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劇本朗讀《陪審員》 ,「全女班」講述不一樣的舞台故事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北京人藝不僅準備了三個劇場不同題材的劇目來豐富演出市場、滿足觀眾的不同觀演需求,同時也用公益活動——劇本朗讀來與觀眾進行近距離的交流。9月30日、10月1日,一連兩場的《陪審員》劇本朗讀活動與觀眾在人藝實驗劇場見面。

作為北京人藝青年演員培訓計劃的重要內容,北京人藝從2017年起持續推出公益活動劇本朗讀。幾年來累計舉辦活動三十餘期,在舞台演出之外,拓展了與觀眾互動交流的形式與空間。此次上演的作品《陪審員》改編自美國作家瑞吉諾·路斯的著名作品《十二怒漢》。全劇圍繞法庭辯論展開,講述十二個身份、年齡、職業和人生經歷完全不同的陪審團成員,為一樁命案的嫌疑人是否有罪需達成一致意見而展開激烈辯論。此次的改編將原作中的12位男性角色改為清一色的女性角色,由王君瑞、張楚焓、原雨、徐岑子、胡昕怡、周情雲、魏小軍、陳紅旭、周佳鈺、李雪歌、楊琪芳、伍宇辰檸等12位北京人藝青年女演員飾演。這也成為了一次北京人藝青年女性演員的集中亮相,「北京人藝有很多集中展現男演員台詞魅力的戲,比如觀眾熟悉的《嘩變》《足球球會》等。所以我們希望有一部作品能讓女演員也來訓練和展現一下她們的台詞。」多次執導劇本朗讀活動的導演唐燁介紹道。

《陪審員》改編自美國作家瑞吉諾·路斯的著名作品《十二怒漢》,此次北京人藝的改編將原作中的12位男性角色改為清一色的女性角色。 攝影/李洪博

從原作《十二怒漢》到改編後的《陪審團》,此次朗讀的一大看點就是對於作品的全新呈現。其中既保留了原劇本精彩的敘事內容和嚴謹的思維邏輯,同時又將作品的敘述角度置換為女性視角,將原有人物的身份特點、思維方式等進行了重新構作。「我們對部分人物身份進行了重新設定,讓角色更具有一些女性特點,突出女性細膩的情感,同時更強化一些細節。比如十二個女性聚在一起,她們如何對待陌生的彼此,又是怎麼一步步熟悉起來,這個過程要準確。」導演唐燁介紹稱。同時作品中關於人物思維邏輯的展現也是此次朗讀的重點。舞台上激烈的言語爭辯下是不同人物之間不同的價值觀衝撞,衝撞背後讓觀眾看到每個人物豐富的背景。

雖然劇本朗讀只是戲劇創作的一個環節,但北京人藝的創作者們一直以來都以正式演出為標準進行嚴謹的創作。此次的創排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讓演員理解人物,主創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方法——排練現場放著一個抽籤盒,每天演員們來到現場,根據抽到的角色來進行朗讀。這樣有些遊戲性質的訓練既讓演員們充滿了新鮮感,也讓她們接受了更大的挑戰。「通過讓演員們飾演別的角色,會讓她們更理解角色關係,同時在同一個角色之間彼此去找差距。」導演唐燁表示,這樣的訓練能夠讓演員梳理清楚角色邏輯,同時提升自己塑造角色的能力。

作為一次「朗讀」性質的演出,此次的舞台呈現不僅強調了聲音對角色的塑造,也在演員朗讀過程中加入了舞台調度,再配合舞檯燈光、音響等豐富的手段,讓這一台演出更具可聽、可看、可交流性。讓節日期間走進劇場的觀眾,與台上的演員一起沉浸式感受戲劇的魅力。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