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質疏鬆日,醫生提醒絕經婦女應尤其注意這個「寂靜的殺手」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骨質疏鬆成為一個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話題。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今年世界骨質疏鬆日中國主題是:強肌健骨,防治骨鬆,呼籲各界共同關注肌肉減少和骨質疏鬆的關係,遠離骨質疏鬆這個「寂靜的殺手」。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骨二科主任醫師王潔穎,講解骨質疏鬆症的特點以及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骨二科主任醫師王潔穎。受訪者供圖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骨二科主任醫師王潔穎。受訪者供圖

骨質疏鬆症常發於絕經女性

新京報: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王潔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徵是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的破壞,隨後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可以分為3大類。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分為老年性骨質疏鬆和絕經性骨質疏鬆,主要是由於隨年齡增加所致的體內性激素的驟然減少以及生理性的退行性變所致;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鬆,它主要依據已知能引起骨質疏鬆的某些疾病或藥物所引起,如內分泌及骨髓相關性疾病,全身和局部廢用所致的骨質疏鬆等;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多見於青少年,常伴有遺傳家族史。

新京報: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什麼人群身上?

王潔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部分地區普查的結果表明,骨質疏鬆症在50歲以上人口中的發病率約為40%,絕經後的婦女更為嚴重。女性一旦絕經,骨鈣斷崖式流失,一些婦女以每年2%~3%甚至高達7%的速度流失鈣。骨質疏鬆症多發生在絕經後7年,骨折隨之可能發生。

在美國,超過半數的45歲以上婦女,其腰椎和胸椎顯示骨質疏鬆;75歲以上的婦女,其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達90%左右。

新京報:骨質疏鬆症有什麼症狀及危害?

王潔穎:很多患者和醫生容易將骨質疏鬆帶來的疼痛與骨性關節炎混淆。骨質疏鬆疼痛是一種全身性的疼痛,說不清楚是哪根骨頭痛,睡在床上翻身痛,走在地上足跟痛,更突出的是腰背痛。

如果在疼痛的同時出現腰彎、背駝,身材縮短,可以考慮骨質疏鬆。老年人往往認為此乃人生一個不可抗拒的過程,豈知這是骨質疏鬆所為,完全可以防治。

骨質疏鬆最嚴重的危害是骨折,實際上身材縮短就是多次發生脊椎椎體骨折的結果。雖然大多數骨折並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卻有很高的致殘性,特別是髖部骨折。據統計,髖部骨折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殘疾,有的甚至癱瘓,病人只能在床上或輪椅上度過痛苦的餘生,致使個人的生活質量下降。近20%的病人行動不便,需家人長期照顧,給兒女們增加了經濟和精神上的負擔。

新京報: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

王潔穎: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是疼痛,駝背,變矮和骨折。骨質疏鬆症常被人稱為「隱形殺手」,即使流失再多的骨量也不會被察覺。當出現腰酸背痛,身高變矮、駝背時已不是早期。早期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最好辦法是骨密度測量,這是檢測骨質疏鬆的金標準。

新京報什麼人最適合進行骨密度檢測?

王潔穎:所有大於65歲的婦女和所有大於70歲的男性;65歲以下的絕經女性,有骨質疏鬆危險因素;所有脆性骨折的病人;疾病,條件或藥物能引起骨質疏鬆的人;正在接受骨質疏鬆治療,要檢測療效的人;沒有接受治療,將要決定治療的人,都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測。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骨二科主任醫師王潔穎正在做手術。受訪者供圖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骨二科主任醫師王潔穎正在做手術。受訪者供圖

骨質疏鬆症有年輕化趨勢,應注意飲食、保持鍛鍊

新京報:骨質疏鬆症在這些年有什麼變化趨勢?

王潔穎:我從事骨科專業20多年,發現患者不到特別疼的時候,是不會來醫院就診的。骨質疏鬆本來就是一種靜悄悄的流行病,它在受眾人群中非常廣泛。

現在一方面隨著老齡化程度加重,骨質疏鬆的人數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年青人愛喝碳酸飲料,不愛運動,骨質疏鬆的發病率,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我們科室前段時間接收了一個36歲的男性患者,他屬於繼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於甲旁亢,引發骨代謝能力降低,全身骨骼幾乎成蜂窩狀。他以雙側的股骨性骨折就診,在家鄉醫院換了個股骨頭。所以年青人不要覺得這個病與自己無關。

新京報: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王潔穎:保持飲食結構平衡是首位。我們的身體需要維持一定的礦物儲備以保證骨骼的強壯。鈣是構造和維持骨結構的主要元素,約佔骨重量的67%。同時,骨骼也是身體最大的鈣儲備基地。當血液中的鈣遠低於正常水平時,骨骼內的鈣質會釋放出來,以維持心臟、肌肉、神經等器官正常活動。這時就需要通過飲食補充骨鈣的流失,我們每天需要攝入800mg~1200mg鈣。同時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

鍛鍊是保持骨強度的重要方法之一。諸如各種有氧運動,爬樓梯,徒步旅行,散步等,兒童及青少年多鍛鍊可以提高其「骨峰值」,而高的骨峰值會帶來豐富的骨儲備。成年的骨質疏鬆患者,要防止由於劇烈運動導致骨折。年輕的骨質疏鬆患者可以通過負重練習增加骨量。除此之外,戒菸酒,預防跌倒都很重要。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編輯 劉倩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