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白蠟、「庭院藍精靈」,國家植物園引進新植物延長彩葉觀賞期

金秋的北京,層林盡染。在國家植物園(北園),銀杏、水杉、白蠟、金枝國槐、各類槭樹等彩葉樹陸續變色,斑斕的色彩與藍天、青山共同倒影在一泓秋水之中,宛如一幅優美的秋日畫卷。植物園搭配了多種的彩葉樹種,彩葉觀賞期長達一個月。

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銀杏、水杉、白蠟、金枝國槐、各類槭樹等彩葉樹陸續變色。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銀杏、水杉、白蠟、金枝國槐、各類槭樹等彩葉樹陸續變色。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白蠟新品種豐富賞紅視覺,彩葉觀賞期長達一個月

國家植物園是北京地區賞秋的理想場所,這裏山清水秀,彩葉植物的種類尤為豐富,目前能觀賞到的彩葉植物有近百種,其中很多是國家植物園近年來引進的新優植物品種。

在國家植物園(北園)樹木園,「秋火」「秋歡」「秋紫」三個白蠟的新品種進行了集中展示,吸引了不少遊客打卡拍照。白蠟是北京地區的鄉土植物,傳統的白蠟大多數葉片到秋季會變為黃色,而這三個品種的葉片會變為深紅、淺紅、紫紅的顏色,使白蠟在秋季的色彩更加豐富,紅的像火、黃的似金、紫的如墨。除了白蠟,火焰衛矛、金葉梣葉槭、綠瓶櫸等都是國家植物園近年來引進的優良彩葉植物。

在國家植物園(北園)的北湖周邊,欒樹、金枝國槐、槭樹等多種彩葉樹種紛紛變色,使秋日氛圍更加濃厚。這裏一直是植物園增彩延綠成果展示的主要場所,為延長秋葉的觀賞期,植物園在這裏搭配了多種彩葉樹種,從變色較早的金枝國槐、白蠟,到變色較晚的槲樹,觀賞期長達一個月。

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遊客在五彩斑斕的秋色中遊玩、留影。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遊客在五彩斑斕的秋色中遊玩、留影。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藍雲杉四季常藍,冬日將延續公園美景

今天是霜降,是秋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未來,藍雲杉將作為一抹亮色,點綴冬日的公園。為了讓北京的四季能看到更多的色彩,國家植物園的科研人員已掌握了彩色針葉樹藍雲杉的多種繁育技術,目前已可以實現大規模育種。

記者在萬生苑溫室室外看到了一株藍雲杉,這棵樹呈典型的金字塔樹型,和周邊綠色的鬆柏不同,它的針葉呈現灰藍色,獨特而醒目。國家植物園高級工程師歐陽芳群說,藍雲杉從北美引進,有「庭院藍精靈」的美譽,其樹齡長,針葉呈藍、粉藍、灰藍等色彩,且四季常藍,非常漂亮,適合在公園栽植。除了溫室門口,遊客們還可以在樹木園看到它們的風姿,「樹木園的藍雲杉已經引進多年,現在長得高大挺拔。」

溫室室外的一株藍雲杉針葉呈現灰藍色,獨特而醒目。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溫室室外的一株藍雲杉針葉呈現灰藍色,獨特而醒目。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近些年,植物園探索嘗試對藍雲杉進行育種。歐陽芳群說,藍雲杉播種後長勢緩慢,與熱帶的樹木每年動輒長一兩米不同,藍雲杉每年只長一根火柴棍兒的長度,苗期長,工作人員在夜裡對其補充光照,延長光照時間,使它們長得更快。

種子繁殖可能會導致變異,導致有的苗針葉並非藍色,而是綠色。所以工作人員還會挑選藍色的苗木,通過扡插、嫁接的方式無性繁殖。今年,植物園首次嘗試大規模育種,一共繁育了8000株藍雲杉。

近一年來,藍雲杉推廣應用至十三陵林場、頤和園、動物園、將府公園等地,為首都增彩延綠提供了優良樹種。十三陵林場工作人員反映北京山區多半是側柏油鬆,顏色相對單一。通過藍雲杉的推廣,各個公園、北京山區的四季景觀都將更加豐富。國家植物園也通過栽培實驗,瞭解藍雲杉在北京的適應情況,比如是否耐鹽堿、耐高溫、耐旱、耐水澇等。歐陽芳群說,藍雲杉生長過程中尤其怕澇,國家植物園為相關公園提供養護技術培訓。

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兩位遊客在拍攝野鴨。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10月24日,國家植物園(北園),兩位遊客在拍攝野鴨。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除了藍雲杉外,國家植物園已成功引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雲杉屬植物24種,佔全球一半以上。在雲杉的新品種工作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林科院合作完成雲杉3個新品種的選育。除藍雲杉外,重點繁殖「赫茲」圓柏、「金星」柏、爬行衛矛等多種優良「增彩延綠」樹種。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唐崢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