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場舞大會回顧:參賽者不乏青少年,節目靈感來源於日常生活

10月13日晚,2023首都市民系利雲化活動「引領新風尚·歡躍新時代」北京廣場舞大會暨第十八屆「舞動北京」群眾舞蹈大賽廣場舞頒獎展演在月壇體育館圓滿落幕,15個舞蹈節目進行了展示。展演活動現場公佈了此前總決賽的評選結果,共有96支隊伍分別獲得金、銀、銅獎。

北京市文化館副館長張巍告訴新京報記者,大賽於今年3月啟動,廣場舞蹈賽事部分已經全部結束,11月還將舉辦舞台舞蹈賽事的選拔活動。

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西城區文化館、昌平區文化館選送節目《好運全都來》。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西城區文化館、昌平區文化館選送節目《好運全都來》。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相較於比賽結果,隊員友誼更珍貴」

13日19時許,頒獎展演開始前,新京報記者在北京月壇體育館看到,多名著裝華美、體態優雅的參賽隊員在後台準備上場,有的隊伍還在抓緊時間綵排,練習舞蹈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參賽隊員並非全是中老年群體,其中不乏平均年齡在十歲以下的少年隊伍和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群體。

19時30分,由西城區文化館、大興區文化館作為選送單位,西城區文化館舞蹈團、大興區文化活動服務中心、萌七藝術中心舞蹈團、石景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帶來的《青春恰時來》拉開了展演的帷幕。萌七藝術中心舞蹈團的孩子們身穿藍白色相間的服飾,雙手戴有紫色的亮片裝飾,站在隊伍第一排。

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開場舞表演《青春恰時來》。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開場舞表演《青春恰時來》。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音樂聲響起,孩子們迅速跑到舞台中央,現場的氣氛瞬間被點燃。萌七藝術中心舞蹈團隊員李晨瑀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11歲,從今年7月就開始排練這個節目,「隔一天排練一次,一次3個小時左右,一般都在晚上放學後。爺爺奶奶們都在努力跳舞、練習,我們在他們的感染下,即便辛苦,也會時刻為自己加油鼓勁。」

李晨瑀表示,《青春恰時來》展現了從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過程,他們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表現活潑、積極的精神狀態。

除了少年群體外,由北京體育大學Streetrock街舞社和霹靂舞專業的學生組成的青年街舞團體也參與了此次比賽。在節目《方圓》中,他們身著藍色和黑色服裝,通過一系列的隊形變換和不同的街舞動作,展現出大學生的青春活力。

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節目《方圓》。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節目《方圓》。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隊員張洋龍告訴新京報記者,節目靈感來自於2013年湖北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題目,他們想通過這段舞蹈傳遞出做人要「內方外圓」的古代哲學思想。「‘方圓’思想無處不在,我們在練舞之初,隊伍的磨合也是一個從‘方’到‘圓’的過程。相較於比賽結果,隊員們在磨合中產生的深厚友誼更加寶貴。」

「對舞蹈的熱愛,讓我們堅持下來」

新京報記者還注意到,此次大賽的參賽節目主題非常豐富:節目《梅花賦》以梅花為主題,用曼妙的身姿、靈動的舞扇展現中華古典意蘊與神采;《蜂盛蜜勻》以家鄉特色蜂產業為主題;而極具地域特色的原創廣場舞《愛在拒馬河》則以房山拒馬河為素材原型創作。

「情在拒馬河,根在拒馬河,就像母親的囑託。」悠揚婉轉的歌聲,講述「大美房山」的故事。山茶花舞蹈隊38位隊員站在舞台的聚光燈下,閃閃發光。

隊員張潤紅告訴新京報記者,山茶花舞蹈隊成立於1972年,隊員平均年齡58歲,不少隊員來自昆明少數民族,如彝族、哈尼族、白族、壯族等,「那邊有很多山茶花,因此舞蹈隊便以山茶花命名。」

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山茶花舞蹈隊表演《愛在拒馬河》。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山茶花舞蹈隊表演《愛在拒馬河》。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據她介紹,山茶花舞蹈隊從今年7月上旬開始籌備比賽,後來遇到了「7·31」北京暴雨,房山受災,排練也一度被迫中斷。大家一邊努力恢復生活秩序,一邊想辦法抓緊時間練習舞蹈。「在排練過程中,有很多隊員生病了,有‘一陽’(首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還有‘二陽’(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雖然時間非常緊張,但我們還是完成了,過程很辛苦,但對舞蹈的熱愛讓我們堅持下來了。」

「讓首都市民能夠幸福、快樂地舞起來」

北京市文化館團隊管理負責人原亮告訴新京報記者,大賽中舞蹈節目的靈感都來自於參賽隊伍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感悟。參賽隊員在專業指導下,從示範教材中學習技巧、吸取經驗,經歷了無數次排練、修改,克服了各種困難、挑戰,付出了無數汗水和心血,只為了在舞台上呈現出最完美的一面。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此次大賽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作為指導單位,北京市文化館、北京舞蹈學院、北京舞蹈家協會、新京報社主辦,北京市各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各區文化館承辦,北京市各區舞蹈家協會協辦。

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獲獎代表進行榮譽展示。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0月13日晚,頒獎展演現場,獲獎代表進行榮譽展示。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市文化館副館長張巍表示,大賽以「引領新風尚·歡躍新時代」為主題,以群眾廣場舞蹈賽事、舞台舞蹈賽事活動、廣場舞教材徵集、優秀作品展演及優秀舞蹈作品全國推介五項工作為主要內容,依託各區文化館,市、區、街鄉、村社四級聯動,共設置17個分賽區,1046支舞隊入圍海選,通過30場線上網絡賽、14場線下落地賽,評選出百支優秀廣場舞隊晉級總決賽。

活動力爭惠及更多基層社區和鄉村普通百姓,將首都各界基層舞蹈愛好者組織起來,舉辦百姓自己的舞蹈盛會,展現首都市民新風貌。通過基層文化活動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在豐富百姓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挖掘優質舞蹈隊伍,展現新時代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高度。

「此次廣場舞大賽最重要的不是成績,市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其實是最感染我的。讓首都市民能夠幸福、快樂地舞起來,也是我們最終的辦賽目的。」張巍說。

新京報記者 慕宏舉 秦冰 閆沫琛

編輯 彭衝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