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搜!“中科院博士辭職開民宿”引熱議

澎湃特約評論員 易之

“中科院博士開民宿被父親認為書白讀了”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社交網絡上,一間民宿被拿來跟附近的五星級酒店比較。推門就是大海的房子,可以直接躺在房間看日出、看星空,網友紛紛曬圖分享它的壁爐私湯、露台浴缸。8月剛開業,均價2500元一晚。

而這個民宿的負責人更是大有來頭。他是中考狀元,中國科學院博士,在學業、職場的賽道一路順風順水,保研、碩轉博、拿到國家獎學金,做到頭部地產公司最年輕的項目負責人。因為轉行開民宿,“我爸覺得我這二十多年的書白讀了”,這正是此事引發眾多網友關注的原因。

有網友表示“不讀博士照樣可以開民宿”,言下之意是這一種“教育資源浪費”。也有網友認為:“只要是他自己喜歡,沒什麼不好。”有意思的是,後者的意見似乎漸成主流。在一家媒體發起投票中,一共3000人投票,其中2000多投給了“個人選擇,無可厚非”,占比超過了60%。

當事人在他的民宿。當事人在他的民宿。

類似的討論,其實從“名校畢業生賣豬肉”開始,就一直不缺少熱度。從以往的新聞看,高學曆群體干家政、做環衛工、當趕鳥員、當全職太太等,都引發過“學曆浪費”的爭議。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我們太把學曆當作一個符號了。

“碩士”“博士”“海歸”“名校畢業”,這些都是一個個符號。而一些不符合符號預期的意象出現時,比如“開民宿”“干家政”,就很容易產生違和感。因為很多人對符號的想像,總是遵循固定的模式,這是一種常見的思維習慣。

但如果我們把他們當作一個個個體,尊重他們本身的主體性,想法就會產生變化。高學曆也好,名校畢業也罷,這些都只是個體的一部分,但不能代表一個人生活的全部。這些要素和“開民宿”“干家政”是一樣的,都是人生里的組成部分,合起來看,才能客觀地評價一個人。

所以,我們的思維模式,不必是符號匹配了什麼意象、符號嵌入了哪個階層,而應該看一個人過上了怎樣的人生。通俗地說,比起一個人擁有的各種符號,他在生活中完成的一件件事更能體現他的人生價值。

就像開頭這位民宿老闆所說:“我覺得教育對人最大的影響在於思維方式、邏輯思考以及世界觀。”他在教育階段取得過巨大的成功,又在民宿經營里獲得了真切的快樂,這都是他充實、有趣的人生,又有什麼浪費可言呢?

教育給人帶來的,不只是賦予一個符號,也有對自身的改造,比如開拓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擴大了交際等等。這些不完全和就業有關係,屬於非功利化的“無用之用”,但“無用之用”又何嚐不是教育的價值所在,至少它可以讓一個人開闊、從容。

從個人層面來說,不用動不動就說“學曆浪費”。從網絡的投票來看,似乎人們也漸漸傾向於認可個人選擇了,這是好的現象。

社會不應該把個人選擇的空間擠壓得過於逼仄,人生本是一個原野,大可以縱橫馳騁。這已經逐漸形成了共識,可見社會觀念一直在進步、發展。

但更重要的是人們如何擺脫符號的束縛,用更寬廣的眼光觀察人生、認識人生。可以這麼說,人們努力地生活,不是為了匹配自己身上的符號,比如我有怎樣的學曆,就要獲得怎樣的名望和財富。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是才是更大的“浪費”——一個人把生命浪費在了不感興趣又無從改變的事情里。

當然,這位民宿老闆選擇的生活道路是不是就一定“正確”,恐怕也沒人能說清。但至少此時此刻,他認為自己在人生路上過得很快樂,這何嚐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呢?

這不是在鼓勵大家“及時行樂”,更不是在提倡“開心就好”。事實上,生活也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也許有一天,民宿老闆的想法也會變,但這並沒有大不了。如果我們能在持續的嚐試之中不斷校正自己的前進方向,那就永遠不會“浪費”任何東西。

本期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