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結婚紮堆,因為2024「不宜結婚」?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今年十一,很多年青人變成了「吃席特種兵」,有人十一8天假,要趕7場婚禮。

每年十一假期都是婚禮「高發期」,但今年似乎格外多。有的人是因為明年(2024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於是就有了個說法:要結就要今年結,不然可就排到後年去了。

那麼,明年真的不宜結婚嗎?

寡年無春,不宜結婚?

所謂的「寡婦年」又叫「無春年」,指一年當中沒有「立春」的年份。

起初人們只是把沒有「立春」的年份稱為「無春年」,或稱為「寡年」,後來有人又根據「寡」字,演繹出了「寡婦年」,才讓「無春年」變了味。

那2024年的「立春」去哪了?被2023年借走了。

農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計算時間,一個月約29.53天,一年是354天或355天,平均比根據太陽活動計算的公曆(365天或366天)少11天。為了和公曆「找齊」,會在19個農曆年中加入7個「閏月」,補齊與公曆相差的209天。

但有閏月的年份,一年就是13個月384天,遠遠超出兩個立春之間的跨度,即一個回歸年的365.2422天,於是有些年份的「立春」會被相鄰的閏年「私吞」,也就成了「無春」年。

而所謂的「無春」年在我國農曆很常見,基本每兩三年就會有一次,比如2000年龍年、2002年馬年、2005年雞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豬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龍年、2027年羊年都是無春年。

從民政局公佈的數據看,在「無春」年結婚的新人不在少數,特別是2013年,幾乎是近20年來的結婚峰值。

如果說沒有立春的年份不適合結婚,那有兩個立春的「雙春之年」是不是成了結婚的好時候呢?

雙春之年,適合結婚?

與「無春」年對應的,則是搶走「立春」的閏年,又稱「兩頭春」。

古人認為「春」、「閏」代表萬物新生、生長繁衍。在立春之年結婚能夠幸福長久、好事成雙、子孫綿延。

當然,民間也有人認為,「春」代表桃花,兩次立春意味「第二春」或「梅開二度」,有「二婚」的寓意,如果在這樣的年份結婚,婚姻會不穩定,很可能會離婚,一輩子要結兩次婚。因此,「雙春年」又叫「桃花年」,不宜嫁娶。

由此可見,「兩頭春」既可以理解為雙倍的幸福,也可以是婚姻的隱患,只是不同人的一面之詞而已。

看到這裏,今年十一結婚的朋友會不會心裡一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紀的100年中,兩頭春的「桃花年」有37次,無春的「無春」年有37次,假如兩種年份都不宜結婚,這100年中就只有26年可以結婚了……

這顯然不正常!

「桃花年」「無春」年結婚不可怕,可怕的是迷信的想法。

迷信帶來的「虛假控制感」

其實「無春年」和「兩頭春」都是人為編排的曆法所致。而「無春」年「桃花年」也只是一部分人從中引申出的說法罷了,對婚姻的幸福與否並無影響。

那這些不科學的說法為什麼存在,還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呢?

心理學研究認為,迷信的根源來自人類對未知事物不確定性產生的恐懼感。

一篇發表在《國際心理學與行為科學雜誌》的文章指出:迷信產生於人類祖先對自然環境變化的不理解,又受到自然災害或猛獸捕食的威脅。

回想一下,你都在什麼時候傾向於玄學、迷信?不知道考公能否上岸的時候;不確定某份工作是否合適的時候;不相信和對方還能再續前緣的時候……

即使脫離了猛獸追捕和頻繁的自然災害,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事件時,依然會產生焦慮,並通過迷信行為逃避焦慮。迷信可以讓人獲得一種「可以控制外部環境的虛假信念」,這是迷信對人的「積極」作用,也是迷信常年在人類社會流傳的原因。

而迷信帶來的「虛假控制感」又能使人產生真實的自信。很多運動員都有詭異的「迷信儀式」:

前NBA球星賈森·傑特罰球前會摸一下自己的屁股然後對籃筐飛吻;世界足球巨星C.朗進賽場先邁右腳加小碎步……

一項關於「運動敏捷性、記憶力和字謎遊戲」的研究發現,賽前做出一些特定動作或說特定語言,有提升參賽者運動表現的功能。當然,這種「迷信儀式」只能配合「實力」起效,無法單獨發揮作用。

讓迷信綁住自己思維的最大風險在於,它可能成為一個不存在的「確切」理由,對現實生活產生實際影響,就像「疑鄰盜斧」。那些已經在「桃花年」「無春」年結婚的人,也可能因為這些思想對婚姻產生疑慮,並促使其成真。

所以,沒有適合結婚的年份,只有適合結婚的人選和足夠堅定的感情基礎,只要兩人相互信任,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目標,在任何年份都可以結婚,讓朋友們掏份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