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寧夏葡萄酒產業逐「綠」前行

新華社銀川9月24日電  題:寧夏葡萄酒產業逐「綠」前行

新華社記者靳赫

一聲長長的發令喇叭聲響起,近4000名運動員和跑步愛好者邁步開跑。這是近期在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舉辦的一場路跑賽,賽道穿過建築風格迥異的酒莊和連片的葡萄園。很多參賽選手並不知道,這裏曾是一片連野草都十分稀疏的荒灘。

很長一段時間里,賀蘭山東麓的荒灘被視為「農業禁區」,這裏碎石遍佈,土壤貧瘠,種植農作物大多難有像樣的收成。直到人們意外發現,這一片荒灘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種植釀酒葡萄。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一片葡萄園。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一片葡萄園。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

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寧夏葡萄酒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短短十幾年,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便達到58.3萬畝,如今每年可產出葡萄酒1.38億瓶,產業綜合產值達342.7億元。這裏生產的葡萄酒在重量級國際大賽中斬獲上千個獎項,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快而有序。當地葡萄種植基地建設基本不佔用耕地,葡萄園配套有節水灌溉設備,林成網、田成方。「現在,‘不與糧爭地,不與其他產業爭水’成了寧夏葡萄酒產業的主要特徵之一。」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趙世華在介紹產業時自豪地說,葡萄園將數十萬畝的荒灘變成了綠洲,加上酒莊綠化和近6萬畝防護林,讓賀蘭山東麓「含綠量」大幅提高。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產業發展帶來紅利。在夏秋時節,寧夏境內195公里釀酒葡萄長廊綠意湧動,誌輝源石酒莊里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大量遊客,不少人在參觀、品酒之後會買幾瓶葡萄酒帶走。「‘葡萄酒+旅遊’成了酒莊業績的主要增長點。」酒莊管理人員楊瀅說。

如今,寧夏100多家已建成的酒莊中超過三成具備旅遊接待功能,每年接待遊客超135萬人次,「酒莊遊」成為寧夏發展全域旅遊不可或缺的元素,產業融合發展形勢明顯。

農民在寧夏一座酒莊的葡萄園里採摘葡萄。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農民在寧夏一座酒莊的葡萄園里採摘葡萄。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

葡萄酒產業既是綠色產業,也是富民產業。從春季展藤,到冬季葡萄藤埋土越冬,將近8個月時間里,葡萄園里都需要大量勞動力,許多農民因此實現在家門口務工創收。

近期,寧夏的釀酒葡萄進入收穫季,葡萄園里農民忙碌的身影比平日裡更多。56歲的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華西村村民牛振明,一大早便來到村子附近的葡萄園里採摘葡萄。「村子周邊葡萄園很多,不用發愁沒活幹。我已經在葡萄園里打工10年了,現在已經成了這裏的長期工。」牛振明說。

寧夏葡萄酒產業每年為產區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近13萬個,酒莊(企業)年支付農戶薪金約10億元,當地農民收入中近三分之一來自葡萄酒產業。一根根葡萄藤,搭起了寧夏群眾創業就業的「富民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