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李卓群追憶郭寶昌:總念叨來不及了,一直低調瞞著病情丨獨家

著名導演郭寶昌因病於10月11日在北京離世,享年83歲。新京報記者昨日採訪到北京京劇院編劇、導演、製作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京劇版《大宅門》導演,也是郭寶昌導演的學生、李卓群。她說一時回不過神來,「本來這個月21日,也就是十天后我們就能見到老爺子,那是他新書(《大宅門》長篇小說)的正選。我們已經將近一年沒有見到他。他生病後怕別人擔心,一直瞞著我們。」採訪中,李卓群多次難抑悲傷,哽咽流淚,她說郭寶昌導演給新人們幫助太大,他們不想相信這個事實,也會帶著悲痛,將郭寶昌的《大宅門》夢想繼續延續下去。

郭寶昌和李卓群一起準備京劇《大宅門》。李卓群/供圖郭寶昌和李卓群一起準備京劇《大宅門》。李卓群/供圖

丨痛心「老爺子再也不用趕著看戲了」

電視劇《大宅門》家喻戶曉,後來這部作品相繼被搬上話劇和京劇舞台。京劇版《大宅門》已經翻新到第四版,在全國巡演超過百場,受到了國家和有關單位的重視併力推,這讓郭寶昌特別欣慰。李卓群回憶,去年秋天,郭寶昌來劇團看年輕演員們,當時他的身體狀態還挺好的,「他問我新戲籌備的情況,提到想把京劇版《大宅門》第二部搬上舞台。」

李卓群說,上個月,郭寶昌給她發消息說身體欠佳但沒說原因,這讓她非常擔心,可平時郭寶昌和他的夫人非常低調,「知道我們忙,逢年過節都不讓去探望,生怕給大家添麻煩。老爺子只有在宣傳期時才出來幫我們站台。排戲時,他怕給人帶來壓力,每次都悄悄地自己搭車來看我們,默默坐在最後一排。可能一輩子會經歷不少劇組,但像《大宅門》這樣的劇組也就這一個了,演員們之間的感情很好。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發了一條消息,說‘從此以後老爺子再也不用坐動車趕來看戲了,我們到哪兒他都能看到’,那一瞬間,我真的難過得哭都哭不出來。」

郭寶昌為了《大宅門》殫精竭慮。

丨驚喜

「誰會想到一個大師會找個小導演」

李卓群在採訪中表示,郭寶昌相中自己來排京劇版《大宅門》,是通過小劇場作品《惜·姣》實現的。

「郭寶昌導演曾說過,京劇需要的是時代價值觀的注入,要趕得上時代,這個劇本給人新的希望,這希望就在年青人身上。」當時收到郭寶昌的邀約,李卓群說自己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昏了」:「郭老師看了我們做得一個非常簡陋的綵排錄像,就作了這個決定。我一開始以為他的邀約是句玩笑話,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他電話,嚇了一跳,一下坐了起來。他問我,‘讓你寫的劇本你寫了嗎’?我大喘著氣,反問,‘真的要寫嗎’?他說,‘廢話,難道我騙你’。誰會想到一個大師級的人物會因為一個錄像找一個小小的導演,再找一撥兒小小的演員做這件事,但是老爺子就這麼做了。」

郭寶昌的提攜,李卓群和她的同伴們至今心存感激,她說在這個劇團沒有大小演員之分,每個人都是主演。《大宅門》IP影響了幾代人,去哪裡演出都是一票難求。郭寶昌給年輕製作人們非常寬鬆自由的創作氛圍,「很多人覺得老爺子很嚴厲,但他極少斥責別人,最多就是著急的時候提高音量說幾句。所以有些時候她在小演員面前他不好意思直接說,就乾脆當著大家的面批評我,晚上吃飯的時候再給我多加個菜寬慰我。」

丨敬佩

「他永遠不停地寫,似乎是在跟時間賽跑」

李卓群說,去年郭寶昌老是跟自己念叨,「孩子,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她不知道對方指的是什麼,但能夠感受到郭寶昌的緊張感,「他在創作長篇小說《大宅門》。我們叫他出來看戲,他說‘不行,卓群,我現在從早上8點一直要寫到晚上11點’。平時寫作,他都是工工整整地寫在紙上,然後再讓人敲到電腦里。生病的後期,他桌上永遠摞著高高的資料書,自己鑽到書後面寫作,要跟他說話必須繞過書才能看到他。他不停地寫,似乎在跟時間賽跑。」

郭寶昌在劇組。

李卓群表示,《大宅門》可以說是郭寶昌的整個生命,他們之後會盡全力繼續把這個大IP做好、做新,也會努力把楊九紅和白景琦的故事延續下去,「《大宅門》不僅是北京的題材,更是全球華人經典IP,包括國外演出公司也不斷來邀請我們。我希望接下來在不同的劇種或者藝術門類里,把《大宅門》後續的故事呈現給大家,把他用一輩子在做的事情延續下去。」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