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摩登範兒起:多元文化與煙火氣並存,幸福感多了時尚味
濟南的經三路把“浪漫至上”發揮到了極致。
漫步在這條開埠時期的街道上,目光所及皆是熱烈與美好。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愛心紅綠燈、傾瀉而下的向日葵瀑布、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店……而在兩年前,這裏不過是一條寂寞又冷清的街。
城市另一邊,緊鄰CBD的“579百工集”人頭攢動。去年,這裏迎來了“破繭重生”,它由老廠房改造而成,是濟南城市更新的重點項目之一。如今的園區,當代藝術、文化產業、建築空間、曆史文脈及城市生活在此相融共生,這裏也蛻變成了濟南最大的亞文化聚集地。
百姓安居,城市宜居。除了城市面貌迭代升級以外,濟南也在持續增強文化競爭力。2021年4月,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與開心麻花正式簽署《原創項目合作協議書》,計劃為濟南打造三部千萬級原創劇目,助力“濟南原創”走向全國,為泉城人民帶來更多優秀的精神食糧,也為“文化濟南”建設增加更多的活力和色彩。
在濟南,一條路、一家店、一齣戲、一本書、一個人無不浸染著這座城市的基因,自由地散發著濃濃的“摩登範”和地道的“煙火氣”。漫步濟南,穿梭在曆史名勝古蹟和城市文化地標之間,或許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說“總要來一趟濟南吧”。
百年老街變身潮流集聚地
八月底,走在濟南的經三路上,陽光從高大茂盛的法國梧桐透過,留下點點光斑。一路上,頗具特色的咖啡店、小酒館、潮玩店不禁讓人駐足流連。
很難想像,幾年前,這裏只是一條“落寞”的老街。儘管經三路位於濟南城區的核心地段,但由於周邊居民趨於老齡化,逐漸難以聚集起大量的人氣,整條街道也似乎失去了年輕的活力。
轉變在2021年到來,經三路清冷的局面被打破了。十字路口繪製了愛心斑馬線,紅綠燈變成了心形,胡同里還有氣球和玫瑰花……臨街的店舖開了一家又一家,前來打卡的遊客一批接著一批。
“外地遊客來濟南,可以不逛景點,但我們店門口你得來拍張照。” 老闆周誌鴻對澎湃新聞說,每到週末,經三路上的Hakuna Matata古著店門口永遠是街上遊客拍照最多的地方。
2018年,Hakuna Matata經三路店正式開業,它也見證了經三路的“改革換新”。這條百年老街在保留曆史風貌和原生態建築的基礎上,拓展公共空間、植入新業態,促進文化、旅遊與居民生活相融合。漸漸地,周誌鴻發現這裏火了起來,“開店前期我們在網上發過不少好看的照片,很多人覺得這個門頭不像是濟南的店舖,很多網紅過來拍照。”
談及選擇在此落腳的原因,周誌鴻說,“這裏的建築風格吸引了我,Hakuna Matata有今天的成功,40%的原因得益於它獨一無二的建築外立面,能夠吸引人走進來。”他回憶道,之前的店舖開在芙蓉街,隨著貨品越來越多,原來的地方已經不夠放了。
“儘管芙蓉街的客流量更高一點,但整體環境與古著店的調性不太相符,所以選在了相對安靜的經三路。那時候這條路還沒火起來,我是第一個開這種商店的,現在不少人評價我有膽量有眼光。”周誌鴻笑言。
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推進,老街的商業業態不斷換新,各類品質店舖在此落腳,這也讓經三路成為市民遊客開展CityWalk(城市漫步)的絕佳地點之一。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對澎湃新聞表示,當下,城市漫步正用一種更加新穎的方式逐步拉近人與城市的距離,濟南應該把握這一契機,做好城市漫步大文章,不斷開啟新的旅遊模式,給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濟南可以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例如在城市漫步線路上打造相配套的門店或設施,設置交通指引,打造宜步行騎行的環境。濟南還可以培養講解員、誌願者隊伍,為遊客提供幫助的同時說好城市故事,擴大城市影響力,讓帶來的流量反哺旅遊業,帶動文娛休閑、餐飲等行業的消費。此外,要大力推動文化和藝術活動,為年輕人提供交流的平台,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李鐵崗說道。
在周誌鴻看來,濟南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濟南是一座非常注重傳統文化傳承的城市,但在年輕人喜歡和追捧的內容方面相對來說還比較少,所以有很多可以值得嚐試挖掘的地方。”
如今,周誌鴻已經在濟南開了三家不同風格的服裝店,他認為自己不是單純賣衣服的商家,更多的是在做文化的一個窗口。“古著相對來說比較小眾,但我們想把這種年輕人喜愛的小眾文化傳播出去,我覺得濟南也需要這些。”
從傳統曆史街區到時尚潮流地標,百年老街經三路已經掌握了“流量密碼”,它給濟南帶來了活力的因子,帶動了旅遊、美食等消費進一步發展,也給這座城增添了年輕又摩登的元素。
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黃金週”,濟南已經做足了準備。澎湃新聞瞭解到,近期,濟南連續推出適合秋季打卡的文旅新場景、新地標和城市漫遊主題產品,以滿足市民遊客的多元需求。同時,推出了濟南古城之旅、老建築之旅、文藝潮流之旅、時尚都市之旅等城市漫遊主題線路,城區各旅遊景區、文化街區也策劃了豐富的假日文化旅遊活動。
文化+藝術,再造城市“生命力”
曆史文化之美、自然生態之美、城市更新的蝶變之美,無不是城市提升幸福感的密碼。
近年來,濟南城市更新的步伐正不斷加速。
華龍路579號曾是濟南東部最大的舊貨和建材交易市場,也是曆城區最大的零工集散地。去年9月,改頭換面的“579百工集”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化身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百工集。整體規劃剛中帶柔,既融入了現代元素,也保留了原有的老廠房,書店、美術館、國風茶室等新業態與新文化賦予了園區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今年6月,由阿波羅美術館主辦的大型個展“安迪·沃霍爾——後工業時代波普藝術展”如期而至,這是除北京、上海、成都之後的全國第四展。去年“塗鴉藝術之父”凱斯哈林的全球巡展也是落地於此,並且在全國只走過了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和濟南。
“未來的路還很長。文化藝術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養成,我們的想法是培育土壤,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是要把百工集這種生活狀態更清晰地形容出來,再告訴更多的人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生活。”百工集董事長王群對澎湃新聞表示。
從前期策劃到去年九月正式對外開放,總共花了2年多的時間。2019年年底,王群剛接手的時候,這裏還是舊貨市場,主營水泥、黃沙、新建材等,廠房裡髒亂差,而且安全隱患非常高。“已經不是管理的問題了,是需要換業態的問題。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有了改造的想法。”
考慮到附近三公里內有成熟商圈,還有未來的CBD,包括像萬象城這種濟南最好的商業綜合體也在這個範圍內。“CBD裡邊的人群到底需要什麼?滿足溫飽之後在精神上就會有比較多元化的追求和選擇。基於這個考慮,我們項目的定位也是如此,百工集是一個提供幸福感的地方。”王群說道。
“百工集內的所有業態都是為構建幸福感而提供素材的,我們彼此之間是互相成就的關係。在招商的時候,我傾向於選擇對幸福感有貢獻的人。”坐落於579百工集的猛獁,復古的門頭非常吸睛,走進店內是一個下沉的空間,裝修非常用心,既飽滿又錯落有層次。不少人也會心存疑惑,這究竟是一家餐廳還是一家摩托車的4s店。事實上,猛獁是集機車、西餐廳、酒吧於一體的俱樂部,老闆平姐在濟南的復古圈里很有號召力,本人也是“網紅”。
“當時我代理了兩個復古機車的品牌,起初想做成4s店,王群董事長沒有同意,他說在這個地方是一定要有文化屬性的,你的車可以作為裝飾,但不能以摩托車為主業。我也在做酒吧,手裡有摩托車,恰巧還有個小餐廳,我就想著能不能把這些元素全部融合起來,放在一個店裡面。不管是消費者還是車友來到這裏,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與熱愛。”平姐介紹說,目前在濟南,俱樂部呈現的業態是獨一無二的,她按照百工集提出的要求,儘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了文化氛圍,裝修起來雖然困難,但她想陪伴這個園區走過5年、10年甚至更久,而不是“曇花一現”。
從這樣一個極具融合性的俱樂部,不難看出王群對園區經營理念的執著,他認為,“文化就像燈泡,不能從文化上賺錢,它是用來照耀他人的。”
王群說,曾經有人問過他一個問題,如果同樣的區位和投資額,全國的城市隨他選,會挑哪?他說還是會選擇濟南。除了對家鄉獨有的感情外,他認為,這個選擇和濟南本土的文化屬性有關係。不同地方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濟南在接受新鮮事物上或許沒這麼快,可一旦接受了以後,濟南不會拋棄你。而有的城市很容易接受你,但可能也會很快拋棄你。“濟南人比較綿長,比較深刻。我們有自己的快樂方式,不太會被流行領著走,也不太會主動迎合。”
“我的工作是在建設百工集,而不是建設579。”在他看來,現在沒有一個商業項目是可以與百工集對標的,“百工集是一個需要花很多年去打磨的東西,我不希望大家像對待快消品一樣去對待它,希望共同建設出來以後,大家抱著一種欣賞的態度去品味。”
打造濟南人“身邊的劇場”
如果說建築是城市的骨架,那文化則是城市的靈魂。
為了給濟南人民帶來更多優秀的精神食糧,同時也為“文化濟南”建設增加更多的活力和色彩。2021年起,濟南和“開心麻花”聯手,打造既有當地文化屬性,同時又具備市場性和全國觀眾視野的原創劇目。
今年9月,由濟南市文旅局與開心麻花總部基地(山東)聯合出品的年度大戲《天才少年》在濟南首演,故事以濟南的城市生活為背景,讓觀眾感受到了專屬的“濟南味兒”。
澎湃新聞瞭解到,為更好展現濟南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和更加多元、現代的文藝氣質,《天才少年》主創團隊通過到濟南各高校、最美步行遊覽路線等的實地採風,深入瞭解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他們談及濟南時也是不吝讚美,編劇、導演李江告訴記者,“劇本花了兩年反複修改和打磨。戲里也有不少濟南籍的演員,接觸下來更能感受到濟南演員的態度。這裏的水質很好,在這裏有一種天然的幸福。”主演王讚是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的黃金配角,他說濟南給他的第一印像是非常的養人,生活在這感覺非常舒適。在電影《獨行月球》中飾演金剛鼠的郝瀚則稱濟南是一個讓他忍不住想出去走一走的地方,“今天早上的陽光灑下來的時候溫暖明媚,濟南人也非常的和善豪爽。”
關於“濟南原創”這個概念,開心麻花總部基地(山東)負責人劉力維解讀到,“它的創作原生於濟南,我們是在做這樣的嚐試和挑戰。融入濟南元素的同時也涵蓋了全國都能共情的元素,以便立足濟南之後,更好地走向全省和全國各地。以首部原創大劇《七平米》為例,七平米指的是地下室的面積,講述了一個北漂奮鬥的故事,同時以山大學子為原型,以此視角展開,離開家鄉的人會從中找到情感共鳴。”
兩年前,在《七平米》的首次公演中,404(角色名)說出那句“我是山東大學畢業的”台詞時,全場反響熱烈,掌聲不斷。“其實戲里呈現的濟南元素,從場景上來說,故事的發生地點可以直接關聯到曲水亭街、大明湖畔。更重要的是,在刻畫人物的性格上,主創找了幾位濟南當地人為原型,你會發現最終呈現出的人物性格,特別像我們身邊的人。404刻畫的那種學霸和‘軸’的勁兒特別山東,外地的朋友跟我感慨道,404太像山大畢業的了,我同事就是山大的,他一給我們講PPT就那樣。”劉力維說道。
“大家對開心麻花的定義就是歡樂、搞笑、減壓的喜劇,受眾以年輕群體偏多,但通過原創劇在濟南的連續呈現,觀眾會發現我們的內容越來越多元。通過這兩年的努力,成功疊加了家庭客群,這也得益於劇場的區位優勢,周圍是成熟的學區,優質的小學和穩定的社群。除了年輕人,也有不少叔叔阿姨來看,這表明了受眾在逐漸擴大,我們也在試著去引導觀眾的日常消費習慣。”
劉力維表示,三年來,通過持續推出原創大劇,聯動全國開心麻花演出體系做好全國巡演,這也將泉城文化推向全國。此外,開心麻花不斷推動陣地建設,致力於把歡樂減壓、創意惠民的理念融入劇院的日常管理運營工作中,打造市民身邊有溫度的劇場。“有些市民已經習慣了每週末的7:30去看麻花演出,我們的理念是‘做你身邊的劇場’。”
事實上,“開心麻花”已不僅僅是優秀的喜劇演出,也是新業態、新空間、新生活的代名詞。“開心麻花”已深深融入濟南,成為濟南優秀文化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蘇文表示,開心麻花在濟南的落地、開花,不僅給濟南帶來非常好的原創大戲,成為濟南文化走向全國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更激活了濟南的演藝市場,在開心麻花與本土院團、劇場、景區的交流與合作中,也帶動本地文化產業突破自己的行業壁壘,走向文旅融合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濟南日報》曾在一篇報導中提到,市民對濟南有著質樸且由衷的期待:希望這座城市越建越好,以嶄新的城市面貌、更高的城市品質進一步擦亮經濟大省強省會的成色。
如今,這份期待已經迎來了強有力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