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來了?BC雙面電池擴張,光伏十字路口誰主沉浮?

圖/IC圖/IC

今年以來頗為平靜的光伏行業,隨著電池技術頻繁更新動態而掀起塵囂。

9月19日,隆基綠能宣佈擬投資近40億元建設12GW單晶電池項目,採用HPBC PRO路線,這也是公司此前宣佈主推BC(背接觸)技術後公佈的首個項目。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其將產出雙面電池,而低雙面率曾長期被視作BC這一技術的主要缺點。

「從技術角度,可以看到歷史往往都是有規律的複現。」BC路線另一主力企業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本週向新京報貝殼財經等媒體表示,P型時代從多晶到單晶再到PERC,基本上兩到三年出現一次技術迭代,舊技術陸續退出市場。當前N型時代情況也差不多,而且可能還會更快。因為各個企業的綜合實力、研發實力更強,有更多的資源投入,讓技術迭代的速度更快。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以晶科能源為代表的N型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企業已進入產能擴張的快車道。公司提出,2023年全年組件出貨預期為70-75GW,其中N型佔比60%,產能方面N型佔比將超過75%。晶科能源CTO金浩在接受貝殼財經等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未來3到5年,TOPCon將是絕對的主流。

電池技術進化方向邁入分岔路口,誰將獲得加冕?

BC玩家加速擴產瞄準雙面電池

明確技術路線選擇後,隆基綠能加速產能建設。

9月19日晚,隆基綠能(601012.SH)公告稱,擬在陝西省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投資建設年產12GW單晶電池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額39.151億元,2024年11月開始逐步投產,2025年11月達產。

根據公告,隆基綠能此次電池項目產品將採用公司研發的HPBC PRO高效電池技術,這也是公司9月5日業績發佈會上首次「官宣」未來在晶矽路線基礎下將以BC類電池技術為主後,公開的首個BC路線項目。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隆基綠能此次採用HPBC PRO技術的銅川12 GW電池項目為雙面電池,應用場景面向集中式地面電站。

雙面電池指電池的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而產生電流、電壓。採用雙面電池製作的雙面組件由於背面也可以發電,相較單面電池組件總發電量可以得到較大增益。而採用BC技術的產品之所以具備更高的發電效率,核心在於產品正面無柵線遮擋,這意味著不管太陽光從任何角度入射,都不會存在柵線反射的情況,進而減少了光學損失。

不過,由於BC技術將柵線與電極置於背面,產品的低雙面率長期被行業認為是這一技術的缺點之一。

早在9月5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綠能表示,背面的效率差對發電量影響遠遠低於正面的效率差,所以當正面的效率足夠高的時候,背面的發電量增益差會被抵消。因此,公司認為未來BC類產品在雙面領域會成為主流。 

就HPBC(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隆基自主研發的背接觸高效電池技術)在單面與雙面場景的應用,隆基綠能稱,在國內市場上公司將HPBC產品主要作為一種分佈式屋頂產品來銷售。從分佈式應用場景來看,其單面發電優勢相較其他單面光伏產品非常顯著,而HPBC PRO版本會是單雙面都有優勢的產品。

提升雙面率正成為組件增效的路徑之一。

「通過努力,把ABC的雙面率做到70%、正面加背面綜合發電量多增加30W,也是有機會的。」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在9月19日的分享會上向貝殼財經等媒體表示,雙面率提升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自己並不認為BC類產品天生雙面率低,目前雙面率值屬於正常狀況。他同時提出,今年年底公司推出的ABC地面產品,雙面率肯定超過60%。

攻城略地,TOPCon更勝一籌?

「在未來3到5年,TOPCon將是絕對的主流。」晶科能源CTO金浩在9月中旬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公司計劃於明年契合行業趨勢推出雙面TOPCon,預期做到量產效率26.5%,並在隨後的2024年至2025年逐步達到27%至27.5%的量產效率。

金浩以同一枝條上的兩朵花來形容TOPCon與BC的關係——二者在技術源頭不乏相通之處,而成本與功率等因素決定了前者更適合於大功率場景,後者可能適合應用於價格敏感度較低的分佈式場景。

儘管技術路線孰優孰劣難以定論,但目前在產業鏈配套與市場成熟度方面,TOPCon更具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市場對於TOPCon的接受度快速上升,2023年上半年央企N型招標段數達35個,其中TOPCon中標規模約25GW,中標佔比達20%。

PV InfoLink資深分析師趙詳列出一組數據稱,今年上半年TOPCon組件出貨達到約29GW,全年預估有希望來到110GW體量,對應的市佔率約25%。展望2024年,預計TOPCon整體的出貨佔比將非常有希望突破六成,甚至更高水平。

晶科能源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山西超級大基地項目,規劃產能達到56GW,預計這一單一基地在滿產後將佔到全球N型產能的20%。僅以2023年來說,晶科能源最新提出的全年組件出貨預期為70-75GW,其中N型達到60%,產能佔比將超過75%。

相較當下TOPCon的產能與出貨規模,BC路線仍在爬坡階段。

隆基綠能提出,公司HPBC在今年年底將實現30GW產能全面達產。此外,愛旭股份首期珠海6.5GW ABC電池項目已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投產,珠海3.5GW電池擴產、共計10GW配套組件項目以及義烏15GW項目正在推進中。公司計劃至今年年末,形成年產能25GW的ABC電池及組件製造能力。

據陳剛介紹,珠海與義烏基地分別面向分佈式與地面市場,後續規劃的濟南10GW項目同樣考慮聚焦可以帶來更大價值空間的分佈式。

光伏較長的產業鏈決定了每一種光伏電池新技術要得以推廣應用,必須實現上下遊的協同合作。目前TOPCon技術產業鏈配套的各個環節已相對成熟,BC技術設備、材料等相關聯的整體產業鏈則有待進一步完善,初期產能或將受到一定限制。

9月19日,陳剛向貝殼財經等媒體表示,一種技術實現可量產,在效率與成本等方面都要取得突破,能夠對上一代技術形成迭代的技術則門檻更高,發電效率需要提升至少10%且整個系統的發電成本降低至少10%。此外,新技術還需要在產業上下遊形成產業聯盟、產業生態,並且生態圈內企業均在所在環節不斷精進,共同在某個時點上達到各自的目標。如果這些條件都具備,那麼這一技術路線成功的希望就較大。

金浩提出,更多企業佈局TOPCon將帶來提效降本的良性循環,晶科能源所擁有的一體化優勢,同樣將體現在原材料質量與供應上的提升、各環節與組件之間的配合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