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激活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密碼」
眼下,行走於山東濟寧市的廣袤田野,稻米、大豆、辣椒、玉米、蘑菇、大閘蟹……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三秋」生產已拉開序幕,濟寧各地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確保秋糧豐產豐收。9月26日,全國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現場推進會議在濟寧啟幕。
近年來,濟寧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突出鄉村產業振興,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2022年,濟寧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185億元,居山東省第3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137元,同比增長6.7%。2023年夏收夏種工作亦圓滿收官,夏糧播種面積、總產、單產繼續保持「三增」。
生態富農
循環種養開啟「生態紅利」
金秋時節,濟寧魚台縣王魯鎮陳堂村的有機稻米基地裡,農戶們以田地為畫布、以水稻為筆墨,繪就了一幅佔地120畝的「稻田畫」。在濟寧的田間地頭,昔日不規則、零散發展的農田,近年來均逐漸成為這樣「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產田、增收田,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81.7萬畝,實現對永久基本農田的基本全覆蓋。
魚台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孫厚強介紹,不同於普通高標準農田,該基地建設遵循「外封閉、內循環、尾水零排放」原則,構建了由「沉澱池+過濾壩+曝光池+過濾壩+生態淨化池」組成的「三池兩壩」尾水淨化工程,通過兩個提水泵實現了尾水經沉澱過濾、曝氣增氧、微生物降解及生態修復等作用,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氨氮、總磷等含量,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原來稻田的水都排到河裡,河水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明顯。治理這類汙染,需確保‘肥水不外流’,而達到這一目標靠的就是這個內循環系統。」濟寧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濟寧製定了農田退水內循環路線,建設溝渠,配套橋涵閘、二級提水站等,實現農田退水內循環,並通過對田間地頭溝渠進行生態化改造,設置生態浮島、種植水生植物等,實現溝渠水體進一步淨化。截至目前,濟寧已完成稻田退水治理63.09萬畝。
為發揮高標準農田排灌便利優勢,濟寧市還利用高標準農田推廣稻(藕)蝦等循環種養技術。「等10月底收完稻子,我們就會在稻田灌水放蝦苗,次年6月收完小龍蝦後繼續播種。」魚台縣張黃鎮梁崗村「稻蝦共作」基地農戶解釋,龍蝦主要以稻田里的浮遊生物、害蟲、雜草等為食,減少了水稻農藥噴灑;而龍蝦蛻掉的殼和糞便作為有機生物肥,又可以促進水稻生長。「這樣養出的小龍蝦又大又乾淨,備受市場青睞。粗略估算,‘稻蝦共作’比‘稻麥輪作’每畝收入要高出3000元-6000元。」
據統計,僅在魚台縣,目前已發展生態龍蝦養殖面積近15萬畝,年產量3萬餘噸,帶動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物聯網+龍蝦」等全產業鏈條蓬勃發展,經濟總產值達25億元。
科技促農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
拖拉機、噴灌機等大型機械全部實現自動駕駛,植保無人機可按照預定程序精準播種、噴灑農藥……僅需少量主控人員,耕、種、管、收各環節農事就能輕鬆搞掂。這樣的高科技場景,在濟寧嘉祥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場已成為現實。
「總投資18.02億元的嘉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總規劃面積25.5萬畝,園區目前擁有大型成套加工生產線35條,主導產業加工轉化率達100%。」嘉祥縣農業農村局三級主任科員劉波介紹,為推動種業振興,產業園採用種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物聯網+智慧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在農田佈置44套物聯網感知設備,進行數據蒐集、整理、分析、決策,直接管控園區5000畝核心育種田,園區現已吸引24家種業及關聯企業落戶。
目前,產業園從大豆種植到收穫,從生產到儲藏、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已實現全產業鏈的智能化管理。通過田間氣象站、作物生長檢測設備、水肥一體化設備等物聯網設備,可現場採集各類數據;通過大數據可視化展示中心,可掌握作物在田生長環境、種子加工、種子銷售等數據。
記者瞭解到,包括嘉祥大豆在內,濟寧已成功創建金鄉大蒜、泗水地瓜等三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3個,實現農業縣市區全覆蓋;累計創建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51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328個,縣、鄉、村三級產業聯動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濟寧還奏響了高素質農民‘三部曲’。」濟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培訓前爭取培訓政策,製定印發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等多個專項文件,近三年共評選出品種育成者27名,每人獎勵2萬元。培訓中堅持線上線下融合,通過集中培訓、田間課堂、網絡自學等形式開展各類培訓,已承辦全國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培訓班等活動4期,舉辦農機手培訓班等活動21期,累計培訓4.3萬餘人次,實現骨幹農技人員與種植大戶培訓全覆蓋。培訓後製作跟蹤服務記錄卡,記錄學員產業發展現狀等內容,組織學員進行在線評價,評價率和學員滿意率達100%。
質量興農
全鏈條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每年中秋前夕,都是濟寧微山湖蟹農們最忙碌的時候,大閘蟹開捕已成為當地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最重要的儀式。近日,微山湖14.4萬畝大閘蟹正式開捕,預計今年產量可達1.2萬噸,產值14億元。「你看這一包12斤,能賣600多元,今年絕對是個豐收年……」微山縣高樓鄉螃蟹養殖戶桂元柱難掩喜悅。
「我們的螃蟹都在清水裡長大,既吃新鮮水草,又吃小魚蝦及螺螄。」微山縣南四湖綜合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胡廣勤介紹,為了不斷提高微山湖大閘蟹產業發展水平,微山縣與上海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廣「魚蝦蟹混養技術」「河蟹、南美白對蝦混養技術」等生態養殖技術模式,打造千畝以上規模河蟹生態養殖園區,並帶動周邊養殖戶開展生態養殖。
胡廣勤說,微山縣出台了專門的管理辦法,對授權企業、合作社、個人的產品質量、個人誠信等進行嚴格把關,並製定了大閘蟹養殖技術規範及產品質量團體標準,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面推行食用水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目前,微山湖大閘蟹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微山縣也先後榮獲中國河蟹之鄉、中國河蟹生態養殖示範縣稱號。」
近年來,濟寧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始終將「舌尖上的安全」放在首位,全市11個縣市區全部成功創建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重點扶持了微山湖大閘蟹、金鄉大蒜、魚台大米、鄒城蘑菇等系列全國名優農產品品牌,重點培育了「濟寧禮饗」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前,濟寧市7個農產品品牌入選「好品山東」目錄,居山東省首位;獲評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省級5個,總數居山東省首位。
今年4月,在濟寧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濟寧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紅玉就曾表示,濟寧將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正選展,聚焦聚力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富民增收共同富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黨建引領「五項重點」,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取得新成效,譜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
新京報記者 揭明玥 通訊員 姚旺 張昆
編輯 張磊 賈悅 校對 楊許麗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