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曆改成高中後,00後收到幾十個面試通知…本科生找工作,最尷尬?
「找工作,學曆兩字就是敲門磚」
這是很多人被灌輸的傳統思想
然而現實中
有些年青人發現
好的學曆對於找到好工作
未必百分百劃等號
於是有人嘗試將自己的學曆改低
發生了什麼?
學曆改成高中後收到幾十個面試
低學曆找工作更容易?
一位剛畢業不久的00後大學生表示,自己7月初就開始找工作,可大部分工作都不適合自己,想去的工作大多有工作經驗要求,投遞的幾百份簡曆也石沉大海。
他表示自己對工作的要求並不高,如果工作強度不大,一個月3000元薪金也可以接受。他甚至想好了進廠做普工,但是就連這類工作,本科畢業的他也沒找到。
他坦言,這個結果讓他覺得有些丟臉。讀了這麼多年書,居然連工作都找不到!於是一氣之下,他把自己簡曆里的最高學曆改為了高中,沒想到第二天打開招聘軟件,竟有數十條HR發來打招呼信息,他驚呆了……
於是他把自己的經歷
分享到了社交平台
令他沒想到的是
評論區竟收穫了不少共鳴
有網民回覆說,「用高中學曆找工作後,已經收到兩份offer,一個是酒店前台,一個是推廣。工作內容都不複雜,薪資也不高。之前用本科學曆去投人事、行政崗位都沒人搭理,現在反而比以前有更多回覆,關鍵是薪金都差不多」。
有人降低學曆找工作
也有人主動放棄學曆
選擇「體力活」
2022年底,一個叫「輕體力活探索聯盟」的豆瓣小組悄悄誕生,一年不到,小組人數已接近6萬人。一群厭倦了白領生活的年青人想靠著體力找一份工作謀生,逃離格子間。
985文科女碩士,進入新東方學習烹飪,過上了每天早起早睡、顛勺炒菜的規律生活。看著自己切出的接近透明的蘿蔔片,突然就有了一種把生活握在手裡的實在感。
31歲985碩士畢業生@小菠蘿,選擇從大廠裸辭,去花店上班,每天學習插花、打花束、清掃花店、接待客人。
賺得少了
但是購物慾也降低了
不再隨意消費,不買無用的東西,而是更加珍惜自己本來擁有的一切,不想要拚死努力,跟同齡人捲個沒完沒了——小菠蘿表示,人生不是一場考試,非要拿滿分,能拿個60分也很不錯了。
大學生就業有哪些新方向?
有人覺得,年輕的時候就傾向於做體力活,年齡越大會越難生存。
也有人經歷過辛苦的兼職,更加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學曆和工作機會。
有人說,現在本科生已經不稀奇,甚至碩士博士都常見,關鍵還是在於個人能力。如果能夠吃苦耐勞,賺錢的方式有很多很多……
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本科生的處境最為尷尬:對學曆門檻要求高的崗位,本科生往往不如碩博生吃香;對實際操作要求高的崗位,本科生又沒有大專生來得技能對口。因此,夾縫生存的本科生,獲得Offer的比例同時低於碩博和大專畢業生。
其實,改學曆應聘的現象,不是今年才有,比如早在2009年,據揚子晚報報導,就有一些求職者願意「放下身段,曲線求職」,當時還概括出了這些求職者類型:
削足適履型:
想改低學曆應聘文員
「說出來你還不相信,我應聘了幾家企業的文員他們都說我條件很好,就是學曆太高了。」和記者說起這次招聘會的經歷,孫萌一臉無奈。去年本科畢業的她曾在蘇北一家民營中學當老師,但因為男朋友在南京,所以辭了工作重新擠招聘會。在南京當教師得通過考試,所以她就打算應聘一份企業文員工作,本想著門檻低沒料到連連碰壁。「後來遇到一個從事過文員招聘的朋友才知道,規模不大的單位招文員,本科、英語六級這些簡曆都是最先被篩掉的,因為單位覺得留不住。」孫萌還告訴記者,朋友還建議她如果真要做文員,不妨把簡曆上的本科改成專科,成功率可能高些,「如果今天投簡曆還沒回應,我就想做幾份專科的簡曆試試看。雖然感覺影響誠信,可找到工作是當務之急。」
不求名分型:
願從實習生做起
在招聘會現場,一通信企業的職位公告有些特殊,除了正式崗位外還有用粗體字標出的「實習生」三個字,具體要求為男性,理工科大專以上,主要從事無線測試工作或硬件設備的安裝。令記者意外的是,這樣一個非正式崗位半小時內前來應聘的就有5人,無錫科技學院的小顧就是其中一位。小顧告訴記者,他的專業是通信網絡,願意當實習生是想先找個對口的單位留下來,「正式崗位都要有經驗的,實習生要求就低多了。」小顧說,他想在實習期里多學一點知識,到時能轉正最好,不行的話再找「東家」也多了點資歷,「我的要求不高,轉正後薪金1000-1500元就好,實習可以減半。」
自降薪酬型:
月薪700元就可以了
11點10分,記者碰上了站在過道里張望的楊彪,瘦瘦高高的他來自鹽城明達學院,專業是應用電子。「我9點鍾左右就到了,到現在還沒投出一份簡曆,不是沒有對口的,而是對口的都要求有經驗。」楊彪說他在校期間考到了電子產品裝接、維修電工中級、網絡管理等證書,但這些證書在招聘單位眼裡沒什麼份量。「原來我對薪金的預期在1000元,跑完今天的招聘會700元的工作我也干,要學著從最底層幹起來。」
任何一個就業選擇都應得到尊重
除了改低學曆,也有人直接高學曆「低就業」,比如「博士碩士紮推就業小縣城」。
對此,中新網評論,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於個體而言,學曆應該是個人求職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工具而非束縛,任何一個就業選擇都應得到尊重,外界不必有過多道德判斷。
另外,就業市場的「唯學曆」傾向必須破除,如何改革人才評價體系,促進人崗適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是事關教育、就業和社會創造力的大課題。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