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受青睞,專業人士建議量力而行
春秋是徒步的最佳季節,沒人能拒絕北京的秋天。四季輪轉,秋風吹走夏天的燥熱,香山、雁棲湖、大覺寺層林盡染,人們紛紛走出城市,在山野間徒步、攀爬。
近期,京郊徒步是廣受歡迎的戶外運動項目。在人氣較高的徒步地點,甚至出現「堵山」的情況。有多年戶外經驗的領隊和徒步愛好者表示,近年參與徒步、登山這種戶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徒步正在大眾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徒步作為戶外運動,仍有一定危險性,活動合規性、難度、天氣、裝備等均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資深戶外運動人士建議,參與類似活動,要對自身體能有明確認知,準備好相應裝備,與家人提前溝通,同時買好保險。
多位律師表示,戶外運動公司在風景名勝區組織徒步活動並收取費用後,就要承擔相應責任。組織10人以上的徒步時,建議向當地景區報備。
跟團進山
對於頭一次徒步進山的人來說,報團跟領隊更加保險。「徒步之前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我們從四司村出發,經過風動石、燕羽山、果樹園,終點是柳溝村。徒步時不要超過第一個領隊、不要單獨行動。遇到岔路口或者迷路請原地等待,後面會有收隊跟上來。」9月17日早上7點半,在前往燕羽山的大巴上,領隊從簡(化名)向大家叮囑注意事項。
燕羽山位於延慶區井莊鎮和大莊科鄉的交界線上,海拔1278米。山體呈北東向延伸,東北與十八盤嶺、風駝梁一脈相連,西南與八達嶺隔川相對。
這趟燕羽山之旅,在徒步圈子中是初級強度,適合徒步「小白」:路線全程10.63公里、累計爬升583米,強度等級「1.0」。進山前,從簡補充說,前段時間有強降雨,山路上有衝刷下的碎石,因此要格外小心些。
從簡臉龐黝黑,留著寸頭,背著四方的登山包。在徒步過程中,他輕巧地穿過山林和草叢,在隊伍中前後照看。「注意腳下!」但凡聽到從簡的喊聲,就意味著前方有一段不好走的碎石路。
在2019年之前,從簡還在服務行業工作,每週休息時間幾乎都去爬山。他發現,自己很適合大山,無論是哪種強度的山路,他的體能、精力都跟得上,還有餘力照顧其他人。在接觸徒步一年之後,從簡加入徒步社團,改行做了全職領隊。「爬山雖然累,但每段路風景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一樣,我很願意為大家服務,帶大家體驗爬山的樂趣。」當愛好變成工作,從簡一週里有四五天都在爬山。他粗略估計,2019年至今,自己已經把北京周邊大大小小的山爬了將近一半。
當天的燕羽山徒步共有42人參加,其中有4名領隊,隊伍前後各有1名領隊照看,中間穿插2名領隊。前來徒步的人體力差距較大,隊伍拉得很長,每個領隊要時不時用對講機溝通各自小隊的前進位置和速度,確保人員安全。對於商業化的徒步社團來說,燕羽山是很成熟的登山路線,這裏很少有岔路口,山間小路被來往的遊人踩得十分清晰,路邊鬆軟的泥土上密集分佈著登山杖戳出的印子。「這是一條休閑路線,沒什麼難度,也很安全。」從簡說。
天氣是徒步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在離終點還有4公里時,天色開始變暗,濕漉漉的雲霧隨風撲到人臉上,轟隆隆的雷聲貼著耳朵滾過,不一會兒下起了雨。早知山中天氣變化無常,每個人都準備了雨具,體力強的小隊身披雨衣走在前頭,提前到達了終點。
最後一支小隊被雨拖住了步伐,一名領隊和7名隊員反而不著急了,他們走走停停,拍了更多沿途風景的照片。從簡把自己的隊員送下山後,返回去接其他隊員,「他們是最後一隊,又下了雨,要保證安全肯定要回去接,這樣兩個領隊跟著,他們也安心一些,我們給他們拿拿包、鼓勵鼓勵,他們更有信心,走得也更快。」
一名領隊告訴記者,在離開城市後,領隊的專業性體現在幫助徒友和大自然建立安全有效的連接,除了指導戶外技能、提供服務,領隊會通過徒友行進的步態、穿著和裝備、溝通狀態初步判斷其戶外運動能力,從而給予適當的建議,領隊甚至比徒友更能瞭解他們的運動潛能。
怎麼成為一名領隊?在實踐上,多爬幾次山就能積累戶外經驗;在理論知識上,中國登山協會負責相關教練員、高山嚮導等技術人員的培訓、註冊、技術等級評定及資格認證。戶外運動公司會組織培訓,幫助領隊考取戶外領隊證。
從「逃離北京」到公益活動
與北京市區的喧鬧相比,京郊的自然環境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幾名喜歡徒步的年青人都表示,這給人一種「週末逃離北京」的感覺,讓人重新「充電」並欣賞自然的奇妙。
「也有人熱衷咖啡館或劇本殺,但我更喜歡徒步。徒步能讓我體驗大自然,感受身體的運動,給我一種平靜和滿足感。我覺得熱愛徒步的人可能熱愛的是與大自然連接的感覺。同時,徒步是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機會,它讓我有時間獨處,反思生活。」徒友遙遠(化名)說。
阿白(化名)從今年5月份開始接觸徒步,她經常翻看社交軟件上關於徒步的經驗分享。按照往年慣例,到了10月、11月,北京就會進入森林防火期,防火區不適合露營、徒步等戶外活動,那時候路線選擇就會減少。為此,週末從燕羽山下來後,她緊鑼密鼓地為自己安排了另外一場徒步。
和從簡一樣,不少領隊是從徒步愛好者中產生的。從體驗領隊到備選領隊,再到領隊、主領隊,級別越高的領隊戶外經驗越豐富。最近,資深徒步愛好者崔蜀平體驗了一把當領隊的滋味,在海坨山徒步中,他經過篩選成為了後方領隊,順利護送隊員完成了徒步。
崔蜀平今年37歲,有十幾年的徒步經驗,北京周邊的經典徒步路線都「門兒清」。他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玩,有時去遠點的地方,開車兩三小時就沒有報團划算了。「報團只要花一百來塊錢。」北京門頭溝的「三峰」、東靈山,密雲水庫附近的「小雅魯藏布江」鹿皮關,房山十渡,他都獨自或報團去過。法海寺、八大處、西山、香山,或徒步或越野跑,這些線路他也都很熟,會帶著孩子去鍛鍊身體。
說起熱愛徒步的理由,崔蜀平講起他前幾天爬西山的經歷。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北京西郊小西山,公園海拔300米至400米,園內有知名景點鬼笑石,遊人站在鬼笑石上,可以遍覽北京城。「我們那天集合爬山的時間比較晚,結果到了之後才發現,無論什麼時間來,鬼笑石那邊都有一堆人。」
崔蜀平說,走在山路上,前後都看不見人,他的內心處於完全的放空狀態,「一點感覺都沒有,也不害怕。現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壓力很大,有些時候我一個人出去,聽著古琴音樂,就沒有目的地走,很解壓。」
徒步十幾年,崔蜀平逐漸在徒步社交、鍛鍊、解壓中抽離出來,開始反思自己能給大山帶來什麼。他多次在靈山中行走,發現靈山裡的高山草甸被人為破壞,破壞程度讓他震撼。「太多人來這裏了,高山草甸表層淺淺的草皮被破壞後,基本上就廢掉了,一下雨衝刷得很厲害,石頭都裸露在外,很多溝壑。」
他建議,要給像靈山這樣的地方一些「恢復期」。來來往往的戶外活動社團走過,需要注意踩踏帶來的破壞。同時,遊人的垃圾也讓他不滿。「我最近傾向於參加帶有公益性質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去徒步,比如‘清山’,去撿山上的垃圾。」
「堵山」
徒步社團的路線是比較固定的,每個月份適合去的線路不同,「比如麻田嶺、樺皮嶺,這個季節大家都去,大概10-20條路線,剩下都是人較少的野路子,危險性更高。」崔蜀平說。
在經典的徒步路線上,會出現多家徒步社團紮堆的現象。領隊需要靠給隊員掛繩、貼貼紙來區分不同隊伍。
從簡發覺,近幾年多了不少徒步新人,年青人佔比更多,也有老年人。崔蜀平也覺得,近年來參加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這兩年感覺徒步的人至少比之前翻了一倍。徒步的門檻低,也不需要花太多錢,所以大家都願意出去玩。」崔蜀平說,此前的海坨山之旅甚至出現了「堵山」的現象,不同社團的人都走同一條狹窄的山路,「上下山全程‘堵山’,路程至少因為擁擠而被拉長了一個小時。」
金秋時節,湧向山區的人多了起來,這從報名的難度上也有體現。現在,如果想在週末跟團徒步,週一、週二就要提前預約報名。
阿白認為,北京市內首推的徒步路線是香山,因為馬上就要到賞紅葉的季節;其次是「香八拉」(從香山到八大處)越野。「這段路沿途有山桃、山杏,葉子一黃十分漂亮,每年9月、10月,我幾乎周周去。」崔蜀平說。
多名領隊表示,近年來,人們對徒步的熱情一直在上升,健康、休閑、在自然中呼吸純淨空氣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在社交軟件中,北京的山區已經按照難度被劃分出等級:香山、八大處、百望山等近郊景區沒什麼難度,徒友們認為「不能稱之為爬山」;「香巴拉」越野是一道戶外運動門檻;燕羽山、珍珠湖、京西古道、白瀑寺等地是常規戶外路線,適合徒步「小白」;想要進階可以選擇大覺寺三峰環穿;北靈山、東靈山、海坨山,是絕美賞景路線。同時,人們也在社交軟件上分享徒步經歷,推薦路線、裝備,降低了這項戶外運動的門檻。
能當天來回的徒步團成本最低,花百十塊報團,坐2-3小時的大巴前往京郊,有領隊帶隊,徒步的風險降低很多。不少戶外運動行業從業者表示,秋高氣爽的季節更加適合戶外,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們可能會「更忙」。
戶外運動不能盲目自信,人員較多時建議報備
徒步過程中不全是輕鬆與放空,也有很多驚險的時刻。崔蜀平在一次單獨爬香山的過程中,在一段山崖附近改變了原定路線,「當時要到傍晚了,(路程)海拔還要往下走1000米左右,我想抄小道走快點,結果越走越不對勁。」按照經驗,徒友們會在山上踩出一條小路,這是「正確」且安全的路線,但在崔蜀平選擇的方向上,地上落滿了二三十釐米厚的樹葉,顯然是人跡罕至。
「再往下走幾乎就沒有路了,這時候我放棄了,不敢再往下走,因為晚上溫度一低,我可能會失溫。」隨後,崔蜀平原路返回,選擇了另一個方向重新啟程。
「往下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終於看到人了,我才肯定這條路是對的。這時候太陽已經開始下山了。」這段經歷他至今心有餘悸,擔心迷路、失溫,也擔心自己會掉入落葉掩蓋著的洞中無人施援,「太驚險了,下山後腿都軟了。」
崔蜀平把這段經歷概括為「野驢們的盲目自信」。他說,在野外一條經驗就是,當你走不認識的路時,如果沒有路了,不要盲目探路,要原路返回,這時候只有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才是最保險的。
中國越野跑精英運動員林瀟有豐富的戶外運動經驗,常在京郊參加越野賽,2022年擔任了崇禮168超級越野賽組委會的賽道總監,2023年為賽事救援負責人。他提醒,野外徒步路線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在參加徒步前,要確認徒步社團是否有資質、徒步路線是否成熟、天氣狀況是否良好。
「要對自己的體能有明確的認知,能走幾公里?能爬幾座山?新手不能上來就跟著別人去挑戰高難度路線,需要循序漸進。」林瀟說,要準備好相應的裝備,要遵守戶外運動的「遊戲規則」,不要盲目自信。「我跑了一百多場各種比賽了,每次參基比賽,包里都有必備的裝備,哪怕用不著也要帶著,因為野外什麼情況都可能遇到。急救毯、急救包、兩部頭燈、通信設備、充電寶、應急的能量食品,這些都是必備的。」
他補充說,參加戶外運動前要跟家裡人溝通,也要買好保險,「我自己參加兩三天的戶外運動,會購買相應的戶外險,這對自己也是一個保障。」
而在戶外徒步項目規範性方面,多位律師向記者表示,戶外運動公司在風景名勝區組織徒步活動並收取費用後,就要承擔相應責任。組織10人以上的徒步時,建議向當地景區報備。
如果發生意外,如何進行戶外賠付要看具體投保的險種和保險公司,組織徒步的戶外運動公司是否承擔責任主要是看組織過程中是否有過錯。
「8年前,在一次門頭溝靈山徒步過程中,兩人因失溫死亡。」北京市佳泰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石景山區律師協會副會長尹昌友律師告訴記者,當時離山頂還有三四百米,領隊認為天氣不好,無法登頂,決定下撤,其中有兩人執意登頂。「一個女孩說自己來靈山很多次都沒登頂,不想留遺憾,於是一個男孩陪她一起去了。他們把背包放下,兩人爬上了山頂,當兩人返回時,天色晚了,又颳風又下雪,他們的背包被其他戶外徒步隊員拿走了,也因此得不到補給,最後迷路了。」尹昌友說,當第二天找到兩人時,已經被凍死了。
在這個案例中,領隊賠付了一部分錢,但不是過錯方。尹昌友分析,領隊不建議兩人上山,但沒有辦法強製要求兩個獨立的人的行為。而拿走兩名死者背包的人,也要承擔責任。「實際上按照民法典,新的相關條例弱化了組織方在一些危險性活動中要承擔的責任,明確‘風險自擔’。」
當在戶外運動中出現意外事故,組織者是否承擔責任,一是要看組織者是否營利,二要看組織者是否有過錯。當組織者有過錯時,就一定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了。多年前,尹昌友接過一個案子,一名女孩在生理期參加徒步登山,最終在下雪的山裡因失溫死亡。「生理期體力偏差,女孩這時候仍然去戶外,她自身也有責任,但組織方在明知道會下雪的情況下,仍然組織人進山,並且沒有說明路線的難度和危險性,因此是有過錯的,一定要賠償。」尹昌友解釋。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