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霧靈山下種蘋果開民宿 新城子鎮這樣興農旅

太陽還沒完全出來,海拔2118米的霧靈山,是一面巨大的黑影,將山下民宿的綵燈襯托得更加耀眼。海拔600多米高的北京密雲新城子鎮崔家峪村,在霧靈山腳下,人口約四百人,有十來家精品民宿。

9月24日早上六點多,61歲的村民周桂華,穿著大衣從自家門前種滿鮮花的民宿走向村里的蘋果園。有的蘋果已經紅了。未來20天時間,崔家峪村的蘋果陸續下樹,因為此地晝夜溫差大,蘋果較甜,備受市場青睞。對於像周桂華這樣的民宿主來說,蘋果吸引食客,也為民宿引流。目前整個新城子鎮蘋果種植面積近6000畝,形成特色蘋果產業,也彙聚40餘家精品民宿,成為京郊深山村鎮的生態致富樣板。

9月24日早上六點多,崔家峪村街道上有村民起來散步。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9月24日早上六點多,崔家峪村街道上有村民起來散步。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偏僻少田的村莊種上蘋果

“好的蘋果,吃完後手上得是一層汁水,有果香味。”臉龐黝黑的崔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李尚隆,性格外向,尤其是談到蘋果,能圍繞話題聊幾十分鍾。他今年40歲出頭,這在密雲區算是年紀很輕的村幹部了。他說:“我在村里是年輕勞動力,得帶著村子往前跑。”

崔家峪村依山而建,山多田少,就連村內最重要的一條南北主路,都是一條長斜坡。在周桂華記事起,人們就在房前屋後種老玉米討生活,到上世紀末,有些村民試著種蘋果,但是種植面積一般只有兩三畝。新城子鎮和河北興隆接壤,離密雲城區要一個小時車程。因為蘋果產量低和交通運輸不便等因素,當地農民種的蘋果,過去難以被城區市民知曉。

9月24日,霧靈山下的新城子鎮蘋果園。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9月24日,霧靈山下的新城子鎮蘋果園。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20多歲時候,李尚隆從未想過回村工作。他離開學校後就在城里做生意。直到一天,他忽然意識到在城里商超買的蘋果,總沒有家鄉山村的蘋果好吃,他有了回鄉幫鄉親們種蘋果樹致富的念頭。

新城子鎮因為海拔高,所以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這會使得蘋果糖分積累得多,從而讓果實甜度高、口感好。9月24日,新城子鎮舉辦首屆蘋果文化節,除了附近村民,也有城里居民趕來看節目表演。在活動現場,有些人早上穿著棉背心,但到了中午,就脫下外套,只穿件體恤衫。

在2018年,李尚隆剛任職村支書時,就和村兩委班子商議,要在崔家峪村打造蘋果文化園。如今,該村公路南側地塊已經建設成了蘋果主題文化園。村民們按每畝55棵的標準栽植果樹,栽植果樹約2800餘棵,並在蘋果園里建設供遊客休憩的營地帳篷。正因為村里蘋果產業有農旅融合特點,新城子鎮的首屆蘋果文化節選擇在崔家峪村。記者在文化節現場獲悉,蘋果還未集中成熟,但已經有幾百箱蘋果被一些企業預訂。

9月24日,新城子鎮曹家路村一處果園,果農楊秀蘋在採摘蘋果。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9月24日,新城子鎮曹家路村一處果園,果農楊秀蘋在採摘蘋果。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種蘋果的能人,帶動同鄉致富

“這是密雲區的‘蘋果大王’。他種了750多畝蘋果,是我們密雲最大的蘋果種植戶。”李尚隆指著鄰村村民朱全友向記者介紹。沉默寡言的朱全友,不好意思地低頭笑笑。朱全友的果園在曹家路村一處山坡上,山坡上有條石灰地面小路,是他在十多年前花了幾十萬元修起來的。

9月24日,新城子鎮蘋果種植大戶朱全友在向遊客介紹蘋果套袋技術。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9月24日,新城子鎮蘋果種植大戶朱全友在向遊客介紹蘋果套袋技術。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朱全友年輕時在城里做物流生意,直到2009年,他有了回鄉種蘋果樹的想法。當時,村里人種的果樹零零散散,產的果子都用於自家人吃或分贈外地親友。很多新城子鎮人說,離開家鄉後,最念想的口味是當地產的蘋果。朱全友從中看到了機會,打算在自家附近山坡上規模化種植蘋果,他的想法當即得到了政府支持。

新城子鎮的氣溫要比北京平原地區低一些,蘋果樹長得也慢。朱全友2009年種下的樹苗,到2014年才結果,而這期間他已投資了幾百萬元。等到果子成熟後,他很愁銷路。恰好當地鎮政府通過線下活動、網絡媒體等渠道向社會推介新城子農產品。得益於政府推介,他的蘋果很快有了銷售渠道,併成為密雲區一些企業的固定供貨商。他將第一筆資金修了路,並買了自動微耕機、廂式貨車、鋤草機等設備。

9月24日下午,朱全友將一輛微耕機,停放在家門口。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9月24日下午,朱全友將一輛微耕機,停放在家門口。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附近果農看到朱全友的成功經驗,向朱全友取經。他總是回答到對方滿意為止。對一些果農來說,種果樹太費事,要天天往山上跑,要定時修剪果枝、按時套袋摘袋、隨時留意病蟲害。朱全友這樣勸那些想放棄種果樹的果農:“種蘋果還是比較掙錢的。一畝蘋果種好了,能掙一萬塊。一畝玉米,你能掙一千塊錢就不錯了,對不對?”

目前,他的果園雇了十來個周邊村民,他說農村里一些人年紀大了,在城里無工可打,但又有掙錢需求,所以他在果園里儘可能多設置了一些就業崗位。他說,他仍希望新城子鎮有更多的規模化種植戶,“我是覺得,新城子鎮種植大戶多了,新城子蘋果這個品牌才能在北京叫得更響。”

蘋果樹帶動旅遊

對於新城子鎮的首屆蘋果文化節,崔家峪村村民趙鳳賢很是重視,他在這天早晨六點就起床,洗漱完畢後,來不及吃早飯,在自家院里煮玉米,打算將玉米帶到文化節現場賣。他家離村里一個蘋果採摘園只有一百多米遠,他和周圍鄰居們一樣,把自家收拾成了民宿小院。一些遊客在果園採摘完蘋果後,會就近住在農家院里。

朱全友說,去年採摘季,有上萬人次遊客在他果園里採摘,有的遊客來自天津。其中不乏遊客,採摘完蘋果後,住在新城子鎮的民宿里,“新城子鎮的民宿小院和其他鄉鎮的不一樣。住在新城子鎮,可以抬頭看到霧靈山,可以散著步看千年古樹群落。”

申曉靜是來自河北省的民宿主,她在新城子鎮建了一家北京市級精品民宿,她說,新城子鎮是她的第二故鄉,因為這裏雖然地處偏遠,但在秋天,人在院子裡能聞到果香味,能看到霧靈山上的楓葉,這讓遊客真切感受到自然之美,所以她第一次來新城子鎮後,就決定在這裏投資建民宿。

9月24日,新城子鎮舉辦蘋果文化節,民宿主申曉靜在活動現場設置咖啡車賣咖啡。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9月24日,新城子鎮舉辦蘋果文化節,民宿主申曉靜在活動現場設置咖啡車賣咖啡。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據新城子鎮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鎮蘋果種植面積近6000畝,年產量近500萬公斤,年產值超3000萬元;全鎮已有近1500戶農民從事蘋果種植銷售。未來,鎮政府打算打造集蘋果採摘、觀光、體驗於一體,“吃住行遊購娛”全覆蓋的全鏈條旅遊業態新格局。

據介紹,新城子鎮目前正在研發“智遊古樹新城”微信小程序,並將於近期上線。小程序將聚合新城子鎮域古樹、古堡、景區、民宿、林果產品等特色資源,讓遊客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體驗一站式旅遊服務。遊客在遊玩過程中,可在小程序上參與景點打卡、抽獎等,並有機會獲得精品民宿住宿優惠券及採摘優惠券等獎勵。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唐崢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