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技能大賽金獎選手胡沛然:「有過猶豫與疲憊,但從沒想過放棄」

胡沛然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頒獎現場。 (受訪者供圖)胡沛然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頒獎現場。 (受訪者供圖)

一條砧板上的魚,如何躍然屏幕前成為動畫角色?3D數字遊戲藝術項目就是從無到有創造一個「活生生」的遊戲角色。電腦屏幕前,21歲上海女生胡沛然拿著數位筆畫了一條「骨骼分明」的魚,再用三維軟件將其建模,後用動畫軟件讓其「動起來」;在魚鰓部位畫上尖銳的小觸角顯得遊速更快,又重新修改了魚鱗的形狀與顏色更顯個性。魚龍潛躍水成文,以動畫的方式成真了。

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胡沛然獲得了3D數字遊戲藝術項目的金牌,這是上海代表團在該項目的最好成績。項目需要掌握從概念設計、3D建模、UV拆分與材質,再到綁定動畫與引擎輸出等各類技巧,光電腦軟件就用了七八個,胡沛然在備賽期間逐一攻克、不留短板;比賽現場的諸多突髮狀況,也沒有形成干擾,她隨機應變、迅速規劃時間,順利完賽;而如今的她朝著更遠的目標前進。「要衝擊世賽舞台,也要更紮實的學習,用所學所長助力上海職業技能人才培養。」

在標本製作中找到原畫神韻

如果將3D數字遊戲藝術項目進行切分,繪畫、建模、動畫渲染等技能都得精通。剛剛進入上海市集訓隊的胡沛然雖然有繪畫底子,但因為沒有細節,神韻方面總差一口氣,動畫設計更是一竅不通。「我把技巧拆分出來,逐個擊破,補齊短板。」

遊戲界面里逼真的角色,「追根溯源」是設計師的原畫,也就是將線條、色彩、陰影等各類細節畫在一張圖里。「角色活不活就看原畫細不細」。胡沛然想到一招:解剖。昆蟲是原畫內容中重要的環節,上學期間她能畫出大概的樣子,仔細看卻有些失真。於是,她嘗試製作昆蟲標本,在真實的感觸中理解細節。

比如,在製作蜘蛛標本時,她特地將其翻了個面,發現蜘蛛的腹部呈現「六邊形」形狀,還有不少「連接線」,她用鑷子「開蓋」又「縫合」,清晰看到蜘蛛的內部結構,也使得胡沛然在原畫創作時嘗試以線條穿插的方式進行繪製,蜘蛛軀體更「完整」了。上天入地飛禽猛獸,她都想方設法研究個透,畫出來的角色也更飽滿。

最難當屬畫人。胡沛然起初只能畫出人物的剪影,教練洪箐臨看到後始終不滿意,拉著她拜訪了許多業內專家。「畫人,要細緻到每塊肌肉,經絡分明才有神韻。」自那時起,胡沛然主動給自己「加練」:每天在紙上一筆一劃地臨摹人體模型,一天畫上幾百幅,她也摸索出自己的小妙招——先畫紅色的骨骼連接點、再增加肌肉線條。高強度的訓練下,她從原來一天畫完一幅人體圖,提速到2小時就能完成。

效率切割助力首次奪冠

如果將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比作大考,那胡沛然有自己的「效率切割法」。

賽場上,她需要在3天的時間里完成概念設計、3D建模、UV拆分與繪製貼圖、綁定動畫與引擎輸出4個競賽模塊,這在企業實踐中至少需要4個人才能完成。不僅題量大,每一個步驟「環環緊扣」。在完成每一個任務時,她都會重新保存一個新文件,倘若在最後檢查時發現問題,便能及時找到對應步驟修改。

當時,她在製作一個動態交互場景時,因失誤在UV操作時刪錯了一個代碼。發現錯誤後,她立刻停下操作,拿起手中的草稿紙簡單計算下重新製作需要的步驟與時間,又列出未完成的習題所需要的時間,權衡之後決定「戰術性放棄」,答完所有題目後,有時間再修改,遊刃有餘。

「這塊金牌來之不易。」洪箐臨介紹,上海在該項目上起步較晚,技術水平並不突出。而比賽最後一天,胡沛然出現頭暈目眩,醫務人員建議直接去醫院。胡沛然回憶道:「我想都堅持到這一天了,不想放棄,再堅持一下就好。」由於比賽現場需要收手機,教練組等到比賽之後才得知她的身體狀況,彼時都在感歎小女生的韌性。

每天6點「1小時」習慣,清晰「人生計劃」

儘管才二十出頭,胡沛然早已有了清楚的「人生計劃表」。從幼兒園開始,她就喜歡在牆上塗塗畫畫。長大一點,看到喜歡的動漫,便會對照著圖片在本子上臨摹,素描本畫完了五六本。家裡人並不覺得是玩物喪誌,反而鼓勵她不斷創作。研究美學的父親偶爾還給她「開小灶」:找來專業書籍,讓她研究。

直至考入大學前,她都沒有正兒八經地上過繪畫專業課。「老師評價我天賦強,但基本功有所不足,繪畫軟件不熟悉。」看到跟身邊同學的差距,胡沛然給自己報了「補習班」——每天早上6點起床在電腦上練習一小時繪畫。每週她會給自己佈置好作業:今天畫素描、明天畫色彩、後天畫速寫,並在網上收集好需要完成的畫作圖片。這「一小時」習慣也延續至今,她現在仍會早起「鍛鍊」。

其實,3D數字遊戲藝術項目很寂寞,要一直坐在電腦前。在集訓隊時,胡沛然也會迷茫,身邊一同來集訓的朋友一個接一個被淘汰、離開,最後只剩下她一個人依舊堅持。「開始懷疑自己時,我就下樓走兩圈,再回來練習。有過猶豫與疲憊,但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過不了多久,她就要進入國家集訓隊進行訓練,為2024年法國裡昂世界技能大賽參賽名額努力。

作者:佔悅

編輯:範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