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醫美熱:商家“買一送一”低價誘惑,年輕人擠爆微整形

圖/IC圖/IC

“國慶期間熱瑪吉有活動嗎?”“現在能不能預約10月2日來打水光針?”“請問超聲炮有沒有減價價?”……近半個月,在醫美機構擔任導醫的林玲,每天都會接到十多個客戶打來的諮詢電話。

長假往往意味著客流量,林玲所在機構趁熱打鐵推出國慶優惠活動,“低價”“滿減”於消費者而言滿是誘惑。一如預期,消息剛一發佈,即打開客源,“現在已經有近30位客戶下了訂單,假期每天下午幾乎都排滿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瞭解到,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日讓不少愛美人士將醫美提上日程。“一週多假期足夠保證術後恢復時間,也不耽誤宅家休息。”一位90後已盤算好,“與其出門被堵在路上或者景區里,還不如在家悄悄變美。”

為迎合這一熱潮,不少醫美機構加入促銷大戰,其中不乏“閨蜜團餐”“光子嫩膚買一送一”。“類似措施不但能幫助醫美機構收穫流量,還起到維繫老客戶以及挖掘新客戶的作用。無論從短期還是長線來看,都可能給機構帶來利好效益。”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

當下,醫美市場規模儘管持續增長,發展速度卻較之以往有所減緩,部分個體或中小醫美機構獲客成本和難度增加。如今,“讓利換量”正成為機構吸引關注度,以及引流潛在客戶群的選擇。

微整形遇上長假,年輕人湧入

國慶放假前,32歲的徐莉下定決心:利用假期去醫美機構做熱瑪吉項目。

徐莉對自己臉上糟糕的肌膚狀態不滿已久。“眼角和嘴角有很多細紋,鼻側的法令紋也比較明顯。”她向貝殼財經記者稱:“每每看到朋友臉上細膩緊致的皮膚,內心總是無比羨慕。”

為了確保效果,徐莉很早就做起了準備。她拉著身邊曾做過類似微整形的閨蜜,前往多家機構逐一諮詢,以瞭解對方資質和整形效果。多番篩選後,最終敲定了一家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療整容機構。

24歲的馬雪剛剛掛斷一家醫美機構打來的客服電話,經過和導醫再三溝通後,她計劃過完中秋節就去做鼻頭微整手術。

馬雪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從小就因為鼻頭而被過分關注。隨著年齡增長,愛美之心讓她動手術的念頭愈發強烈,但因為工作緣故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反正國慶去哪都是人山人海,還不如做了手術後宅在家裡休養。”

更讓馬雪心動的是,對方國慶假期報出的手術費用比日常便宜不少,“機構搞讓利活動,能便宜一兩千元。”

“今年我們推出了包括‘熱瑪吉’‘水光針’‘超聲炮’等項目優惠活動,算下來相比日常價格低出不少。”林玲表示,自己所在機構早在9月初就開始安排營銷推廣,通過“項目優惠”“專場活動”等方式吸引新老客戶。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隨著國慶假日臨近,不少人沒有選擇出遊,而是前往醫美機構進行整形美容。為了迎合這一熱潮,多家機構開始打響促銷大戰。

“活動推出後,確實接到不少諮詢以及預約電話和訂單,其中更是以年輕女性為主。”林玲介紹,目前顧客需求集中於皮膚美容、微創美容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機構的客戶大多為經濟能力更為充裕的中年女性。而隨著90後乃至00後將醫美當作美容常態後,如今客戶群體已發生轉變。“此次醫院特意推出適合於年輕女性的項目,以此滿足她們的需求。”

新氧數據發佈的《2022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2年上半年醫美主要消費人群年齡層為20-25歲,該群體占比高達38.03%,26-30歲消費者是次級消費主力人群,占比約為30.96%。而30歲以上消費者總占比不足20%。

年輕人湧入,推動醫美市場日趨龐大。據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來,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接近2300億元。另據新氧數據顏究院預計,2023年我國醫美消費者規模將達到2354萬人。

萬元熱瑪吉,被炒火?

長假開始倒計時,於可在一家醫美機構預訂了熱瑪吉項目,以作為自己即將到來的生日禮物。

“其實早在一年前就有這個打算,但一直沒有時間落實。”於可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之前看到身邊朋友體驗熱瑪吉的效果後,就萌生了類似想法。此次剛好借假期來實現這個計劃。

近年來,熱瑪吉成為市場中最被消費者推崇的微整形項目之一。機構宣傳中,其通過射頻技術刺激使用者肌膚深層的膠原蛋白,進而達到減緩老化,實現肌膚拉伸緊致效果。

“最近接到不少預約熱瑪吉的訂單。按照當前預訂量,國慶期間每天要做五六台。”9月20日,在一家醫美機構工作的鍾軍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機構推出熱瑪吉優惠活動不到半天時間,就接到數十個諮詢電話,“甚至出現不少顧客得知第5代儀器已被排滿後,轉頭選擇第4代儀器的情況。”

根據《2021年醫美行業白皮書》,2021年我國消費規模最大的醫美項目為緊致抗衰,占總醫美項目消費比重達14.54%。而在所有類型的緊致抗衰項目中,以熱瑪吉為代表的各類射頻設備最被消費者所喜愛。

一位曾做過熱瑪吉的網友告訴貝殼財經記者,30歲後皮膚開始初老化,法令紋、淚溝明顯,臉部也有所下垮,因此希望借助熱瑪吉改善。而“人看上去也要年輕不少。”這樣的口口相傳效果,讓熱瑪吉迅速在愛美人群中掀起熱潮。微博上,熱瑪吉話題閱讀量達到13.3億次,52.8萬次討論。同樣在抖音上,熱瑪吉的播放量也達到6.1億次。

不過,熱捧之下,熱瑪吉的費用並不便宜。

貝殼財經記者走訪多家醫美機構瞭解到,以當下最流行的第5代熱瑪吉為例,如果做全臉射頻,價格達到1.5萬元上下,而一旦還需要進行眼部或頸部射頻,則需要添加費用。“除開機器本身價格達到40多萬元外,消費者在治療時所需要的一次性探頭價格也達到7000元上下,加上醫生人工等費用,價格自然動輒上萬元。”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據媒體公開報導,國內熱瑪吉授權認證具備操作資格的醫療機構僅有百餘家,具備操作資質的醫生更是只有寥寥兩三百人,過少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價格。

9月25日,貝殼財經記者搜索發現,熱瑪吉掀起熱潮,但不乏質疑效果誇大其辭、機器並非正品的聲音。黑貓投訴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做了熱瑪吉項目幾個月後,沒有明顯效果,還有網友稱面部被探頭燙傷,質疑機器並非正品。

“市場確實存在龍蛇混雜的情況。”林玲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愛美人士的推崇讓熱瑪吉持續火爆,也使得眾多醫美機構獲利。而行業里不少沒有資質的機構為了牟利,往往會選擇假貨或水貨來矇蔽消費者。

“使用了假產品,不但不會有任何效果,還不排除燙傷的可能性。”林玲介紹,要區分真假熱瑪吉,消費者在做項目前必須用手機掃瞄機構所提供的一次性探頭上的二維碼,只有正品才能掃出相關信息。更重要的是,正品探頭一旦被啟動,有效時間僅有2個小時,“只要機構不願意掃瞄,或者代顧客掃瞄的,基本可以視為假貨。”

閨蜜團餐促銷以價換量拉攏老客

“閨蜜團餐”“光子嫩膚買一送一”“滿10000元減2000元”……近日,貝殼財經記者瀏覽國內多家醫美機構網站發現,不少機構首頁都推出了國慶讓利項目,通過降價促銷吸引到更多的新顧客以及潛在客戶群。

一位浙江95後女生表示,自己一直關注著醫美公眾號相關動態,當發現心儀已久的超聲炮推出優惠活動時,馬上下了訂單,為此還特意推掉朋友發來的國慶出遊邀約。

多位年輕人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也坦言,在“顏值經濟時代”的當下,選擇醫美進行容貌提升已是常態。以往因為過高的價格而考慮再三,但國慶期間機構所推出的活動如果能滿足所需項目以及心理價位的話,願意前往嚐試。

“從目前情況來看,低價策略效果不錯。”如今,林玲手中的名單冊里新客戶信息相較上個月已多出不少,“即使這次沒有對方心儀的項目,但以後也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項目推送。”

和林玲不同的是,儘管新客增長意味著把握了未來潛在客戶群,但鍾軍更在意低價策略所帶來的維繫老客戶作用。

“曾經做過醫美項目的老客戶已經對機構產生了信任度,通常不會輕易更換。”鍾軍表示,自從推出低價活動後,他每天都會接到多位老顧客打來的電話,“這類顧客不會過多糾結醫生技術以及術後效果,只要價格合適,下單意願都比較強烈。”

“低價策略能讓更多消費者接觸到醫美項目,也幫助醫美機構收穫了流量和維繫新老客戶,同時還可能覆蓋到更多的人群。無論從當下情況還是未來發展,都可能給機構帶來利好效益。”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

醫美突圍,盯上學生黨、男性用戶

“目前傳統客戶群相對穩定,醫美機構要想破局,需要切入到更為細分的市場當中。”林玲向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

多位從業者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醫美市場正在回暖,但要想恢復到早前的高峰時期,仍需要些時日。

為了得到更多客源,醫美機構紛紛將視線盯上了男性群體以及學生群體。

“現在做醫美項目已成生活選擇。”一位在浙江從事短視頻拍攝的95後男生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為了出鏡效果,自己會定期去打水光針。而在出沒於醫美機構的時間里,他發現選擇醫美的男性越來越多,“經常看到男生前來諮詢或者進行手術。”

近年來,男性群體對醫美的需求不斷攀升。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上,已湧現出不少男性用戶的身影,其中不乏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KOL(一般指關鍵意見領袖)。

《2021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男性醫美用戶持續增長。2021年男性醫美用戶占整體12.6%,同比增長超過65%,增幅是女性的6倍。而這一群體最喜愛的醫美項目中,除皺瘦臉、美白嫩膚和清潔祛痘排名前三,分別占比16.15%、13.41%和10.26%。

此外,《中國醫美行業2022年度洞悉報告》顯示,2020年95後醫美用戶中的男性占比為26%,而這一數字在2021年提升至32%。

“男性顧客諮詢和就醫的數量確實有所增多,光國慶預約訂單就差不多有1/3來自這一群體。”鍾軍表示,為了迎合對方所需,機構特意推出針對男性用戶的項目和活動,“不僅有護膚、保養等輕醫美項目,也有隆鼻、割雙眼皮等傳統整形手術。”

為了尋找增量,學生群體也成為醫美機構渴望拉攏的客戶群。2023年暑期,畢業生等年輕人便成為醫美旺季的消費主力。

“剛和同學利用暑假去做了雙眼皮手術,現在恢復效果不錯。”一位00後女生表示,“閨蜜間隨時都在討論輕醫美話題,甚至不少此前沒接觸過的同學也被‘帶入坑’了。”

另一位在浙江讀書的女生則表示,自己看到醫美機構在國慶期間推出的“閨蜜組團享受7折優惠”活動,已經拉上同學下了美白針的訂單。

鍾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幾乎所有醫美機構都很看重學生群體的口碑效益,“學生群體間傳播訊息速度較快,且有身邊熟人實際效果的背書,無疑能圈粉更多學生去瞭解和接受醫美項目,進而達到大範圍傳播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整形美容背後的風險同樣不容小覷。林玲坦言,無論是整形美容還是打針注射,都需要專業的醫療技術。她曾見過多起因為貪圖便宜而選擇不正規機構,最終導致手術失敗,不得不進行修復的情況。“畢竟再小的醫美項目也是手術,在追求美的路上需要謹慎。愛美人士必須去正規醫療機構,由有資質的醫生來進行項目操作。”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覃澈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