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賽場上的「科技與狠活」,江蘇高校藏不住了!
當前,杭州亞運會賽場激戰正酣。各項精彩賽事背後,有著一群群江蘇高校人的默默付出。從賽場上的通信保障,到賽時的天氣監測……江蘇高校把本屆亞運會「綠色」「智能」等辦賽理念貫徹到底,在賽事場館、人員裝備、技術支持等方面頻頻獻出「江蘇智慧」。
全球大型賽事首戰!東大「黑科技」可提供全天候實時通信
5日舉行的杭州亞運會手球決賽現場,就有東南大學參與研發的「黑科技」——基於智能超表面(RIS)的新型移動通信技術。
一塊不大的智能超表面(RIS)板,通過精準控制的基站無線信號,足足可以覆蓋1萬平方米的扇區。經過測試,在部分弱覆蓋區域同個位置信號能增強10倍以上,同時還能補充信號盲區,將有力提升辦賽和觀賽的質量。此外,用戶在場館移動時,動態智能超表面可以調控波束仍可以及時準確跟隨用戶,信號強度和速率均保持穩定。
不只是手場館,該項技術目前還在杭州亞運會主場館、輪滑館、擊劍館等大型場館投入使用。
據瞭解,智能超表面(RIS)的物理原理源於信息超材料,是由東南大學崔鐵軍院士團隊於2014年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並完成實驗驗證,已成為我國在基礎原創及全產業鏈全面領先的潛在突破領域之一。
本次是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的大型賽事中規模應用亮相,將為未來的打開更廣闊的應用場景提供寶貴經驗和有力的數據支撐,有望在將來實現電力巡檢高速傳輸,高鐵信號增強、樓宇、地庫、隧道等實現全頻段信號覆蓋和補盲,為未來城市實現無線信號的綠色友好、智能覆蓋及穩定互聯。
南農自主培育的草種「亮相」杭州亞運會:不怕踩 顏值高
6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女子足球銅牌賽,中國隊7比0擊敗烏茲別克斯坦隊,獲得銅牌。女足女生們腳下踩的這片草坪,正是南京農業大學草坪科學與管理團隊自主研發的藍光中華結縷草。
「之所以被稱為‘藍光’,是因為通過割草機處理後,有非常明顯的深淺藍綠差別,觀賞性高,還方便場上球證更好地判斷球員的位置。」南京農業大學草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高務龍介紹,該品種是杭州亞運會和今年亞洲盃的首選品種,充分體現了南京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的學科特色和科研積累。
目前,團隊已收集草坪草種質資源2.1萬餘份,建立了中國規模最大的草坪草種質資源保存基地。南至海南,北至遼寧,西至湖南,東至大海沿岸……科研團隊十餘年間跑遍全國十餘個省市,收集野生草種質資源,通過馴化、系統選育、雜交、誘變等育種技術,培育了一批特異抗逆優質草坪草新種質。
南信大氣象團隊實時「捕捉」亞運風雲
縱觀本屆亞運會,高校科技護航賽場賽事的案例,比比皆是。9月23日晚的開幕禮上,以「綠色」甲醇點燃主火炬的瞬間十分驚豔。之所以將其稱之為「綠色」,是因為該甲醇的製備過程「零增碳」,這也是人類首次將零碳甲醇作為火炬燃料應用到大型賽事。
同樣在杭州亞運會上助力「綠色辦賽」的,還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建林和團隊,他們主要負責杭州亞運會的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今年6月,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汪俊峰收到了來自北京大氣物理研究所的邀請,帶領學校團隊來到武義上黃觀測站,致力於杭州亞運會的空氣質量監測保障工作。
為實現「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主辦方對空氣質量提出了嚴格要求。汪俊峰和團隊主要負責PM2.5、臭氧汙染前體物以及中間物的監測,所得數據不僅可以評估區域減排效果,還可以在科學上找出影響本地區PM2.5和臭氧生成機制,為協同控制政策製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支撐。
此外,南信大很多校友都加入亞運會的保障工作當中。畢業生李翠娜連同浙江省相關技術人員,定製開發了「天衡天衍·杭州亞運會」系統,集成了新型遙感設備在內的185項氣象觀測業務功能和75項氣象新產品,為亞運會氣象預報服務提供了一站式的實況觀測產品。校友任勇主要負責協調國省市氣象部門建立亞運氣象保障服務體系,推進氣象工作全面、深度融入亞運籌辦全過程。
本屆亞運會舉辦時,正值杭州及協辦城市暴雨、雷電等特殊天氣多發時段,這對氣象保障工作提出了挑戰。任勇告訴記者,從去年4月1日起,來自全國各地氣象部門的業務骨幹開始進駐,其中包含了大量南信大校友。在亞運會期間,眾多校友將為亞運會精準「把脈」天氣,提供氣象服務保障。
(江蘇新聞廣播/劉正則 通訊員/唐瑭 許天穎 林雯 編輯/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