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局”CEO姬少亭:劉慈欣是中國科幻特殊存在,但絕不是唯一|共生紀元·科幻未來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見習記者 車家竹 圖據受訪者

2023年10月18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將在成都舉行,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成都也成為亞洲第二個、中國首個舉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屆時,將有國內外的科幻大咖和科幻迷齊聚。

姬少亭,80後,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她從2007年起在科幻領域活躍,採訪、辦活動、策劃科幻圖書,2016年,姬少亭從媒體辭職創辦了一家科幻文化公司,專門打造一個致力於科幻內容生產以及經典科幻作品多元化開發的平台——很具科幻感的“未來事務管理局”,許多科幻迷稱她為“局長”。她曾參加過在英國倫敦和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對成都大會期待滿滿。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姬少亭。採訪過程中,姬少亭對於科幻的未來、科幻周邊、劉慈欣等科幻熱門話題侃侃而談。

姬少亭

劉慈欣不是唯一存在,而是特殊存在

姬少亭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深科幻迷,高中時看劉慈欣的《地火》,到新華社做記者時採訪劉慈欣,兩人由此結識,命運的齒輪不斷轉動。現在,劉慈欣已是“未來事務管理局”的簽約作家,未來局參與製作了劉慈欣的科學紀錄片《未來漫遊指南》,正在開發他的小說《燒火工》。對科幻進行前瞻思考,便能收穫未來。與劉慈欣、韓鬆等最頭部科幻作者的合作,主要是幫助這類成熟作家跨越單純的文字產量,與科技力量和商業力量合作,讓最優秀的思想者們看到更多不曾瞭解的技術與可能性。

封面新聞:提起科幻作品,大眾的第一反應仍然是劉慈欣,但除了劉慈欣,還有誰可以“依靠”?

姬少亭:當劉慈欣自己去談論《流浪地球》的時候,不會僅僅把《流浪地球》看作是自己作品的衍生,他甚至認為《流浪地球》尤其是《流浪地球2》已經是郭帆和他團隊的作品了。劉慈欣在很多場合都專門提到,郭帆在電影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導演和電影團隊才是電影最重要的創作者。劉慈欣憑藉作品的優秀程度達成了科幻的“破圈”,他的作品被不關心這件事的人關心到了,這並不是說科幻領域只有《三體》這部作品值得被閱讀。類似於,全世界最知名的奇幻作品,有可能是《指環王》、《哈利· 波特》,也有可能是《冰與火之歌》,但是並不代表說奇幻類型的作品只有這兩三部作品。劉慈欣和他的作品的存在,是這個時代稀缺性的存在,他是過於特殊的那個存在,但不是說是中國科幻唯一的存在。

姬少亭和劉慈欣

封面新聞:對於中國科幻的未來,我們應該抱有怎樣的期待?是否有更多優秀的科幻作家脫穎而出?

姬少亭:我們期待文字領域的大繁榮,但同時我們不應該把科幻的生產僅僅指定在作家身上。實際上這些年來,非作家的工作量是非常非常大的。還是拿《流浪地球》舉例,這是一個數千人的劇組,從世界觀到劇本到美術設計再到道具製作現場拍攝特效製作後期剪輯配樂等等,所有人都參與了創作。這其中許多工作都不是作家的工作。比如紀錄片《未來漫遊指南》,我們與嗶哩嗶哩和BBC科學部共同研究了劉慈欣的科幻設想,採訪了相應領域的全球頂級科學家來呼應他想像中的未來。再例如,這些年國產潮流玩具中幾乎所有的知名IP都擁有自己的宇航員或者機甲形象,成為新的科幻文化載體。不少潮流玩具藝術家都不斷在創造自己的科幻形象,潮玩公司UV的知名潮玩設計師Ashley Wood就是其中之一,在可動人偶領域擁有不可比擬的影響力,目前我們也開始合作。不同的文化領域其實都有自己的科幻產品,我們期待的未來,是科幻文化載體的極大豐富,從圖書到一切。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領域的創作者開啟自己的科幻創作。

封面新聞:你提到幫劉慈欣、韓鬆等作家看到更多平時不能看到的地方,這個能詳細談一下嗎?

姬少亭:未來局通過達成和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幫創作者敲開一些平時緊閉的大門,讓他們走進去親身體驗,並和科研人員深度交流。這些合作方有中科院、國資小新、衛星發射基地等單位,也有中核、中鐵、科大訊飛、螞蟻金服等。在我們的牽線下,劉慈欣、韓鬆和糖匪參加了在貴州舉行的射電望遠鏡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落成儀式。王晉康、晝溫等數十位不同年齡層的作家參與了國資小新組織的科幻科普作家走進新國企活動,走訪了四家企業,看見了中國真正的今天,結集出版了《大國重器》科幻小說集。韓鬆等數十位國內外科幻作家參觀了萬達的丹寨小鎮,以此為基礎,我們策劃了華夏科幻系列,出版了這一批關於丹寨文化的科幻小說。江波等一批科幻作家也在我們的幫助下參觀了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看到了很多天宮空間照的幕後工作,之後我們結集出版了關於中國航天的科幻小說集《造訪星辰》。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幫助這些在圖書和網絡中苦苦尋找二手資料的作家,走到真實的世界里,看見最前沿的科技和最震撼的大國重器,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們今天寫下的關於未來的創想,足夠基於現實,能夠對未來真正產生作品。

《大國重器》科幻小說集

封面新聞:你們也有寫作訓練營,能談一下對新人的培養嗎?

姬少亭:我們從2016年啟動科幻寫作培訓,持續至今已完成超過30次線下培訓,面授逾千人,累計參加學時近兩萬小時,並在線上提供超過100課時的體系化免費課程,已成為持續時間、覆蓋人群、體系化程度等指標獨樹一幟的科幻創作培育機構,具有極強的原創內容開發和新作者培養能力,已為數百位新作者完成線上發表逾千萬字,結集/獨立出版超過兩百萬字。我們持續培養作家,幫助成長,其中一位成長很快速的作家就是晝溫,已經斬獲了華語科幻星雲獎的金獎。此外,其實,現在有做科幻產品能力的全職的工作人員在市場上是非常稀缺的,這些年培養全職創作者比培養作家還難。這類人才一方面需要非常懂科幻內容,另外一方面又要瞭解某個文化行業的工作內容,兩者兼備的人很少見,而這樣的人才是需要經曆真正的項目才能成長。七年來,我們能夠培養一些這樣的人才,是我們非常驕傲的事。

科幻寫作營

科幻是一種思維方式,可以用不同文化載體表達

封面新聞:作為一位科幻行業從業者,從產業的角度出發,您覺得科幻可以被什麼所承載?

姬少亭:在今天,在中國從事科幻業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們能夠看到不同的產品都成為了科幻的載體。未來局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科幻可以被不同的載體表達,文字、影像、繪畫、遊戲、VR、玩具等。我們自己參與生產的我們參與生產了以上集中載體。出版了54冊原創科幻圖書,參與了數個影視項目、大型遊戲項目,正在推進韓鬆和劉慈欣的電影改編、VR改編。並設置了玩具廠牌“宇宙抽屜”,開發了外星小綠人、倉鼠克拉克、熊貓王蹬蹬、拉路娜、卡塔卡塔等玩具IP,自主研發了桌遊項目《傀儡城》。

封面新聞:是不是不應該把一些周邊看成是科幻的衍生品?

姬少亭: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我們確實發現很多科幻從業人員喜歡把所有非文字的內容都看作是衍生,這個思路其實是不對的,是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訴求的。在不同行業中,科幻都可以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底層邏輯,如果把眼光放開,就會發現科幻其實在遊戲、玩具、電影等產業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參與其中,需要在尊重不同行業規律的基礎上展開工作,才有可能有所建樹。科幻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被越來越多的載體表達出來,是我們最想看見的未來。

並非每一個IP都合適從某個載體過渡到另一個載體,任何行業都可以產生原創科幻。雖然中國科幻產業起步較晚,但也已經出現了優秀的原創科幻遊戲和原創科幻玩具。我們在工作中發現,不少文化行業的優秀創作者已經開始願意改變自己原有的創作思路,用科幻來賦予更多價值。未來局也一直提供這樣的創作服務,為騰訊遊戲、網易遊戲、嗶哩嗶哩、萬代南夢宮、52TOYS等企業的不同產品提供了科幻世界觀設定、故事撰寫、美術概念設計等服務。

科幻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期待科幻大會帶給成都更多商機

科幻一直被認為是亞文化的一種。科幻迷有一套獨特的思想認知,這使得他們誕生了一種專屬的共同語言,科幻大會的到來,也令姬少亭特別期待。

封面新聞:科幻大會對於科幻迷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姬少亭:科幻大會就是科幻迷們老朋友的相聚,這個朋友完全是基於就是對科幻的熱愛。當然我最期待的點還是我們可以去見見老朋友,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老朋友。

封面新聞:你之前參加過在國外舉行的科幻大會嗎?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回憶嗎?

姬少亭:我曾參加過在英國倫敦和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當你在世界性的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迷聚在這裏,說著不同的母語,但是交流竟然完全沒有障礙,這個感受非常強烈的,令人驚訝。我們因為某個喜歡的IP、某個作家、某一個cos、某一個周邊,忽然確認了對方也是“自己人”。我終於認識到,科幻是一種語言。我們不是在用中文英文日文說話,而是用科幻這樣一種世界通用語在交流。

姬少亭和科幻迷們在一起

封面新聞:對於即將在成都舉行的科幻大會,有什麼期待? 當一座城市加上科幻這個標籤,對這座城市意味著什麼?

姬少亭:在一座城市發展經濟的同時,需要去思考文化符號到底是什麼?是來自過去還是來自未來?還是說有能力去融合過去現在和未來?我覺得科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符號。它既可以融合過去,也可以走向未來。因為它本身就是關於可能性的思考,關於人與未來關係的一種文化特徵。成都這座城市選擇科幻作為自己的文化符號是非常有趣和跳脫的,也是非常符合時代特徵的。我也非常期待,這次世界級的科幻大會,可以為成都進一步增添關於未來的文化氛圍,同時更是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商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