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濤:對新能源的關注,要從生產端、中間端到消費端

三年回望,低碳再前行。9月20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舉辦”雙碳”目標提出三週年主題研討會。會上,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兼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回顧了三年「雙碳」工作進程,從能源生產端、中間端到消費端剖析現狀,也呼籲行業和媒體高度關注。

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兼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吉喆 攝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兼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吉喆 攝

能源的轉型,從開採能源轉向製造能源

會上,張軍濤指出我國用能的現狀,我國的能源消耗里一次能源佔比較高。石油資源具有天然的地域性,生產與消耗分佈不均,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較高,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46%。能源轉型的關鍵是能源產業從資源屬性轉變為製造屬性,「要從開採能源轉向製造能源,新能源作為生產端,比如太陽能、風能、水利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作為生產端,一定要大力地開發。」

另外,張軍濤呼籲,行業和媒體要從生產端、中間端到消費端給新能源予關注。我們在關注新能源的生產和投資,也要關注新能源設備的生產,風機生產、風機電芯、太陽能電池板等,關注多了產業就發展起來了;中間端,針對電力消納,現在要提高消納能力,電網對綠色電力的全覆蓋可以再挖掘;還有消費端,「雙碳」戰略生產端提得多,消費端提得少,事實上尤其是建築和交通,很多科技支撐都是為消費服務的。「比如說熱泵投資,原來就幾個億,現在做到一千億的市場規模,我們預計2030年左右能做到三千億左右的規模,這個產值空間非常大。很多企業,在空氣源熱泵和水源、地源熱泵技術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這種好的技術要多關注。」

「熱鬧」的同時,也要「冷靜」對待

會上,張軍濤回顧了「雙碳」目標提出前後我國碳中和領域行業發展業態。據張軍濤介紹,當全球颳起CDM(清潔發展機制)熱潮時,中國也有很多企業參與CDM項目,成就了一批CDM時代的企業;到2017年CCER項目備案暫緩,致力於碳資產開發、碳交易的企業數量不到一千家。2020年,「雙碳」戰略提出以後,雨後春筍般註冊了一大批與碳相關的企業,整個工商系統含碳的企業高達1.3萬餘家,這裡面「魚龍混雜」情況令人堪憂。

張軍濤呼籲,在碳中和領域行業發展中,一定要冷靜地看待「雙碳」市場。企業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並進行發力;另外,地方政府要有協同,做好引導和規劃。

「所以說,在這三年當中,市場上我們前面看到的是「碳中和」概念太熱鬧,後面我們需要的是冷靜,再後面要做到提振。碳中和沒有捷徑可走,要腳踏實地。」張軍濤說。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