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忠州老街改造 再現“三峽人家”原生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重慶忠州老街改造後,當地居民熊偉在老街上經營著一家小吃店。10月10日,在“新三峽 新庫區 新面貌”主題採訪活動中,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老街改造後,政府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免兩個月房租,租金也便宜,就連店面的是裝修好的,簡直就是“拎包入住”,現在收入比過去翻了一番。

修建三峽工程後,庫區一座座老城紛紛沉入水下。地勢相對較高的忠縣老縣城,也僅有約0.5平方公里的老城被保留下來,成為庫區被淹老城中留存為數不多的半座原貌舊城之一。為再現“三峽人家”的原生態生活場景,忠縣打造“三峽留城·忠州老街”品牌,實施三峽後續“三峽留城修繕保護工程”項目,讓老街煥發新生,讓市民重拾鄉愁的記憶。據悉,該項目總投資2.12億元,其中,三峽後續專項補助資金0.84億元。

熊偉在製作小吃“三角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高蕾/攝熊偉在製作小吃“三角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高蕾/攝

在老街開店之前,熊偉在全國很多地方做過小吃生意。隨著年齡漸長,他思鄉之情愈發濃烈,加上家裡老人小孩都需要人照顧,年過50的他開始考慮回到家鄉發展。“正好趕上政府改造老街,我便回到這裏,租了一間店舖,繼續做老本行。”

談到老街的變化,熊偉表示,如今的老街比原來更熱鬧了,很多年輕人來旅遊,“老街改造讓這條街上了‘檔次’”。

忠州老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高蕾/攝忠州老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高蕾/攝

據悉,目前,老街遺存的文物古蹟和古建築有20餘處。忠縣素有“漢闕之鄉”的美譽。在老街入口,忠縣建起了忠州漢闕廣場,按1:1比例複原展示了全國9處11座漢闕。原來的廢墟地、臭水溝變成了城市臨江台、市民休閑地、遊客打卡點。

73歲的汪素琴在老街生活了40年,她告訴記者,這40年中,老街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這裏很偏僻,經常停電,路面坑坑窪窪又很窄,水質也很差,居民日常飲水都是問題。受益於三峽工程,現在水質變好了,環境變好了,路面也整齊了。居民常在江邊散步、練太極拳、跳廣場舞。

忠縣宣傳部部長秦海峰表示,忠州老街改造的核心就是對曆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在漢闕廣場旁的原縣文化館,如今被改建成忠州展覽館。通過實物還原、數字化再現、交互體驗等方式,融合“新”與“舊”元素,集中展示老街所蘊含的“忠文化”“漢闕文化”及三峽移民曆史。

作為重慶僅存的兩處明城牆之一的老街東門城牆在改造中得到了修繕,同時,龍家院子、蘇家梯子、大府邸、饒家院子等都得到了修繕和保護。

忠州老街只是三峽庫區的一個縮影。重慶市水利局三峽處處長趙剛介紹,近年來,重慶市把三峽後續工作作為保障庫區安全、促進庫區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三峽後續規劃實施,累計投入三峽後續資金800億元。庫區民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

同時,庫區城鎮移民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品質提檔升級,環境乾淨整潔、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遊;農村移民安置區村村通公路,戶戶通便道、自來水,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庫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0年的16228元、5285元增長為2022年的46597元、19885元,庫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責任編輯:張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