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快遞是“坐地鐵”來的?四箱快遞工作日“坐”北京地鐵4號線→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李木易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
9月25日12時40分,京港地鐵4號線國家圖書館站迎來特殊的“乘客”——四件快遞包裹將搭乘地鐵前往海澱黃莊站,這也是北京繼上週六(9月23日)在9號線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快遞運輸後,首次在工作日進行地鐵快遞運輸。

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4號線、9號-房山-燕房線成為北京市首批城市軌道交通非高峰時段快遞運輸試點線路。其中,9號-房山-燕房線試點已於9月23日啟動,利用9時後出城方向運力充足的優勢(該時段運輸區段平均滿載率低於20%),運輸報紙報刊。由9號線六里橋站上車,運輸至燕房線燕山站下車。
4號線試點工作從9月25日開始,僅在工作日的非高峰時段開展快遞運輸試運營。每天12時30分和15時30分,分兩個批次,運輸順豐同城快遞(該時段運輸區段平均滿載率低於50%)。由西單站、國家圖書館站和魏公村站上車,運輸到海澱黃莊站下車。
地鐵站內,地鐵運營單位提前給快遞進站規劃了流線,因此不會與乘客出行產生明顯交集,快遞員用推車將四箱快遞包裹運進車站後,地鐵工作人員及時開展指引,方便包裹盡快到達站台區域,等候上車。

地鐵貨運的首要前提就是不調整列車發車時間和站停時間、不影響乘客出行、不進行設備設施改造,因此在運輸途中也儘量避免對乘客的打擾,快遞包裹被安排“乘坐”最後一節車廂的尾部,並且有專人護送。
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本次試點是北京探索物流配送與城市軌道交通融合新模式的初步嚐試,也是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利用城市軌道交通非高峰時段富餘運力開展快遞運輸,替代貨車運輸,提升既有城市軌道交通資源利用效率,有利於降低快遞貨運車輛道路運輸需求,逐步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降低碳排放。

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超2000萬,每日收寄投遞快遞量約1500萬件,主要通過城市道路運輸。近年來,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規模持續擴大,運營線路27條,里程807公里。北京積極探索創新,利用城市軌道交通非高峰時段富餘運力開展快遞運輸,充分利用城市軌道交通資源,探索城市配送系統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