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門》:躺在原著功勞簿上吃老本的典型案例!

《西出玉門》,豆瓣開分7.2。

在同類型的劇集里,這個得分其實不低。

畢竟,在審核尺度和特效投入等限制面前,要想把「摸金校尉」這個題材的故事說好,確實特別難

但這並不是說,《西出玉門》就特別值得誇耀。事實上,它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特別明顯的劇集。

優點的部分,主要來自原著作者尾魚。

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尾魚是那種腦洞非常大的作者

在她筆下,懸疑與冒險交織,浪漫與驚奇兼具——這種才情的結果就是,她勾勒故事的方式,對詭譎劇情的鋪陳,以及在這個過程里對受眾情緒的拿捏,都為劇集改編贏得了先機。

但它的缺點就在於,倪妮實在太油膩

在尾魚原著里,葉流西是那種非常颯的「沙漠玫瑰」——美得自然,也美得爽快。

但倪妮在演繹這個角色時,卻帶有一種裝酷的跡象,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之間,都給人一種「看我不美死你」的油膩感。

美女也油膩

POST WAVE FILM

先來說缺點吧。

有必要強調的是,「倪妮太油膩」的感覺,並不是筆者單方面的個人感受。大家刷一下與《西出玉門》相關的評論,就能看到不少觀眾,都在「抽水」這個點。

在劇情里,倪妮扮演的葉流西在接聽有賣瓜時,隨手切了一塊吃。

在劇情里,倪妮扮演的葉流西在接聽有賣瓜時,隨手切了一塊吃。

倪妮在這段里的表演是這樣的:她看見白宇扮演的昌東走過來,就轉頭盯著對方,臉上戴著墨鏡,嘴裡咬著西瓜。

她的動作設計問題在於:嘴唇貼著西瓜並沒有咬,而戴著的墨鏡也沒能遮住兩隻大眼睛。

她的動作設計問題在於:嘴唇貼著西瓜並沒有咬,而戴著的墨鏡也沒能遮住兩隻大眼睛。

結果就是:觀眾並沒能從這段表演里,體會到葉流西看到昌東時的情緒,究竟是感到詫異,還是覺得在意料之中。

她更像是想告訴觀眾,作為角色表演者的演員本人,很女性、很可愛、很嫵媚。

如果說這裏的表演還只是演員沒能抓住角色性格與情緒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戲,就明確地滑向了油膩。

為了體現角色在煙火氣里討生活,有一段葉流西穿著紅色圍裙做燒烤後,跟昌東聊天的戲。

為了體現角色的颯,葉流西還是戴著墨鏡——但這段戲的問題其實不在服裝道具,而是倪妮的肢體動作:

她把身子調成略微前傾和後仰兩個動作,一邊鎮定自若地談笑風生,一邊斜視著對方。

隨後,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上半身舒展開來,二郎腿盤上,手裡拿著烤串,依舊歪著頭,用自認為自信大方的方式與昌東聊天。

更糟糕的是,接下來她摘掉了墨鏡,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斜盯著昌東,一邊用嘴叼著墨鏡腿,一邊再搭配嘴角吃烤串剩下的小零食。

更糟糕的是,接下來她摘掉了墨鏡,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斜盯著昌東,一邊用嘴叼著墨鏡腿,一邊再搭配嘴角吃烤串剩下的小零食。

近些年來不停有女權意識批判男性凝視——如果還有誰對這個概念理解不深刻的話,看看這段戲里葉流西盯著昌東的眼神,就能加深理解了。

坦白講,看到倪妮在這個段落里的表情跡象,筆者腦海里當時就出現了兩個人。

坦白講,看到倪妮在這個段落里的表情跡象,筆者腦海里當時就出現了兩個人。

一個是在泳池旁穿著白褲裸露上身大秀舞姿的楊爍。

另一個就是在古裝題材里一邊拉麵一邊泡妞的楊洋。

這些片段之所以讓人覺著油膩,最大的問題不僅是演員沒有進入角色,更在於演員過分自信地沉溺於自己的身體和外貌上,想在這些瞬間儘可能地展示自己。

換到《西出玉門》里的倪妮就是:她太知道自己的漂亮了,就禁不住使勁去展示。

就像是早期放出的劇照里,被人稱作驚豔的這張「車窗探身」照——這一幕不管是在劇照里,還是在原著中,都是名場面。

在原著里,小說中是這麼說的:「燈光都打住她,半幅天地迷離,一身妖氣。」

在原著里,小說中是這麼說的:「燈光都打住她,半幅天地迷離,一身妖氣。」

放在劇照里,倪妮秀髮未攏、上身穿紅,一隻手抓著車身,另一隻手隨身子半吊在空中。

但無論原著的文字還是劇照的靜態,它們都只是提供了一個需要去發揮想像力的靜態感。

如果看完整個片段,發現導演用了柔光濾鏡來配合慢動作,以此來凸顯倪妮「風情萬種」的表演,那你很難不在她表情浮誇、身體做作的肢體語言里,感受到不屬於角色的表演痕跡。

‍而且她從車上下來時,更是把手中的刀叼在嘴裡,刻意硬拗出酷颯冷峻的造型來。

‍而且她從車上下來時,更是把手中的刀叼在嘴裡,刻意硬拗出酷颯冷峻的造型來。

演員知道自己漂亮是好事,但不加控制不做匹配地肆意展露,就成了壞事——所有被觀眾評價為油膩的演員和表演時刻,問題都出在這裏。

倪妮也不例外。

她太知道自己很漂亮了,以至於忽略了表演的第一要旨,是服務於角色,而不是服務於本人。

換句話說,演員的漂亮是要隱藏在表演後邊的,演員一定要讓角色的性格、情緒和狀態,先於自己的漂亮而存在,這樣她才能打動觀眾。

就像是《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已經不能用漂亮去形容,而是風韻、性感,尤其是她身著旗袍展露腰線扭胯搖曳在酒店昏黃的長廊里時。

但那個片段里的張曼玉,更多是要讓觀眾感受到慾望沒有依附時的失落與荒蕪

《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

《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

那種美豔是讓人心碎的,因此也是服務於角色的。

但倪妮的葉流西的漂亮是服務於演員的,所以是油膩的。

矮子裡邊拔大個

POST WAVE FILM

再說優點。

坦白講,儘管說是優點,其實也不見得多麼突出。

但為什麼還要這麼講,是因為在同類型的題材和故事里,它已經屬於瘸子裡邊拔將軍、矮子裡邊拔大個的劇集了。

更直白來說就是:不是它多優秀,完全是同行的襯托。

而且這個同行的襯托,還完全得益於主創人員的不作為——說主創不作為,是因為包括導演和編劇在內的主要工作人員,並沒有發揮積極的主觀能動性,而是玩兒起了「摳書式翻拍」

所謂「摳書式翻拍」,說的就是導演和編劇基本上放棄了濃縮甚至改編劇情的方式,完全按照書里已有的情節和台詞直接照搬。

這樣的好處就是,只要在懸疑的氛圍和選角的人設上沒有出現太大偏差,基本就不會偏離原著的質感。

熟悉尾魚的讀者很清楚,她是個特別會埋伏筆的作者,極其擅長在靠近謎團的時候再製造謎團,用巨大的腦洞來嵌套謎團之間的關係,同時輔以光怪陸離的詭譎想像力。

簡而言之就是,懸疑與冒險交織,浪漫與驚奇兼具

所以尾魚的故事,總是越發展越迷人,越到後邊越勁道——《西出玉門》也一樣,它的故事講到「玉門關內」的時候,用引人入勝來形容似乎並不為過。

正是得益於尾魚原著的這種優點,在改編時不思進取的主創,才能讓劇情變得扣人心弦。

正是得益於尾魚原著的這種優點,在改編時不思進取的主創,才能讓劇情變得扣人心弦。

因為它只需要在審核允許的範圍內,一五一十地複刻原著中,冒險之旅上那些詭譎的腦洞和景觀,比如在帳篷上的行走皮影戲,從土台里飛出砸死人的棺材,還有突然響起的鬼謠,和像巨眼、能殺人的沙球等等。

能把這些原著里的名場面視覺化,就足夠滿足觀眾的需求。

但是說白了,這不是影視主創的功勞,而是他們躺在原著作者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的結果。

但是說白了,這不是影視主創的功勞,而是他們躺在原著作者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的結果。

對影視創作者來說,這其實是一種保守的體現,所以算不得多麼榮耀的優點。

作者丨毛頭

所見即所想。

編輯丨毛頭 排版丨lmx

媒體統籌丨佐爺靈魂販賣館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後浪力量 | 2023短片徵集計劃倒計時1天

好課 | 孫紅雲紀錄片拉片課

⬆️ 關 注 【 後 浪 電 影 學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