9月21日,以“彙聚向上向善力量 涵養剛健樸實文化”為主題的2023廣東網絡文明大會在廣州開幕。據悉,本次大會由廣東省委網信辦、廣東省文明辦主辦,全面展示廣東網絡文明建設新成效,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升網絡文明素養,踐行網絡文明規範。

“網絡空間和建築空間大抵是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如同建築是現實世界承載美學的空間一樣,網絡空間同樣也需要承載美,傳播美。”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發表演講。

讓網絡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讓網絡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文明用網成為一種自覺教育。”何鏡堂認為,持續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為中華民族複興提供豐厚的文明資源和有力的精神支撐。他提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首先要堅持傳承和創新,網絡文明是新時代社會文明的重要部分,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篇章;其次是遵循規則和秩序,法律法規、網民行為準則、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正確價值觀、文明誠信等都是需要在網絡上遵守的“秩序”,不道德、不文明網絡現象會影響網絡的正常秩序。

“網絡聯結千家萬戶,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建設文明的網絡環境需要每一位網絡用戶、每一個網絡平台、每一家社會組織共同參與。”何鏡堂表示。

此外,何鏡堂認為當前網絡文明建設還面臨許多挑戰。國際社會衝突動盪不止、脫鉤斷鏈日增,“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沉渣泛起,全球化遭遇逆流。“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讓世界變成‘地球村’的互聯網,是打破各國人民精神隔閡、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

文明興則網絡興

那麼,如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何鏡堂認為,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鄧技術的發展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他提到,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引發了人工智能是服務人類還是統治人類的倫理探討與靈魂叩問。網絡文明建設所面臨的現實與挑戰,是每個網民需要思考的時代命題。

“文明興則網絡興。”何鏡堂表示,面對互聯網時代全球化語境,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就必須先讀懂中國文化,同時,他作為一名網民,希望每一位網民朋友都能齊心聚力,構建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的網上網下同心圓,彙聚向上向善力量,涵養剛健樸實文化,努力打造網絡文明建設的廣東樣本,為中國之治、世界之鑒、人類之幸貢獻力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黎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