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塞鐵路”在中東歐書寫生態文明

圖片說明1: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現場。圖片說明1: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現場。

圖片說明2:《環球時報》記者在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現場採訪。

本報赴匈牙利特派記者 樊 巍 張曉雅 王雯雯

編者的話: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眾多的互聯互通工程中,匈塞鐵路無疑是最為亮眼的工程之一。這條客貨共線電氣化鐵路將歐洲中部樞紐城市布達佩斯和巴爾幹半島中心城市貝爾格萊德連接起來。項目一旦全線建成,將極大地加強中東歐地區的互聯互通,加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專程來到這條鐵路線施工現場,感受匈塞鐵路給當地帶來的顯著變化,誠如一位在塞爾維亞已經享受到匈塞鐵路貝諾段便利性的當地乘客對《環球時報》記者所言,“我感受到中國確實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強國”。

“匈塞鐵路”的精品之路

匈牙利人亞當是中鐵九局匈牙利公司的一名技術總監,平日裡他在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中主要負責設計管理和施工協調管理工作,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亞當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中國的網絡熱詞來稱讚中國建設者:“中國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這一點在中國同事的工作效率和現場施工速度上有著很好的體現。”

令亞當感到佩服的,是他的中國同事具備兼顧施工效率和工程質量的能力。亞當介紹稱,在他工作的匈塞鐵路中鐵九局的自營施工區段,現場開工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該區段土建施工任務完成近半,中國建設者很好地向他詮釋了中國速度。

作為中國鐵路在歐洲的第一單,匈塞鐵路的塞爾維亞貝諾段(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段)已實現中國鐵路技術和裝備與歐洲大陸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範的一次對接。《環球時報》記者在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陶克肖尼車站建設現場也看到,在廣袤的匈牙利平原上,各種工程機械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路基施工作業。工地上“精品匈塞、安全匈塞、綠色匈塞、合規匈塞、文化匈塞”的標語彰顯中國基建人打造卓越工程的決心。

“中國鐵路技術與經驗,在與海外對接的過程中其實是具有一定適應性的。但匈塞鐵路匈牙利段是中國在歐盟國家實施的首個鐵路項目,因此匈塞鐵路的設計標準要採用歐盟標準,這與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性,這也是我們遇到的難點和考驗之一。”中鐵電氣化局匈牙利公司總經理王龐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回憶稱,初來乍到,中鐵的工程師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沉下心來學習歐盟及匈牙利的技術規範,並進行中文翻譯,通過實地考察,對鐵路現場的設施進行記錄和對比,對匈牙利鐵路電氣化標準與中國標準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分析與研究,推進中國企業在歐盟開展實施性施工標準的研究。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再通過聘請第三方專業設計審核機構、當地分包商、專業工程師等,嚴格把關工程質量與標準,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推動匈塞鐵路順利建設。

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讓參與該項目的匈牙利員工深受感染。擔任中鐵電氣化局匈牙利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副主任一職的喬治,深度參與中匈兩國鐵路建設標準的翻譯工作,在談到這段工作經曆時,喬治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高鐵在全世界處於一流水平,把中國的先進技術和工藝融入到匈塞項目建設,肯定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鐵路建設的效率。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國際性合作項目是個互相學習的好機會,包括鐵路技術、工藝工法、文化交流等各個方面,每個參與方都會有收穫和成長。

“在匈塞鐵路建設期間,作為一名經常和中國同事打交道的翻譯人員,我親眼目睹了中國建設者們在鐵路建設中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他們的耐心和責任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匈友誼和他們合作共贏的理念。作為這個項目的參建者之一,我深感榮幸。”喬治感慨稱。

“匈塞鐵路”的生態之路

對於中國基建人而言,匈塞鐵路建設過程中最大的難度並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項目實施過程中構建當地民眾對於中國基建人生態保護實踐的信任。

國內的鐵路在建設過程中,已經在生態保護方面積累了成熟的經驗,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鐵路建設更是中國生態優先發展理念的典型。對於當地民眾而言,他們對於中國鐵路建設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努力瞭解不深。如何在格外關注環保議題的歐洲贏得肯定,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先決條件。

“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其環保標準很高,要求極為嚴格,假若環評不達標,就無法進入施工階段。”中國中鐵匈牙利公司副總經理李亞丹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匈塞鐵路項目自合同生效到全線封鎖開工,期間大量時間用在了設計和環評工作。匈牙利段的環評報告不僅需要得到匈牙利政府的審批,還需要報到歐盟委員會進行備案。

中鐵九局匈牙利公司總工程師陳仲亮參與了中國中鐵匈塞鐵路項目整個環評報告的編製,他在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編製過程時,一切曆曆在目。“從2020年到2021年,我們通過現場調查以及由當地政府提供的相關數據,曆經10個月,編製了一個1300餘頁,含有168個數據表、90個圖例的匈塞項目匈牙利段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最終獲得業主的審批。這個環評報告在審批以及執行過程中難度很大,要求非常繁雜,它涉及動物、植物,以及杜絕噪音對居民的影響等方面。”陳仲亮稱。

打開這本環評報告,就像是打開了一本介紹匈牙利風物的百科全書。陳仲亮介紹稱,在植物保護部分,該報告詳細規定了一年當中有哪些時段不允許砍伐,不允許施工,以保護當地植物的生長。在動物保護的部分,則詳細規定在哪些地段應設置通道,專供小動物遷徙,在哪些時段應該停止施工,以保護鳥類安然度過繁殖期。

“匈塞鐵路施工沿線有自然保護區,有鳥類棲息地,還有水源保護區等50多個自然保護區,例如匈塞鐵路就要穿過匈牙利國鳥——大鴇鳥的保護區,因此,我們在這個項目上採用了其他項目所沒有的一些保護措施。比如鐵路沿線的一些鳥巢,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先移走,等完工後再移回來。比如在驅鳥措施上,我們在傳統驅鳥裝置的基礎上,在鳥類活動的路段,鐵路兩側都種植了高大的喬木,形成自然的綠色屏障來保護鳥類。此外我們還在鐵路沿線的電氣化設備上安裝了新型防觸網,以防止鳥類受到電擊。”陳仲亮稱。

“匈塞鐵路匈牙利段施工範圍涉及匈牙利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7個不連續區段,在施工中對於環境保護方面極為重要。在前期我們需要通過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許可,在實施過程中,各項環保措施及限制必須執行和遵守。”中鐵九局匈牙利公司總經理宋子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對環境保護有著嚴苛的法律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的材料運輸、固體廢棄物、危險化學品、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氣、噪聲、震動、野生動植物均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在如此嚴格的法律背景下,在施工的同時,必須採取相應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施工中的環境風險,滿足相應法律法規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匈塞鐵路還是一條距今已經有140餘年曆史的鐵路線,沿線部分站房是曆史建築,需要做到“修舊如舊”,以保持文物原貌、保護匈牙利曆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中國企業也學習了一些先進做法,積累了豐富經驗,對我們而言,完成匈塞項目不僅可以為匈牙利人民造福,也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項目管理能力。”宋子文稱。

“匈塞鐵路”的共贏之路

走入當地民眾中,就能深刻感受到匈塞鐵路給當地民眾帶來的福祉。當《環球時報》記者坐上匈塞鐵路從貝爾格萊德到諾維薩德的火車,有塞爾維亞民眾在看到中國面孔後就主動表示,自己以前坐火車在兩地之間往返,單程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想要更快一些就只有通過搭順風車或與他人拚車的方式,即便這樣單程也需要花費一個小時。而自從去年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開通後,兩地之間列車運行時間已壓縮至30分鍾左右,大幅縮短了通行時間。

“匈塞鐵路項目一旦全線建成,從貝爾格萊德到布達佩斯的時間將大大縮短,這將極大地便利匈塞兩國之間的貨物和人員往來,加強中東歐地區南北走向互聯互通,並帶動鐵路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王龐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旗艦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縮短沿線市際之間的溝通時間,為當地的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增加更多的合作和就業的機會,從而整體提高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

“匈塞鐵路基建項目中需要大量資源投入,這必然衍生出許多商機、合作機會和就業機會,這也是該項目的優勢之一。”宋子文介紹稱,隨著匈塞項目工程的開展以及後續建成後的維護,項目對鋼軌、道砟、枕木、道岔、土方等物資資源的採購,就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屬地化工程師、現場機械操作手、現場屬地化工人的需求也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活躍了當地人力資源市場。對土方類施工機械、軌道施工軌型設備的採購帶動了當地的機械設備租賃市場。而工程中對於分包商的選擇,比如屬地化的路基分包商、軌道分包商、房屋建築分包商等,則帶動了區域鐵路基建等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

“匈塞鐵路建成通車後,會給匈牙利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亞當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希望自己能坐上第一班在匈塞鐵路匈牙利段上行駛的火車。同時,他也希望匈中兩國能夠開發更多的合作項目,這將進一步推動匈牙利的經濟發展,“我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在歐洲承接更多的項目,我也願意同中國同事繼續合作。”亞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