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新農人丨王思卜:「跨界」媒體人改行做果汁

9月,延慶區舊縣鎮北張莊村,300多畝的紅心蘋果沐浴著山裡的陽光,等待熟透。王思卜只是偶爾會到果園里轉轉,更多的時候在四處奔波跑銷路。「我父親負責種植技術,我負責運營。工作中,我們先是合作夥伴,然後才是父女。」

王思卜,27歲,從小在北京市東城區長大,2019年她辭掉了市區的媒體工作,跟著父親到延慶山裡去種紅心蘋果。「我家的蘋果相比直接吃,更適合深加工。」這幾年,她時常在全國各地奔波,苦口婆心地給農戶講為什麼土地也需要休息,經歷過創業的陣痛期,也和父親因為業務產生過意見分歧……但是這些王思卜都堅持過來了,金秋九月,她的果園也即將迎來沉甸甸的收穫,這位京郊大地上的新農人還會繼續帶著鄉親們書寫更加精彩的振興篇章。

9月15日,王思卜在基地裡查看蘋果的長勢。受訪者供圖9月15日,王思卜在基地裡查看蘋果的長勢。受訪者供圖

從媒體辭職到山裡種蘋果

延慶的蘋果一直是京郊土特產里有名的,這裏得天獨厚的冷涼氣候滋養出的蘋果,味道格外誘人。王思卜的父親就是看中了延慶的「先天條件」。

「我父親退休後先到延慶種蘋果,他喜歡農村,熱愛農業,對土地有感情。」王思卜從小在北京市區長大,只有跟著家人到京郊玩的時候才會到農村,最初辭掉市區的工作,跟父親到山裡干農業,下了很大的決心。「我查閱了大量年青人創業的案例,甚至還對自己做了性格剖析。農業這幾年很熱門,年青人返鄉創業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和父親一起創業,倆人也有明確的分工。父親懂技術,負責果樹田間管理,王思卜負責運營。「每天晚上查資料,白天見客戶或者到各地學習。」雖然「跨界」,但她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我們把延慶的300畝紅心蘋果,加工做成了自然健康的鮮榨紅心蘋果汁,以此創建了怡敦這個品牌。目前主要以線上銷售的模式,嘗試改變農業傳統的營銷賽道。」王思卜說。

9月15日,王思卜和紅心蘋果合照。受訪者供圖9月15日,王思卜和紅心蘋果合照。受訪者供圖

到農村種蘋果,自然少不了和村民打交道。父親的地是從幾十戶農戶手裡承包的,過去農戶主要以種植玉米等作物為主,改種蘋果之前,父女倆給了土地一年的休息期,從外地拉了牛糞鋪在土壤里,讓它更肥沃。「有農戶看到我們土地在那‘荒’著,就找過來說,‘這麼好的土地,不種東西,浪費了’。」王思卜理解農戶對土地的感情,把休養土地的目的,一遍遍地解釋給熱心的農戶們。

好的蘋果種出來了,接下來就是尋找加工廠,把它製作成果汁產品。「300畝地的紅心蘋果種植面積在全國很多工廠眼裡都是‘小單’,我都習慣被拒絕了。」王思卜說,到外地加工產品,運輸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綜合考慮之後,她就開始在北京尋找合作夥伴,最終在平穀找到了負責加工蘋果汁的合作方。「這家工廠有先進加工技術,可以保證果汁的口感不減價扣。」

和父親一起創業感覺很棒

王思卜家的果汁定位是高客單價健康飲品,主打單品為HPP鮮榨紅心蘋果汁。「有人覺得我們的果汁價格高,還有很多消費者認為高客單價對應著高利潤率,其實並非如此。低客單價的勾兌飲料其實利潤率非常可觀,但在國內已經出現了很多品牌巨頭,作為新創品牌想去分杯羹是非常難的事情。」

王思卜說,在前期行業調研的時候,她發現很多飲料果汁品牌都是從原料中間商手中購買原材料,然後再找代工廠進行灌裝,貼自己的商標售賣,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現金流壓力小且容易更新迭代自己的產品,但劣勢也非常明顯,就是非常容易被別人模仿,形成同質化競爭。所以,她願意自己種蘋果,從源頭就把控品質。

除了自家種植的100畝地,父女倆也帶動周邊七八十戶農戶、約400人一起種植紅心蘋果,共計300畝地。父親負責指導農戶種植,王思卜負責找銷路。「蘋果樹的產量特點是一年比一年高,第一年每畝地產量只有3000斤左右,第二年就會達到5000斤。」由此,果汁銷售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但王思卜依然更喜歡現在的生活,從過去職場被人安排工作到現在每天自己規劃工作,她也在其中快速成長。

王思卜種植的紅心蘋果。受訪者供圖王思卜種植的紅心蘋果。受訪者供圖

目前王思卜和父親的紅心蘋果果汁還是線上電商為主。「因為線下在商超要與低價的飲料等擺在同樣的貨架上,醒目的價格對比讓消費者望而卻步,但他們卻沒有太多機會去瞭解為什麼我們的產品更貴。線上無論是商品詳情頁還是短影片、直播帶貨都能讓我們有‘說服’消費者的機會。」

「我是一個96年出生的新農人,從小在城市里長大,其實之前沒有接觸過土地,我覺得這也是我與傳統從業者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我對土地本身沒有很深的情懷,但好處是我可以用更理性的思維方式看待農業這件事。」王思卜說,和父親一起創業,這種體驗其實很棒,在職場上,公私分明,意見不統一的時候,雙方都需要找出讓對方信服的理由。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