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億「數字火炬手」點燃杭州亞運主火炬

    9月23日,浙江杭州,杭州奧體中心球場,杭州亞運會開幕禮上,游泳運動員汪順與由上億名數字火炬手組成的「數字人」共同點亮亞運主火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上億名「數字火炬手」化成一道道光,在錢塘江上彙聚成一個手持「薪火」(杭州亞運會火炬名稱——記者注)的數字火炬手,踏著滾滾的錢塘江大潮,伴著兩岸絢麗的燈光,奮勇向前,朝「大蓮花」跑去。

    凝聚著億萬亞洲人民熱情的數字火炬手來到場內,由19根形態各異的立柱排列組合而成的「錢江潮湧」主火炬塔緩緩抬起。在中央的185米長的立體網幕上,數字火炬手舉起手中的火炬和今晚的最後一棒火炬手汪順一起,點燃了杭州亞運會主火炬。

    「大蓮花」就此沸騰,這一幕驚豔了所有人。杭州亞運會開幕禮在亞運史上首次實現「數實融合」點火儀式。根據官方數據,參與這次點火的人數,超過了一億。

    今年6月15日,隨著杭州亞運會火種在良渚古城遺址被成功採集,全球首個採用區塊鏈技術的線上火炬傳遞活動也同步開啟。「每個參與過線上火炬傳遞的人都是開幕禮點火儀式上的‘火炬手’。」杭州亞組委廣播電視和信息技術部智能亞運一站通主管雷卿說,亞運數字火炬手已經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亞運會選擇了杭州。8年後,杭州用科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這場盛會中。正如杭州亞運會開幕禮總導演、總製作人沙曉嵐所說,體育的本體是強身健體,這是全民參與的事情。「通過‘數實融合’點火,我們希望更多人來參與,都來當火炬接力手。」

    上億人進行數字火炬傳遞並參與點火,必須要解決高併發量的問題。「上億個數字火炬手,對雲資源和計算資源的消耗比較大。」為此,雷卿所在的團隊自主研發了Web3D互動引擎技術,同時結合動態擴容技術等,實現了億級用戶「一人一面」的數字化形象,「每個數字火炬手都能‘獨一無二’。」雷卿說。

    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很細緻地看到數字人從錢塘江一步步到「大蓮花」的全過程,那如何讓現場觀眾也能看到上億數字火炬手彙聚的盛況?AR(增強現實)技術就是答案。

    數字火炬手開發團隊採用AR技術打造了沉浸式交互新體驗。觀眾只要將手機攝像頭對準舞台中央,就可以實時看到數字火炬手江上踏浪而來的場景。為此,團隊近30名成員連續5次聯排,都會在主球場「大蓮花」內3層、每層各個區域的不同燈光條件、不同視角進行采樣,再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模擬出了每個區域觀眾的視角。

    在動態擴容、雲計算、AR等技術的加持下,今晚這場「數實融合」點火儀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開幕禮上的科技元素遠不止這些。以千年文明與科技視效的激情碰撞,展現「中國式浪漫」的文化底蘊,杭州亞運會開幕禮的每一幕都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表達。

    今晚的杭州亞運會開幕禮,錢塘江大潮也「湧」進了「大蓮花」。導演組利用立體透視網幕和地屏,對潮水的流動與數字流的流體進行計算和超高比例的還原,形成了立體的錢塘潮。同時,導演組還特別設置了兩名弄潮兒與大潮進行實時互動,據杭州亞運會開幕禮威亞總設計謝永偉介紹,兩名演員能同時在一個三維空間內自由飛行,有賴於雙3D威亞技術,這項技術也是首次被應用於大型運動場空間中,且設備已經全部實現國產化。

    除此以外,虛實相生的拱宸橋、數字足球穹頂、數字煙花……充滿科技感的開幕禮背後,是立體透視網幕、裸眼3D、AR數字穹頂等新技術應用。同時,杭州亞運會在亞運史上首次用通過廢碳再生技術生成的零碳甲醇作為主火炬燃料,廢碳也能成「寶」,這正呼應了杭州亞運會「綠色」辦賽的理念。

    看著熊熊燃燒的主火炬,雷卿很欣慰。過去三年,他一直在為亞運數字火炬手忙碌著。近些日子,他經常要淩晨一兩點來到「大蓮花」,和開幕禮導演組一起測試現場觀眾參與數字點火儀式的效果。「已經遠超過我的預期了。」

    本報杭州9月2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賈驥業 記者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2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