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211高校副教授張佳佳去世,年僅33歲,讓人感到很可惜

人的一生充斥著悲歡離合,生老病死誰也不能倖免,如果是八九十歲的老人離開人世,我們會覺得這是高壽,但如果一個人30出頭就去世了,往往會讓人無法想像。

相信很多人已經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教授張佳佳逝世了,年僅33歲,該高校發佈的訃告透露,張佳佳的死因是因病醫治無效。

這則消息讓人猝不及防,33歲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還是當打之年,事業還處於上升期,如果沒有出現什麼意外,再工作20到30年都不是問題,可張佳佳卻在這樣一個黃金年齡去世,讓親人、朋友、學生感到悲痛,也讓陌生的網民都感到惋惜!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211高校,張佳佳年紀輕輕就升為了學校的副教授,稱得上是年輕有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沒有離開我們,他還可以繼續搞科研,取得更多成果,在教學事業上,也可以培養很多優秀學生,可惜天不假年。

這位副教授的生平,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從公開資料來看,張佳佳不僅是一個努力的人,也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

張佳佳是山東德州人,出生於1990年,是一名標準的90後。

張佳佳是山東德州人,出生於1990年,是一名標準的90後。

2008年考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業是地質工程,並在該高校完成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學業,博士階段,則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美國德州大學奧史甸分校聯合培養,專業是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

工作方面,張佳佳2021年入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青年拔尖人才」,並留校任教,從事油氣田開發地質相關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油氣田儲層非均質機理與精細化表徵。今年7月,成為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副教授。

張佳佳的教育背景堪稱「天花板」,工作經歷也讓人難以望其項背,可這樣一位優秀的青年人才,升為副教授之後,本是大展拳腳的好機會,不料突然病逝,天妒英才,讓人感到十分可惜!

這位211高校副教授走了,我們在緬懷他的時候,也應該引起思考和反思。

雖然我們不懂張佳佳副教授具體研究的是什麼,但他生前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能夠推動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是我們非常需要的人才。可他卻在33歲就去世,不禁讓人感歎:生命非常脆弱,需要我們自己保重身體,好好珍惜。

在我們普遍的認知里,都覺得大學教授有身份、有地位,工作很輕鬆,實際上,大學的年輕教授與普通人一樣有有壓力。

一方面,雖然我們的高校對青年人才很友好,但由於「非升即走」制度的存在,沒有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可能就無法獲得長期合約,這讓年青人才倍感壓力,不得不加班或熬夜搞研究,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

這樣的工作模式,也許可以快一點取得成果,但也是以累垮自己、降低免疫力作為代價,不能長久堅持。

而且,搞科研本就是費心又費力的事情,短時間加班,或許還能挺住,要是經常熬夜加班,年青人也挺不住,身體非常容易出問題。

這就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青年人才的身體,比短時間出科研成果更重要,不管怎麼說,一位青年人才在30多歲去世,是家庭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另一方面,科技人才搞科研,不管工作有多忙,任務有多重,也不能以犧牲自己的身體作為代價,最好把身體放在第一位,學會愛惜自己。

有健康的體魄,我們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繼續探索,為家人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如果為了工作讓身體出了問題,自己的科研事業怎麼能長久呢?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到了飯點就要準時吃飯,到了休息時間,就別再逞強,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加強鍛鍊,身體才不會搞壞,才能在科研領域不斷探索,取得更多的成績或成果。

假如身體已經出了問題,就要聽從醫囑,好好休息,把工作放一放。

此外,也要有良好的心態,科研工作遇到瓶頸,學會適當休息和放鬆,及時卸下疲憊,避免過度緊張,千萬別為了盡快出成果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樣不值得,也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