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商回歸”鄉賢說:將故事留在“浙”片故土

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溫州9月19日電(張益聰)“我自己就是從農村走出去的,但這麼多年來,心底一直在想,我們農村人真的走出來了嗎?”在外是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如今,回到浙江溫州樂清市淡溪鎮陳坦村,張益東是該村黨總支書記。

從闖蕩天下的樂清商人,到回歸故里的鄉賢能人,張益東的故事並非個例,更多鄉賢力量彼此不相識,卻默默形成統一戰線,紮根農村、反哺家鄉,為鄉村振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當記者讓張益東談談從商故事的時候,他的回答或許也是眾多鄉賢的共同心聲,“就讓更多故事留在家鄉吧。”他說。

淡溪鎮全景圖。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淡溪鎮全景圖。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

用心用情不忘根 反哺家鄉帶民富

在陳坦村,問起張益東,無人不豎起大拇指。照張益東自己的話,“我回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就是一種故土情懷和家鄉責任,就是希望能讓村莊美起來、村民富起來。”

在鄉親們的期盼中,張益東的鄉情與他熟悉的“浙”片故土再次連結起來。從“最髒村”到“示範村”,為村域人居環境,他帶領村民連續打掃40天;從廢棄房變養豬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7萬元;從閑置地到共富地,為村集體創收45萬元……讓百姓觸及共富夢,僅是第一步。

“老花鏡”共富工坊。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老花鏡”共富工坊。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

令張益東印象深刻的是,他剛剛上崗時,之前積累的信訪舉報件有100餘件,從一座“紙山”到問題“清零”,張益東常親力親為。就村集體收入而言,從他上任前不足20萬元,到上任後一年內就達到了近120萬元,“我的思路就是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他說。

村民的實惠要長久,光靠張益東一個人還不夠,要帶動全村一起上手。走進陳坦村“老花鏡”共富工坊,只見村民們熟練裝搭著配件,48個工位每天可以裝搭5萬隻配件,平均每人1個月可以拿到3000餘元。

另外,張益東還帶領村里投資了128萬元參與港村公司抱團項目,預計3年後每年村級集體經濟可增收20萬元。

當下,走進淡溪鎮,山清水秀的同時,人文底蘊暗藏,在陳坦村,黃塘古民居、王十朋故里等景點串連多個村莊,形成鄉村農旅線,靜待著文旅發展和百姓共富,雙雙“開花”。

淡溪鎮黃塘古民居。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淡溪鎮黃塘古民居。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

用思用誠興故里 家鄉蝶變“網紅村”

由於淡溪鎮自然人文條件稟賦,另一邊,與陳坦村有共同的文旅願景,在馬嶴村,有一座森林公園,峰巒疊翠,雲霧縹緲,勝似人間仙境。

2023年“五一”假期,近10萬遊客來到美麗淡溪,“賞淡溪十景,品地道農家”。其中馬嶴村森林公園脫穎而出,這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卻成就了如今的“網紅村”。

馬嶴村森林公園。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馬嶴村森林公園。樂清市委統戰部 供圖

在“網紅村”背後,馬嶴村森林公園從2019年開始建設,由村集體通過多途徑籌集資金1200萬元建成。其中200餘萬元由村民集資,而鄉賢回歸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敏更是一人捐了30餘萬元。

談及這“30萬”捐資,徐敏表示,“六位數”助力鄉村,這不是第一次。“村里的風景真的非常美,讓大家看見這裏的美是最重要的。”徐敏表示,為村里捐資修橋、造路、安裝路燈,是他想的最多的事情。

這麼想,徐敏也是這樣做的。結合本村實際,徐敏充分發揮鄉賢示範帶頭作用,持續引導更多誌同道合人士為家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添磚加瓦,實現鄉賢助力人居環境整治,共建共享美麗人居環境的新路子。

彼時,徐敏還在紹興市柯橋區做生意,偶然聽說家鄉號召村莊建設,於是,他全心全意返回家鄉當“村官”,不僅個人捐資,還動員其他村能人誌士共同出資,其中出資10萬元以上的就達到了8人,而他的鄉賢故事也從此開始。

眼下,淡溪鎮聚焦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從樂商回歸,凝聚鄉賢力量:龍川村實現樂清市第一個天然氣“通全村”;湖邊社區孫家垟經合社局部舊村改造工程順利進行中;溪北大橋順利通車;鄉賢對家鄉教育事業也支持不斷……

樂清25個鄉鎮(街道),淡溪鎮的故事也是其它鎮的故事,而從樂清放眼溫州,看見“浙”里鄉賢的汗水播撒故土,鄉賢的故事還未完待續。(完)

責任編輯:祝文琪(EN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