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279萬畝秋糧收穫,有何「豐收密碼」?
中新網蘭州10月13日電 (柴琪 張文都)金秋時節,楊文舉趁著晴好天氣,調配多輛收割機,開啟了一年最忙碌的收割時節。對於他來說,上千畝的玉米豐收,搶收並讓秋糧顆粒歸倉是他的當務之急。
楊文舉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菊愛農場的負責人。今年,他流轉秦州區汪川鎮汪川村1400畝土地,以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種植玉米1000畝,種植小麥400畝,實現「一地雙收」。
在楊文舉位於汪川鎮西山堡村的種植示範點看到,集中連片種植的玉米連綿鋪展,秸稈上顆粒飽滿的玉米棒和玉米穗在微風中「點頭微笑」。3台玉米收割機正馬力全開來回穿梭,一排排挺立的玉米植株連稈帶穗被機器「吞」入肚中,摘棒、剝皮、脫粒一氣嗬成,廣袤的原野呈現出一幅豐產豐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玉米大豐收,每畝產量650公斤左右,大豆畝產量150公斤以上,‘一畝雙收’已成定局。」楊文舉說,在種植過程中,天水市各級農業部門良種作基礎,技術作保障,通過優化服務保障,為種植戶提供了所需的地膜、化肥、種子等,併發放各種補貼,為農戶普及相關農業知識並全程跟蹤培訓指導,有效減少了損耗因素,促進了秋糧產量提升。
「為了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紮實推進糧食穩產增產、擴種大豆油料,我們依託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範片帶,已總結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高效益的種植模式,實現穩產高產,達到節本增效和提質增效。」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建太介紹說,秦州區推廣種植的玉米具有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耐密植、抗旱、宜機收等優點;大豆則採用「4+2」模式種植。
為此,秦州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1333畝,預計玉米總產量760萬公斤以上,已實現了增產增量、提質增效,達到了「玉米不減產,增收一茬豆」的效果。
眼下,天水市各縣區、鄉鎮已陸續進入秋糧搶收期,多地「秣馬厲兵」集中力量加快收穫機械檢修、調度跨區作業等工作,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全市今年預計收穫秋糧279.46萬畝,其中玉米136.72萬畝、馬鈴薯118.56萬畝、大豆14.81萬畝、秋雜糧9.36萬畝。
此外,天水市多渠道引進智能化設備,並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推進農業機械化水平轉型升級。全市補貼機具12397台套,使用中央補貼資金2060.7234萬元,兌付中央補貼資金逾1627萬元,通過加大機械化耕作力度,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確保糧食穩產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