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河南三門峽:生態廊道見證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 題:河南三門峽:生態廊道見證高質量發展

李麗靜、王婉媚

秋日傍晚,登上河南省靈寶市函穀關鎮東寨村九曲黃河觀景台遠瞰,滔滔黃河蜿蜒奔流,落日與河水交相輝映,「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的詩畫景象盡收眼底。

2019年以來,河南省三門峽市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在全省率先建成沿黃復合型生態廊道,流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沿途一些原本寂寂無聞的小村莊,以各具特色的風貌,變成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東寨村距離黃河入河南境50餘公里,是絕佳的看黃河落日的位置之一。村里抓住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的契機,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龍頭,統籌管理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投資1000餘萬元修建了黃河觀景台、木棧道、旅遊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開發建設生態採摘觀光大棚30個、觀景台花園100畝,吸引了不少周邊遊客。2021年,東寨村被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

歡笑聲從九曲黃河觀景台大風車兒童樂園里傳來,彩虹滑道、多人鞦韆、趣味滾筒等遊樂設施上,孩子們正在盡情玩耍。「隨著民宿、遊客服務中心、主觀景台等陸續建成,預計年底村集體收入可增加至80萬元。」東寨村黨支部書記陳銀海說。

這是在河南省靈寶市函穀關鎮東寨村九曲黃河觀景台拍攝的黃河景色。新華社記者朱祥 攝這是在河南省靈寶市函穀關鎮東寨村九曲黃河觀景台拍攝的黃河景色。新華社記者朱祥 攝

生態廊道帶來的發展變化實實在在。沿大河向東,就到了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後地村明清古棗園主題公園。兩邊的古棗林,枝繁葉茂,綠意盎然。「以前村里環境不好,現在來村里參觀旅遊的人多了,村民自覺把房前屋後收拾乾淨,村容村貌比以前好多了!」68歲的村民李順忠說。

後地村打造「河南攝影第一村」。一進村,大街小巷、農家院落,隨處可見攝影作品。2000餘幅反映黃河風土人情的攝影作品,使後地村充滿了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氣息。

吃過晚飯,村里的老人小孩都在小廣場上乘涼,老人們嘮家常,孩子們打打鬧鬧,一時間笑聲不斷。

生態廊道將沿黃的山水和景區「串珠成鏈」,也為鳥禽提供了安全適宜的生長環境。順河向東,市區附近的三門峽庫區濕地,每年冬季,會有上萬隻白天鵝在這裏棲息,吸引著八方遊客,讓冬日的黃河岸邊有了迷人的風光。

白天鵝在河南省靈寶段黃河濕地棲息。新華社記者朱祥 攝白天鵝在河南省靈寶段黃河濕地棲息。新華社記者朱祥 攝

據濕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白天鵝從10年前的2000餘隻增加到現在的1.6萬餘隻,白天鵝棲息地由4處增加到9處,由「稀客」成為「常客」。

沿生態廊道一直向東,就來到黃河流經三門峽的最後一站——澠池縣。這裏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調結構、建基地、強龍頭、扶組織、帶農戶、展特色,特色農業品牌戰略碩果纍纍。

9月20日,澠池縣天池鎮張呂村成為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三門峽主會場。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之間,花椒、丹參、柴胡、小米、朝天椒……由澠池縣12個鄉鎮推選的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標誌產品一字排開,土特產和農副加工產品種類豐富,諮詢、洽談的人絡繹不絕,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樂嗬嗬的笑聲在這裏久久迴蕩。

從靈寶到澠池,黃河蜿蜒流經三門峽市206公里,生態廊道與之等長。一路走來,沿黃生態廊道附近,鄉村振興,歡歌笑語,湧動著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