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火炮在俄烏衝突中顯威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昊天
人們通常以為,火炮的口徑與其作戰效能成正比。這樣的觀念已被俄烏衝突部分證偽。在這場衝突中,搭載大口徑火炮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然而,來自前線的消息顯示,中小口徑火炮在實戰中威力更大。
中小口徑火炮通常指口徑在20毫米至40毫米之間的火炮。它們廣泛搭載在步兵戰車、自行高炮及武裝直升機上,數量眾多,適用範圍廣。德國《歐洲安全與防務》雜誌網站刊文稱,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廣泛使用蘇聯時代的2A42型30毫米加農炮,這款武器通常安裝在BMP-2、BMP-3和BMD-4M步兵戰車及BTR系列輪式戰車上。文章作者、曾在英國“皇家軍種聯合研究所”任職的薩姆·克蘭尼-埃文斯認為,以2A42型為代表的中小口徑火炮“數量眾多、威力兇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俄烏衝突的形態。
文章援引一名烏克蘭士兵的話說,俄軍的裝甲運兵車比坦克更危險,因為它的火炮射速更快,還能搭載士兵。“中小型火炮造成的傷勢非常可怕,如果被它擊中,人體甚至會直接炸裂。”這位士兵說,俄軍裝甲車“不難摧毀,但不建議與它正面對決”。
《歐洲安全與防務》分析說,中小口徑火炮可以大範圍殺傷人員,還可以依靠火力密度壓製敵軍坦克,這兩種使用場景在俄烏衝突中廣泛存在。在城市環境下,這類火炮憑藉射程優勢,足以壓製步兵配備的便攜式反裝甲武器。
很多人覺得重型火炮是真正的“陸戰之王”,但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往往更為複雜。以美製M1和俄製T-72主戰坦克為例,它們分別搭載了120毫米和125毫米主炮,能在幾公裡外準確命中目標。問題在於,這類火炮的發射速度相對緩慢,備用彈藥也比較有限。
另外,大口徑火炮不適合對付戰場上大量存在的“軟目標”,如步兵、反坦克炮和掩體。相比之下,中小口徑火炮在單發威力、火力密度和使用成本之間取得了較好的平衡,俄製2A42系列加農炮的射速達到每分鍾500發。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加工技術進步,中小型火炮同樣可以搭配高穿透力彈藥。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的M2步兵戰車使用25毫米“大毒蛇”鏈式炮發射貧鈾彈,牽製了伊拉克軍隊的裝甲縱隊,為後續部隊使用反坦克導彈摧毀這些目標爭取了時間。
此外,在20世紀80年代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國軍隊發現30毫米加農炮很有實戰價值。此後,在從阿富汗到非洲的廣闊區域,西方國家經常用這類武器實施直接瞄準射擊,在面對缺乏重火力的武裝分子時取得了可觀的戰果。
以色列“防務新知”網站發表文章稱,俄烏衝突證明,中小口徑火炮依然會出現在未來的地面戰鬥平台上,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美國陸軍計劃為其“斯特瑞克”輪式戰車換裝新型30毫米炮,法國和英國陸軍都訂購了英國BAE公司研發的40毫米炮。在此基礎上,美國和俄羅斯計劃開發口徑更大的50毫米和57毫米加農炮,以及與其配套的智能化彈藥。
考慮到俄羅斯和其他一些國家還在廣泛使用冷戰時代的裝甲車輛,這些車輛的防護水平相對薄弱,西方國家可能缺乏足夠的動力去開發新一代中小口徑火炮。《歐洲安全與防務》認為,俄烏衝突充分展示了中小口徑火炮對機械化部隊的價值,鑒於這類武器一貫穩定的實戰表現,它們仍將是未來地面作戰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張丹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