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演無障礙電影盡顯城市溫度

中新網上海10月15日電 題:上海上演無障礙電影盡顯城市溫度

作者 謝夢圓

「聶明在房間里崩潰地大喊大叫,將床板拆散,牆上的畫扔掉,把桌上的東西全都狠狠砸在地上,叫喊著……」影院里解說人話音剛落,就恰好到了影片中的角色喊出台詞的時刻,「什麼都和我沒有關繫了,和我有關係的只有推拿!」

怒吼後片刻的沉默震懾住了全場,一些觀眾不再比劃手語,就連趴在地上的導盲犬也埋下了頭,而後,觀眾席傳來了幾聲抽泣。

近日,2023國際盲人節暨上海市第十一屆無障礙電影日主題活動在滬舉行,當天,200多名觀眾共同觀看了電影《奇蹟樂隊》無障礙版本,記者注意到,現場大部分觀眾都是視聽障礙人群,觀影時十分投入。

10月10日,視障觀眾在誌願者和導盲犬的協助下,前往位於上海的華誼兄弟電影中心觀影。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供圖10月10日,視障觀眾在誌願者和導盲犬的協助下,前往位於上海的華誼兄弟電影中心觀影。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供圖

除了觀眾和放映方式,當天上映的電影本身也不尋常。這是一部中國電影史上少有的,由盲人素人少年主演的音樂題材青春電影,講述了六個盲人少年夢想成為音樂人,組成樂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站上專業舞台的故事。

從高中第一次「看」電影,到大學參演電影,男主角扮演者冷俊濠告訴記者,這樣的身份轉化一開始讓他有點尷尬,「第一次拍電影,最深的感受是體驗了一段不同的人生,需要我把自己全身心交付給這個角色,去體會他的喜怒哀樂。」

他坦言,角色的經歷也激勵了自己,「未來,如果有一天我也遇到了逆境,我會想到自己在多年前演過一個人,有著不屈的意志,叫聶明。」

女主角扮演者周芷逸對無障礙電影的存在感到欣喜,「我們都對聲音、對台詞比較敏感,以前看電影要靠台詞瞭解劇情,但有了無障礙電影,我們看的時候就能通過解說知道電影走向了。」

「而且我發現,無障礙電影的解說詞能把很多細節表現得非常好,可能普通觀眾看畫面時都沒有理解的情節,無障礙解說也能從觀眾或者拍攝者的角度去感受和提煉,然後講給大家聽。」周芷逸笑著說。

她所說的無障礙電影,是指在不影響原作品內容的情況下,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用口述影像的方式,將電影的畫面進行解說,同時添加聽障字幕、手語翻譯畫面,以降低生理局限給特殊人群觀影帶來的障礙。

「視聽障礙人群能走出家門,來到影院感受無障礙電影,通過手語翻譯、語音講解,體驗電影的魅力,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溫度,」該電影導演徐春玲說。

上海的無障礙電影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目前,上海約有9萬視障人士。2012年起,上海就啟動了商業影院無障礙電影放映專場,邀請視障人群免費走進影院,享受專業音員和主持人現場提供的講解服務。目前,全市已有16家商業影院開設無障礙電影專場,每月放映1場,每年惠及2萬多人次。

2013年,上海將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定為「無障礙電影放映日」,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和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廣播中心每年聯合舉辦「無障礙電影日」活動。之後,上海無障礙電影發展越走越遠,並在形態上不斷創新。

2015年起,上海推動無障礙電影進社區,實現全市街鎮無障礙電影放映點全覆蓋。2020年起,全市49家星級商業影院內推出「陽光至愛影院」無障礙電影融合觀影活動,視障人群進入影院只要戴上耳機,就能和健全人融合觀影。

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宣傳文體處處長孫獻忠介紹,上海已不斷增加殘疾人文化供給,每年推出13部現場解說的檔期內無障礙電影專場,在社區推出40部無障礙影片。同時,在上海市電影局支持下,近幾年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計劃每年製作十多年部檔期內無障礙電影。

然而,無障礙電影的製作一般是在電影正常拍完後,交給專業團隊做成無障礙解說版本,由於經濟成本、版權和市場受限等因素影響,推廣很有挑戰。

對此,孫獻忠希望,面對限制無障礙電影發展的製作版權問題,能有更多電影製片方在上映前就能製作完成無障礙影片,讓殘疾人同步觀看到最新的無障礙電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