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支原體感染很有必要,但不必過於擔心|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一名患兒在進行霧化治療。圖/新華社▲資料圖:一名患兒在進行霧化治療。圖/新華社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近日,因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發熱咳嗽的孩子,擠滿一些城市醫院。記者實地探訪發現,8月份以來,北京部分醫院開始出現肺炎支原體病例,最近住院的患者基本都是支原體感染,部分醫院患兒較多,兒童醫院的床位近期一直處於緊缺狀態。有醫生向記者表示,今年算是支原體感染的“大年”。

這兩年,不同的傳染病似乎一直沒有停歇:新冠疫情消停不久,流感疫情就強勢來襲;流感疫情餘威尚在,支原體感染又接踵而至。支原體感染雖屬舊疾,但民眾普遍對其陌生一些。也正因此,對於突然增多的兒童支原體感染病例,一些家長有些焦慮。

其實,高度重視此輪支原體感染很有必要,但不必過於擔心。不紮堆、勤洗手、公共場所戴口罩等抗擊傳染病的法則,在預防支原體感染中同樣適用。

這幾年,民眾學會了很多專業性很強的醫學術語,如抗原、核酸等。但最該熟記在心的,是預防傳染病“三原則”:控製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並且,針對防疫和醫療,這“三原則”有對應的專業行為,針對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同樣有對應的行為。比如,醫學上以隔離、轉運、疫苗注射等措施來落實“三原則”,普通民眾則可通過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等生活化舉措來落實。

支原體感染具有聚集性,但它的傳染性不強,不像流感等傳染病那樣容易傳播,傳播範圍通常較局限,因此不必為此過於焦慮。

還要看到,流感、新冠感染等傳染病可通過疫苗接種來預防,但目前還沒有針對支原體的疫苗。這更加凸顯出日常生活防護對於預防支原體感染的重要性,預防策略上要有所側重。

再有,病毒感染通常沒有特效藥,抗生素治療無效。但支原體感染有特效藥,阿奇黴素等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很好,但阿奇黴素的一個特點,即容易產生抗藥性。這提醒民眾,支原體感染比較好治,但早期規範治療是關鍵,切忌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兒童的可用抗生素種類較少,更要防範濫用抗生素導致無藥可用。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一些傳染病防治的教訓應該吸取,比如,不要輕信謠言,多瞭解相關疾病知識,從權威渠道獲取信息。以往無論是新冠病毒感染還是流感,均出現了搶購囤積藥品的現象,但事實證明,這些做法完全沒有必要。支原體感染有特效藥,且供應充分、易於獲得、用藥講究,就更沒有必要搶購了。

支原體感染大量出現且以兒童感染為主,難免對社會情緒造成一定影響。但民眾與傳染病防治有關的健康素養已大大提升,相信只要看到支原體感染與其他相關傳染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並讓既有的抗擊傳染病的經驗得到善用,在應對這一波感染時,就能夠胸有成竹。

撰稿 / 羅誌華(醫務工作者)

編輯 / 劉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