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喜歡「動手操作」的教授如何煉成
讀小學,動手拆了玩具車,觀察齒輪、彈簧的運動,可是一堆零件再也裝不回去了;中考後,選擇到職高讀機械專業。自己畫圖、設計、製作了一輛木頭玩具車,不僅帶來了成就感,還堅定了對動手操作的熱愛。
就是憑著這份對「動手操作」的熱愛,葉宏武用20多年完成了從職高生到教授的身份轉換。也是憑著自我成長的探索,他把自己成才的經驗運用到教學中,帶出了技術能手。
不久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教授、高級工程師葉宏武,被授予浙江省「師德楷模」稱號,並以浙江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牽頭人的身份,受邀在浙江省高校新教師培訓課上開講「第一課」。
葉宏武這一路成長,靠的是運氣,還是天賦異稟?隨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採訪,答案逐漸浮出水面。
「我可不是天賦異稟」
受當電工的父親影響,葉宏武幼時的啟蒙書是各種電器的說明書,而調皮地「拆東拆西」,更成為他小時挨罵的主要原因,但也養成了愛動手、愛思考的習慣。
手工磨的0.3毫米合金鑽頭,在鋁合金材料上打孔,孔所在位置肉眼看不到,只能「憑力度、憑感覺」。如果鑽頭在打孔過程中斷掉,還會扣工錢,這在普通機械工人眼裡是「最難、最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但就是這份工作,硬是成了職高實習生葉宏武在廠里的「拿手好戲」,甚至1天打出別人3天的量。
「我可不是天賦異稟。」葉宏武最後乾脆承包了這一工作。他認為成功的秘訣就是「動腦筋,不斷地動手實踐」。可是這個眾所周知的道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而葉宏武,便是自始至終做到的那個人。
1993年春天,正在職高讀三年級的葉宏武在工廠實習。當班主任告訴他能夠參加高考的消息時,葉宏武實習所在的工廠廠長勸他:「廠里有最先進的機床,你可以操作學習,何必要去上大學?」
即便當時不考大學,在企業里也不會差,但葉宏武認為,讀大學可以接觸到的平台不一樣,會讓自己今後的發展更加有優勢。
年輕的葉宏武認真地對廠長說:「操作機床還有很多機會,但讀大學的機會就這麼一次。」
之後,葉宏武毅然回校準備高考,並在1993年秋天順利進入寧波高等專科學校(現為寧波工程學院——記者注)就讀機械工程專業。
上了大學後,葉宏武在一向最拿手的物理上「吃了虧」——與中學物理不一樣,大學物理解題,需要運用到大量的高等數學知識,而他的高等數學基礎不夠紮實。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葉宏武經常在圖書館閱讀區「溜躂」,尋找合適的數學解題集,終於,他發現了一本「寶書」。從那以後,每天圖書館開門前,葉宏武提前去排隊,開門後第一時間找管理員借閱這本數學解題集。
在這樣的努力下,職高生葉宏武僅用一年時間,成績便一躍成為年級的前10%。
後來,在浙江工業大學攻讀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碩士時,葉宏武作為從「一線動手做上來」的人,最明白的就是「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結合當地生產的軸承壽命短的痛點,研究改進鋼球的製造工藝,確定了錐鼓形毛坯的最佳形狀。葉宏武說,對於技術的學習,不實踐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成為教授後,葉宏武將這一理念貫徹到職業教育中。在他看來,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具有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的教師,能夠將知識、技能與實際工作相結合。
做「自信」的自己
「只會做‘嘴上功夫’、不帶領同學深入實踐的老師肯定對本行業不瞭解。」葉宏武認為,老師需要從頭到尾動手實踐、真正做到瞭解所教課程的技術,才能夠通過言傳身教教會學生,只學習書本上的理論是「行不通的」。
對於如何教育學生,葉宏武以新生為例,新生猶如不會游泳的人,光看懂課本上的游泳技巧,進到水裡還是會「淹死」;老師只有在水裡邊遊邊教,才能真正教會學生游泳。
對於犯錯的學生,葉宏武從不會多加責備。葉宏武認為,犯錯並不可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把差錯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就可以,重要的是犯錯之後解決問題的過程。他說:「在學校里把所有的錯都犯一遍,到社會上就可以少犯一些。」
「就像教小孩走路一樣,他一定會摔跤,但不能讓他摔得頭破血流。」葉宏武認為對於職業教育來說關鍵在於「道路設計」。
當成為教授的葉宏武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學生時,「學生們都覺得很神奇」。雖然現在職業院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比較強烈,但葉宏武認為,升學與就業並不衝突。在他上大學的年代,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升學機會,而他「就是那個少數」。他的成長經歷帶給學生最大的啟示就是做「自信」的自己。
「高職學生缺少的就是自信。」葉宏武說。為了鼓舞學生,他不僅用親身經歷作為範例,更是和比賽指導團隊一起,帶領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大學生機器人比賽,取得了三次一等獎的好成績,讓學生在比賽中找回了自信。
找回比賽的自信容易,如何讓高職院校學生找回人生的自信?
「要想辦法,讓學生完成超出預期的事。」葉宏武覺得高職學生是「唱歌不被認可的小孩」,而自己的任務就是循序漸進,通過階段性教學,帶領學生逐個突破唱歌的小目標,「在家裡唱過10次,可能就敢上小舞台,在小舞台上唱10次,就敢上大舞台。」
在葉宏武的教導下,「舞台」一點點變大,學生的自信逐漸增強。
「想要把學生教好,自己得真正做過」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葉宏武對《機電一體化設計與製作》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原來的5天理論學習、5天實踐操作,改為8天理實一體化課程。他帶領學生一邊拆解自動生產線機床,一邊講解原理,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快地掌握技術。
學完這門課有什麼用?在上每一門課之前,葉宏武都會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於籠統的答案,葉宏武會告訴學生學完這1節課之後他們能做什麼,學完10節課能做什麼,做完的成果是什麼。
真正掌握了技術,也擁有了對本專業的絕對自信。在與其他教授「大咖」討論專業學術問題時,葉宏武從不會被高深莫測的專業詞彙所嚇倒。每當別人用專業術語講出一個理論時,葉宏武都會將其轉化為簡單的示例。
「只要動手了,做起來就不會那麼難。」在葉宏武看來,為學生設計的教育道路也需如此,讓學生明白書中知識對應實踐技術中的哪一部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想要把學生教好,自己得真正做過!」葉宏武的理念,恰好也體現在科研與教學的關繫上。
2020年4月,葉宏武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口罩機生產線速度上不去。生產廠家建議更換控制系統,但調配零件需要4天。當時全國口罩緊缺,運口罩的車在廠門口排著隊。
葉宏武做了個應急結構:用一瓶吊在半空的礦泉水,起到機器減震的作用,口罩生產速度馬上恢復。廠里告訴他:這條生產線每天能夠生產價值50萬-100萬元的口罩,停產4天就可能損失200萬元,葉宏武只用幾塊錢就解決了一個價值200萬元的大問題。他本人也因此獲得「民革浙江省2017-2021年度先進個人」榮譽。
對於未來的職業教育,葉宏武持積極態度。他認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於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繼續增長。在他看來,「終身學習」也是未來教育的重點,「要幫助學生不斷適應社會變化和職業需求的變化。」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瑞璿 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0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