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機場下方8公里長隧道內 “鋼軌醫生”推著70斤重儀器給成宜高鐵“打B超”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9月21日,時速350的成宜高鐵正式開始聯調聯試階段,離開通運營又近了一步。為確保聯調聯試順利進行,中國鐵路成都局成都高鐵工務段探傷車間組織工作人員71人,支援成宜高鐵正線探傷攻堅。

鋼軌探傷作業中
據悉,工作人員攜帶24台每台70多斤的路軌探傷儀,從成都步行到自貢,對約700公里正線鋼軌(左右股)進行探傷檢查。
鋼軌探傷作業就是利用超聲波探傷儀器對鋼軌軌頭、軌腰和軌底一些眼睛看不到、手摸不到的微小損傷進行檢測,一旦有傷損,電子屏上就會顯示,像醫生給人做B超一樣,因此探傷作業人員也被稱為“鋼軌醫生”。
“嘀嘀嘀……”伴隨著“奏鳴曲”的響起,高鐵探傷工推著儀器向天府機場隧道深處走去。天府機場隧道長約8公里,悶熱的隧道里滿是灰塵,他們戴著口罩和頭燈緩慢推進作業。

鋼軌探傷作業中
“一台路軌探傷儀重達70多斤,需要一名‘執機手’和一名‘輔助手’配合才能行進。”施工負責人張濤介紹。按照作業要求,他們推行時速不能超過3公里,因此每一步都必須走得格外謹慎。
張濤說,新線探傷工作時間長,聽到報警聲,他們都會低頭彎腰查看儀器狀態,仔細觀察鋼軌外觀、分析出波位置,排除焊筋波、台階波、油層波等非傷損波形,再用捲尺等輔助工具謹慎地為傷損定位、定性、定量。

鋼軌探傷作業中
走出隧道,他們的口罩上附著了一層黑色的灰,臉上滿是汗水和灰塵。“新線探傷工作,每天推著機器步行十幾公里,雖然累,但能確保設備安全,感覺還是挺自豪的。”
該車間副主任金波介紹,截至聯調聯試前,他們為成宜高鐵成自段鋼設備“聽診把脈”,探傷檢查道岔鋼軌124組、道岔124組、焊縫8981頭、站線鋼軌140公里,把好了設備安全關。
(圖片由成都高鐵工務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