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化工廠」的奧秘

這可能是個讓人很難想像的畫面:在傳統的化工廠區中有一座「白鷺園」,園子裡種滿了能為鳥類提供食物的漿果樹,一眼看上去像個濕地公園。
「初秋的時候,白鷺會陸續飛過來,在這裏棲息。」帶領大學生參觀的中韓石化黨群工作部主管師劉洋介紹說,白鷺園的面積有34畝,有3個足球場那麼大。白鷺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極高,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白鷺能夠來到中韓石化化工廠區棲息,是這裏生態環境良好的最好證明。
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乙烯生產基地,中韓石化化工廠區具備110萬噸/年的乙烯生產能力,而它另一個讓員工引以為傲的地方就是綠色環保。
這家「綠色化工廠」建廠時環保投入達到14億元,是除主體設備外最大的投入。「公司現在最常提的一句話就是,安全是紅線,環保是底線。我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劉洋說。
談起白鷺園的由來,劉洋介紹,建廠之初這塊地原本打算作為項目建設用地,由於廠區安裝了一個高標準的廢水淨化設施,排出的水質更加純淨,於是就在設施旁建了一個錦鯉池,用淨化後的廢水養錦鯉。但在錦鯉池建成後,有工人發現池子裡的魚越來越少了,後來通過調取監控,發現原來是白鷺「惹的禍」,因為廠區臨近長江,附近就是白鷺的遷徙路線,白鷺在經過廠區時,會叼走池里的小魚來吃。考慮到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韓石化決定專門為白鷺打造一片棲息地。
除了白鷺園,這裏還有更多綠色「奧秘」值得探究。
廠區內最顯眼的要數兩個藍色半球形建築,建築下綠草如茵,不時有鳥兒在地上覓食。中韓石化誌願講解員介紹說,這是廠區的煤倉。這個直徑80米、高42.6米的藍色半球形建築是一個密封籃,可以防止煤塵從煤倉散入空氣中。
事實上,廠區不僅在儲煤環節做足「功課」,在煤的傳輸過程也花了不少心思,所有運煤的傳送帶都加了蓋子。「這就是煤倉邊綠草如茵,看不到黑灰的奧秘。」劉洋說。
除了密封籃,地面火炬也是廠區里的一道風景。火炬是化工廠區的標配,但與傳統化工廠區里的高架火炬不同,中韓石化化工廠區的火炬還沒有半人高。據工作人員介紹,這種火炬稱為「地面火炬」,在燃燒氣體時與空氣混合得比較充分,燃盡率高於高架火炬,而且熱輻射的範圍小於高架火炬。
雖然地面火炬造價高,「但安全是紅線,環保是底線,一切都是為了環保。」劉洋說。
南京大學 張盛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2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