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第揚攜手柏林愛樂波路克獨奏家合奏團,登台北京國際音樂節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9月28日,首位正式加入柏林愛樂樂團的中國音樂家,中提琴家梅第揚攜手柏林愛樂波路克獨奏家合奏團亮相在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分別上演波路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三首作品,並在下半場以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時期的室內樂作品,充分展示中提琴在各時期音樂中,渾厚的色彩與其獨特魅力。

中提琴家梅第揚(前排右一)攜手柏林愛樂波路克獨奏家合奏團演出現場。 北京國際音樂節供圖中提琴家梅第揚(前排右一)攜手柏林愛樂波路克獨奏家合奏團演出現場。 北京國際音樂節供圖

柏林愛樂樂團組建於德國柏林,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交響樂團之一,據介紹,在樂團官方網站上有多達34支室內樂團體,這些團體是由樂團的音樂家們自發組建的,其中最早成立的是以演奏古樂為主要特點的柏林波路克獨奏家合奏團。該團由11位絃樂演奏家、一位羽管鍵琴演奏家以及多位管樂首席組成,合奏團中的每位成員都是獨當一面的名家,他們使用正宗的波路克絃樂器、古老的琴弓和管樂器,甚至會根據演出作品的特性而更換不同時期的琴弓,再加上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家們卓越的演奏技巧,同時彼此之間擁有靈活的彈性及出色的默契,使得他們在古典音樂技術上獨樹一幟。

作為今場音樂會的焦點,中提琴家梅第揚於2022年通過柏林愛樂樂團的考試,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的新任中提琴首席,他因此成為首位柏林愛樂樂團正式成員的中國音樂家,也是這支世界頂尖樂團140年歷史上的第一次。梅第揚的加入刷新了中國音樂家在國際舞台上新的歷史高度;而獲得柏林愛樂樂團中提琴首席一職,更證明了他是當今世界頂尖的中提琴演奏家之一。

今場音樂會的上半場呈現了三首波路克時期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泰萊曼的代表作《G大調中提琴協奏曲》,巴赫《第三勃蘭登堡協奏曲》早期版本和巴赫之子J. C. F. 巴赫的《D小調交響曲》等平日鮮有上演的佳作。

在中提琴藝術史上,泰萊曼的《G大調協奏曲》極具重要地位,被認為是已知的第一首為中提琴創作的協奏曲。在中提琴這一樂器還沒有獨奏曲目時,多才多藝的泰萊曼創作了一首中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最著名也是最多人演奏的一首作品,約創作於1716年至1721年之間。泰萊曼在這首作品中賦予中提琴新的色彩,探索其成為獨奏樂器的聲音,對中提琴向獨奏樂器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隨後巴赫父子的兩首代表作品緊隨其後,體現波路克時期樂隊作品從協奏曲向大型交響作品進發的磅礴藝術創新力。

下半場則將焦點轉向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梅第揚將與他的新同事們一同演奏,展現中提琴在呈現早期音樂時的獨特魅力。在拉羅、加洛和帕格尼尼的作品中,中提琴展示出接近人聲的音域,其渾厚的音色和華麗多彩的演奏技巧將會讓更多的人愛上這一獨具魅力的樂器。其中,帕格尼尼的這首中提琴大奏鳴曲寫於1834年,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曾在中晚年獲得了一把Antonio Stradivari製作的名貴中提琴,他無可救藥地迷上了中提琴,尋求帕遼茲為自己寫一部中提琴與樂隊的曲目。而最終由於帕格尼尼對技巧的追求,使得他沒有看中這部作品,轉而親自譜寫。迄今為止,這首作品也被稱作是中提琴作品中技巧最為艱難的曲子。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