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工作日是程序員,週末去咖啡店打工…家人心疼:會不會太辛苦?
不知何時,在白領群體里興起了一股從事服務員、保潔員、健身教練、維修工等體力工作的熱潮。
豆瓣里還有個叫作「輕體力活探索聯盟」的討論小組,簡介里這樣寫道:「社會慣性中,坐辦公室的白領生活比草坪修花的工人生活更值得憧憬,可是白領生活里不快樂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讀書、學習只是為了知識,並不是為了做到什麼了不起的職位,而是有勇氣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相對於換工作而言,許多人會把輕體力當作一種兼職,從而保持靈活性,在就業市場中掌握更多的選擇權。
下班後為何還想要從事輕體力勞動?
人們可以從輕體力勞動中獲得什麼?
它是否能變成一份長久的主業?
我們和三位兼職白領聊了聊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
逸枝
主業:程序員
兼職:咖啡店店員
工作日,我是一名在上海的程序員,但在週末,我是一家連鎖咖啡店的兼職店員,時薪24元,每週在咖啡店打工8—16個小時。
我是一名狂熱咖啡愛好者,每天都要喝兩杯——早晨空腹有氧鍛鍊後喝一杯去冰黑咖啡,下午再喝一杯咖啡提神醒腦,也很想嘗試自己做咖啡拉花。有一次,我偶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星J.巴克兼職的信息,就線上投遞了簡曆,但並沒有得到回應,於是週末時,我直接去了家附近的線下門店詢問,雖然有點尷尬,但是很值得!其實我一直都想學做咖啡,但並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愛屋及烏,所以想嘗試一下。
在這份兼職里,我感受到了許多快樂。比如,我還記得自己親手做出第一杯咖啡時的成就感:那天我記了很多配方,被迫學習了很多知識,甚至有點昏,但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還有在仔細擦咖啡機和打包咖啡的時候,從這種簡單重覆的勞動中獲得的治癒感。
雖然做咖啡本身不難,但小細節很多,比如蒸完奶,奶棒要及時清潔,抹布不能放在桌子上,要放在盒子裡等等。做咖啡也很考驗人的心細,手忙腳亂之下難免犯錯。
逸枝在社交媒體中分享自己兼職的感受
在學會如何處理外送和擺放點心以後,店長開始教我如何收銀。我覺得自己好像掌握了,但當我真正去接待第一個客人,在她一連串說完所有的要求之後,不出意外地我開始手忙腳亂了——需要先在種類繁多的菜單中找到飲品,然後確認杯型、溫度等,最後再掃會員碼確認支付方式,其他夥伴一下子就能快速操作完成,而我還需要練習。
家人知道我在兼職之後,都認為我精力過於旺盛,而且有點擔憂:是不是太累?會不會太辛苦?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困難是週末早班需要早起,但完全不會覺得累,反正上班族週末一般就是躺著玩手機,還不如去接觸社會。
像大家熟知的那樣,程序員們在公司工作的圈子不大,同事也比較穩定,但是兼職的時候會認識很多各行各業的人,比如我們常常會跟外賣小哥有接觸,他們人都很好。
有的客人很熱情,我遇到過一名老太太,她一直喊我「寶貝」,在等待咖啡的時候卻看著我滿臉可惜地說:「小女生啊,你在這裏工作,不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嘛!」我笑著回答她說:「沒有的,我在這裏工作很快樂。」我覺得工作不分貴賤,只要自己能尋找到意義就行。
我所在的畢竟是服務行業,也會遇到有點「難搞」的客人。剛兼職沒幾天,我就遇到了一個比較著急的客人,她想領優惠券慳錢點單,但同時又擔心停在路邊的車違停罰款,而我操作不太熟練,耽擱得時間久了,客人語氣不太好。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就趕緊安撫客人的情緒,態度要好,因為當下她處於心理緊張又極端的情況,氣出了就好了。
空閑的時候,我還會觀察咖啡店裡的人和環境,思考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問題。我發現,我們每杯飲品都會詢問顧客是否要打包杯托和吸管,大家的回答一般都是「要」,有一款推薦大口喝的慕斯,大家還是無一例外地要了吸管。
如果讓我比較一下主業和兼職最大的不同之處,我覺得程序員工作更傾向於一種理性的、邏輯型的交流,而咖啡師則需要與客戶進行感性的交流,對我來說,兼職反而多了些與人感情的締結。輕體力勞動讓我從中感受到一些治癒感和貼近生活的時刻,是屬於我自己的。
現在,店裡的小夥伴看到我來上班都會很熱情地打招呼:「枝枝今天你有班呀!」讓我有種回家的感覺,很溫暖。
因為我還是初學者,目前並不會全職從事這個行業。不過,如果我以後在咖啡製作技能層面上達到了可以養活自己的水平,或者在行業中有一定聲望的時候,我可能會選擇作為主業發展,成為一名真正的咖啡師!
張蓓蓓
主業:產品運營
兼職:健身團課教練
我們公司10點上班,但我7點左右就起床了。因為上班之前,我要先去兼職健身團課教練,帶著學員上燃脂和塑形課程,每週排班3-4節課。45分鐘的健身課程結束後,我再花半小時的時間去公司,正好趕上打卡上班,相當於是用晨練開啟了這一天。
我是在上一份教培工作被裁員時,有了兼職的想法。失業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很焦慮,室友起床後去上班了,家裡只剩我一個人,生活該何去何從?我想調整生活狀態,開始去健身。
張蓓蓓在健身房
我發現人確實需要有一些其他技能,至少讓我在失業後能有一點點收入,能夠維持生活,同時也能填補一點時間,這樣就不會很焦慮。三四個月後,我找到了新工作,但仍然堅持著鍛鍊,半年後,我決定去當健身教練,就報名了所在門店的教練培訓,考核通過之後開始兼職,到現在當教練也一年多了。順便稍微賺一點點零花錢,每個月的兼職收入也有一兩千元。
如果大家想要尋找一些下班後的兼職,建議可以從愛好出發,比如我的愛好就是戶內外各類運動。所以除了健身團課教練外,我還會去當一些戶外活動的領隊,頻率差不多是三個月一次。
我覺得勞動是人們謀生的途徑,也是獲得價值感的方式之一。這些兼職跟我的主業工作內容完全無關,在辦公室面對電腦坐了一天,下班後的兼職反而成了一種休息。之前加班比較多的時候,我反而更沉迷運動,想獲得肆意流汗後那種對身體的掌控。
其實主業工作經常需要與人溝通,最後形成報告、數據,但對我來講,價值感更強的卻是這份兼職,因為教練相當於是在舞台中央,所有人都看著我。每一節課都會有一些正向的反饋,比如學員們下台會跟我說「老師,上你的課特別快樂」「謝謝老師」「下次還選你的課」之類的。還會有比較眼熟的學生像「粉絲」一樣,因為團課老師排課的門店不固定,有的學員衝著我去哪個店,就跟去哪個店。
相較之下,反而覺得公司激勵不那麼夠,我工作一直都挺努力、覺得沒得到足夠的回報,這種失落的情緒也是靠兼職來緩解。
從人際關係來看,兼職也距離「真正的職場」比較遠。我的主業是做社交軟件運營相關,所以難免要考慮怎麼社群運營,怎麼維護客戶關係。團課教沒什麼銷售、賣課的任務,所以我就是簡單純粹地去上課,然後下台就結束,不用想著怎麼去跟會員拉近關係。
我也經歷過辦公室政治,之前的工作會有很多「派系鬥爭」,明明你不想參與這件事情,但還是會被劃分為某個派別,會很佔用精力,沒有什麼意義,還會影響到本身的工作。
當然,教練是服務行業,肯定不只有好評,偶爾會有一些差評,總會有一些人不喜歡你的課,但我兼職時間比較長了,對這件事情也看開了。
假如我現在要換一份比較忙的工作,且收入有一定幅度提升的話,可能會降低兼職的頻率。目前也沒有考慮過要把兼職變成主業,因為還沒有找到收入上能夠超過或是主業差不多的兼職途徑。
李爽
主業:人力資源管理
兼職:快餐店服務員
我在江蘇的一家小公司做HR,朝九晚五,雙休。我經常覺得下班時間太無聊了,其實理想情況應該是下班回家看書、學習、提升自己,後來發現人真的沒那麼上進自律,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玩手機刷短影片中度過。我就想著怎麼把晚上的時間利用起來。
正巧,辦公室有個同事也在做下班後的兼職,就介紹我一起做,我就直接去家旁邊的快餐店兼職了。工作日的晚上去兩三次,從6點到9點三個小時。
平日習慣了在辦公室坐著,剛去當服務員的時候,需要一直站著,也要一直服務顧客,溝通、點單、傳菜,真的會有點辛苦。
但累是其次的,首先感受到的是新奇,因為是平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其次是放空,因為不太用動腦筋,上班已經很燒腦了,晚上兼職就選了只費體力,不費腦子的工作內容。
而且我也能從簡單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比如我在一個新的領域也乾得很好,作為兼職員工,還拿了店裡的銷冠。我們店裡有尊享卡,可以享受每日一款主食半價,還有充值送比薩,掃碼送飲料小食等優惠。
於是遇到每一位客人我都會打招呼,詢問是否需要幫助?是否需要介紹一下近期的優惠活動?有些客人會覺得我並不常來,辦卡會不會不划算之類的,我就會重點強調,不常來也不要緊哦,您就算只消費今天這一次,也可以立馬得到實惠。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真誠,從顧客的心理出發,為他們推薦和介紹活動,如果客人不願意聽,比如有的客人真的很排斥服務員給介紹優惠,可能是怕被「坑」,會直接粗暴打斷……那我自然也不會多講,但是大多數客人都會想瞭解一下近期的優惠活動,就會為他們詳細講解一下。
不同於辦公室,在兼職的店裡大家的氛圍會融洽許多。可能是因為短暫的相處,沒有太多鬥智鬥勇的場景,大家聊天也比較輕鬆,天南海北,什麼都聊。而且店裡其他兼職的都是大學生,都喊我「姐」,看他們走來走去的,就覺得回到了大學,活力滿滿。
而辦公室就像一個小江湖,在公司里,很多「老人」的回報還不如一個摸魚的關係戶,大家就會沒有工作動力,只想冷笑和擺爛。我去兼職的事情也沒有告訴其他同事,因為同事不必知道太多我個人的情況,保持距離就好,避免麻煩。
親友們倒是很支持,覺得我嘗試另一種生活,去體驗一下也無妨,開心就好。父母覺得重在體驗嘛,快樂就好,伴侶也挺支持的,因為並不是天天都去,也有排班可以勞逸結合,畢竟家裡還有小狗狗要陪的!
不過,在快餐店兼職也有不如意的另一面:報酬低、重覆枯燥、在旁人看起來「社會地位低」……其實我們相對於全職的體力勞動者而言,還是有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有「退路」。
我現在已經辭去了那份快餐店的兼職,總共做了三個月左右,因為本身也沒有考慮過將服務員作為自己的主業,體力勞動技術含量不高,純粹用時間換錢,價值還是很低的,所以後來我就專心做主業,最近還跳槽漲薪了呢。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作者: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