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菊花文化節開幕,京津冀三地首次聯動設十大展區

9月22日,2023北京菊花文化節開幕。本次文化節京津冀三地首次聯動,共設十大展區,打造菊花觀賞面積約20餘萬平方米,佈置精品菊花4萬多盆,包括傳統大菊、案頭菊、什錦菊、花園小菊以及精品造型菊、懸崖菊等各類型藝菊,展出菊花品種千餘個。展期將持續到11月20日,橫跨國慶「黃金週」。

此次文化節首次邀請天津、河北兩地特色菊花展區共同參與,線下三地同期辦展。線上「北京花卉」數字平台對接津冀展區,同步提供雲花展。

為激活家庭園藝花卉消費,助力北京花園城市建設,將菊花應用真正融入市民生活,本屆文化節各大展區嘗試運用不同類型植物組合與花藝手法,打造以菊花為代表的家庭園藝應用新場景,為市民創建別樣的家庭園藝沉浸式體驗空間,和「菜單式」家庭園藝產品應用組合樣板。

本次文化節還將在線上同步展示各大展區菊花品種和場景,結合「‘碼’上有驚喜」打卡活動等內容,增強市民消費新體驗。

各展區還通過展出多種類型菊花和國內外菊花新優品種,開展豐富多彩的遊園體驗活動,組織菊花攝影,特別是通過打造家庭園藝菊花應用新場景,弘揚菊花文化,增強賞菊體驗。

菊花扮靚國家植物園(北園)花壇。國家植物園(北園)供圖菊花扮靚國家植物園(北園)花壇。國家植物園(北園)供圖

【十大展區】

國家植物園(北園)

包括核心展區、精品菊展區、東南門展區、花境展區四個主要遊覽區域。科普館西側的核心展區展示面積8000平方米,包含「菊舞錦纈」「絲路花語」、迷你兒童花園、景觀大道以及容器花園5處景觀;精品菊展區位於盆景園,集中展示了200個中國傳統大菊品種,與千姿百態的盆景配置,打造古香古韻的景觀。東南門花壇展區「菊意悅心」,活潑童真的小品,搭配以菊花為主的應季花卉;自東南門至中軸路溫室前,3000平方米的花境裝點在主遊線兩側,包含了「菊香滿徑」路緣花境、「 雅菊凝輝」菊科花境、「虹影漫步」色彩花境等多個主題花境景觀。

天壇公園

展覽面積為6000平方米,在祈年殿景區內設4個主題展棚和4個專類展棚,展出造型菊、懸崖菊、多頭菊等1萬餘盆。同期還通過科普展板、線上推送、講解導賞等手段,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通過專項展覽集中展示中國傳統品種菊花,體現公園的養菊技藝和悠久的菊花文化。

北海公園

在闡福寺及西岸東岸沿線集中展示大立菊、多頭菊等,佈置品種菊、小菊、多頭菊、小菊盆景、造型藝菊等花卉1.5萬盆,共計2000餘平方米。菊展期間,在公園南門、西門、漪瀾堂區域佈置花缽20個,在闡福寺、西門、西岸、東岸等區域佈置花境和花堆,今年還新增永安寺南廣場花卉佈置,同時開展「菊香悠然來——走進尋常百姓家」菊花進社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和科普宣傳活動。

紫竹院公園

結合重陽節、中秋、國慶花卉環境佈置工作,展示包括「金背大紅」「平沙落雁」「瀑水流冰」等300個品種1000餘株菊花。同期,通過文化展覽、科普講堂等,充分發揮公園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增強市民體驗,傳播菊文化、歷史文化、非遺文化、科普文化。

陶然亭公園

布展面積2000餘平方米,總用花量50000餘株,包含樁景菊、菊柱、獨本菊、多頭菊等20餘個類別。文化節期間於公園東門內廣場、陶然牌樓、中心廣場佈置主題花壇3處,室內精品菊花展1處、中心廣場地栽花境1處,容器花缽6組,主要以造型藝菊為主要題材,配以主題花壇、地栽花境、室內菊花盆景等多種展示形式,展現城市園林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園林意境。

北京國際鮮花港

採用70餘種以菊科和菊亞科為主的露地花卉,通過花海、花境、花藝小品等多種表現手法,打造近12萬平方米的花卉展示區。同期將舉辦「花港市集」「‘中華精神’主題書畫展」「多巴胺巡演」「菊話慶豐收」等主題活動。

北京國際鮮花港的菊花小品。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北京國際鮮花港菊花小品。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

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

佈置多頭菊、獨本菊等不同類型菊花1萬餘株,展出菊花品種近百餘種。園區內佈置多個菊花主題打卡點,有花海、花廊、花境、花溪、花壇等,同時園區將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菊花科普知識直播等一系列自然教育體驗活動。

房山區長陽公園

展覽面積為3000平方米。分別在南廣場、園藝驛站、水域南側、水域北側區域設置主題展區和專類展區,展出品種約60餘種。同時,增加漢服和手工製作等遊客互動體驗。

天津市水上公園

天津市菊展已舉辦了56屆,一年一度的菊展已成為天津市民秋遊的盛會。水上公園建立了天津市菊花品種庫,「文人養菊」成功列入南開區非遺名錄。公園菊文化雅集活動內容涵蓋書法表演、詩詞繪寫、茶藝表演、網紅打卡等。

燕趙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展區位於河北省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燕趙苗圃,以「燕趙之美」為主題,佔地7000餘平方米,展出獨本菊、多頭菊、案頭菊、丈菊、什錦菊等200餘個菊花品種。花卉與小景融為一體,營造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與陶然。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