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丨文博】嶽麓書院:百年實事求是,千載絃歌不絕

中新社長沙10月3日電 題:嶽麓書院:百年實事求是,千載絃歌不絕

作者 劉曼

中秋、國慶長假,「逛書院」成為許多家庭「親子遊」的首選。連日來,位於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迎來客流高峰,不少孩子在父母帶領下,領略千年學府的魅力。

「嶽麓書院不僅秉持傳道濟民的價值追求、講求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也是一個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學術殿堂。」來自台灣台南的「00後」李昌恩說,他今年上半年在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做本科交換生,畢業後的暑假沒有急著回台灣,而是報名了湖南的青年夏令營,走進他嚮往已久的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大門有一副集句聯,上聯是「惟楚有材」,源自《左傳》;下聯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嶽麓書院大門有一副集句聯,上聯是「惟楚有材」,源自《左傳》;下聯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湘江西岸,嶽麓山下,嶽麓書院始建於北桑治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後經擴建形成講學、藏書、供祀的基本規製。

北桑治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桑治真宗聽聞嶽麓書院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辦學成績卓著,特召見之,請他留在汴京(今開封)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繫書院,堅辭不受。桑治真宗感其弘揚儒學的決心和毅力,親賜「嶽麓書院」匾額及經書等物。嶽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千餘年來絃歌不絕。

2022年10月,航拍嶽麓書院。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2022年10月,航拍嶽麓書院。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書院採用傳統的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建築格局,建築群至今保存完整。書院門前的赫曦台、大門、二門、講堂、禦書樓位於中軸線上;齋舍、祭祀專祠等分列兩旁。

沿石階拾級而上,穿過大門、二門,便來到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於堂、習於齋」是嶽麓書院講學的基本規製。書院初創時即有講堂5間、齋舍52間,頗具規模。1916年至1919年間,青年毛澤東就曾數次寓居書院的半學齋。

今日的遊客們依然可以看到講堂上放著兩把雞翅木交椅,最早坐在上面的是張栻和朱熹。

公元1167年秋,南桑治著名理學家朱熹從福建武夷山專程造訪嶽麓書院,與書院主教張栻圍繞當時學術界最前沿的「太極、乾坤、中和、仁」議題展開辯論,開創了不同學派在嶽麓書院自由講學之風,被後世稱為「朱張會講」。

「在古代,書院是讀書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時至今日,書院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仍是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底氣和情感根脈。」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說,「朱張會講」是一種跨地區的學術交流,今天我們面對的是跨國家的文化交流。先賢已逝,但會講的形式得以傳承。21世紀以來,嶽麓書院通過「千年論壇」「明倫堂講會」「嶽麓書院講堂」等廣邀海內外名家到書院開講。

沿石階拾級而上,穿過大門、二門,便是嶽麓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堂外懸有「實事求是」匾。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沿石階拾級而上,穿過大門、二門,便是嶽麓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堂外懸有「實事求是」匾。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講堂不設門,寓意「開門辦學」。堂內兩壁嵌有朱熹手書的「忠孝廉節」,講堂簷前懸有「實事求是」匾。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嶽麓書院時,時任校長賓步程親撰此匾,並將其作為校訓,引導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

1903年,嶽麓書院改製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作為中國唯一延續傳統書院之名的大學二級學院,如今的嶽麓書院擁有從本科到博士後的人才培養格局,設有歷史學系、哲學系(宗教學系)、考古學系3個教學機構。

9月28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舉行2023年祭孔大典。書院教師攜同2023級本、碩、博新生等近300人在文廟孔子像前莊嚴肅立,行三鞠躬禮,齊誦《嶽麓書院學規》和儒家經典名篇。

「大學時能在嶽麓書院的長廊下讀書習文,時至今日都是我最美好的記憶。」英國湖南同鄉會主席、英國湖南專家學者協會主席吳莉莉是土生土長的長沙人,1990年赴英留學、工作。「後來我當選英國湖南同鄉會會長,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英國湘籍同學會,會訓是敢為人先、心憂天下、經世致用。這是嶽麓書院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完)

【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