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運河看中國丨記錄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蝶變,體驗非遺通草花

北京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的「以河為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北京站)網上主題傳播活動10月26日啟動。今年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攻堅和衝刺階段,媒體記者來到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記錄這裏發生的蝶變。

「三廟一塔」片區整體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在秋日彩葉的映襯下,燃燈塔更顯古樸。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三廟一塔」片區整體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在秋日彩葉的映襯下,燃燈塔更顯古樸。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再現「三廟一塔」千年盛景

京杭大運河沿線有四座名塔,分別是通州燃燈塔、臨清舍利塔、揚州文峰塔、杭州六合塔。

詩中提到的「一枝塔影認通州」,說的就是燃燈塔。通州處於京杭大運河北端的始點,漕運興盛,來來往往的航船和行人看見塔或塔影,就明白前方是通州的碼頭。

燃燈塔所在的「三廟一塔」片區,是體現運河歷史文化傳承、凸顯通州人文地標符號的重要承載地,也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文化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廟一塔」位於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分別指儒家的文廟、道家的紫清宮、佛家的佑勝教寺以及通州的標誌燃燈佛舍利塔。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最終形成了今天這種儒釋道相鄰的建築格局,是中華文化包容與融合的體現,也是「和而不同」精神的有力見證。

據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魏昀贇介紹,「三廟一塔」片區整體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全面修繕文物古蹟,實現園林整體設計美化。記者看到,千年古塔與周邊運河商務區交相呼應,構成古今同輝的格局,呈現出一幅歷史文化與國際時尚交融的千年盛景。

在煥然一新的「三廟一塔」片區,仍有部分展品可以喚醒歷史的記憶,蘊含著深厚的運河文化,比如三根被打撈上來的粗壯的運河皇木。景區講解員將它們的故事娓娓道來:三根木材在過去是皇家用來建築宮殿、製作傢俱的材料,由於皇家建築木材需由南方采伐,經運河輸送到京城,因此在運河畔開設著許多「皇木廠」,通州就曾存在兩個「皇木廠村」。

據史料記載,明萬曆三十五年,大運河發大水,堤岸被衝決,皇木廠中的木材順流而下,沉入運河河底。20世紀60年代至今,在管道修建、河底清淤等運河小型施工中,一共打撈上來十餘根皇木。由於處於泥漿包裹、水底無氧的環境,這些皇木仍保留著400多年前的模樣。它們的存在印證了「漂來的北京」這樣一句老話。

通惠河閘口曾設置鎮水獸,如今成為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展品。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通惠河閘口曾設置鎮水獸,如今成為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展品。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非遺傳習所開課,非遺作品可當伴手禮

燃燈塔塔簷懸掛了2248枚銅鈴,每當遇到四級風,銅鈴便會發出朗朗悅耳的鈴音。在「三廟一塔」景區的「北運河非遺傳習所」,年青人可以體驗在區級非遺銅鈴上刻字,並將其作為伴手禮送給朋友。

運河周圍誕生了多個非遺。在工藝美術師李依凡的妙手下,一朵朵栩栩如生的通草花在手工台上「綻放」。通草花古已有之,最早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的通草花是髮飾中的簪花,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由於是植物所製成的,它不僅仿真,而且輕柔,戴在頭上非常舒適,在後宮中很受女眷的歡迎。

在北運河非遺傳習所,工藝美術師李依凡製作非遺通草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在北運河非遺傳習所,工藝美術師李依凡製作非遺通草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李依凡說,通草花是通州區非遺,它並不是通草開的花,匠人把通草(通脫木)圓柱形的白色莖髓取出,經手工轉削製成長長的薄片,再通過剪、刻、染、撚、捏、揉、壓、搓、上色等多種手法或工序,製作成各種高度仿真的工藝花卉。

通草可以用作中藥藥材,記者看到,其白色的莖髓有些像泡沫,非常易碎,所以「捏、撚、搓」等手法是通草花製作技藝中的「絕活」。通草花片可薄可厚,全憑匠人一雙手。最薄的通草花片厚度只有0.3毫米,適合做桃花、櫻花等輕薄可愛的花。

李依凡介紹,通草花其實是木本植物,本月底,景山公園東門附近的通草花就會開花,小小的白花一簇一簇的,遊客不妨去找尋,瞭解通草花更多的知識。除了自己製作通草花,李依凡也通過授課,讓更多孩子體驗非遺。

「在非遺傳習所,年青人可以體驗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的多個非遺,如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等,從而瞭解非遺文化,加入保護和傳承非遺的行列。」魏昀贇說。

打造大運河水陸觀光旅遊精品線路

除了「三廟一塔」景區,西海子公園(葫蘆湖景點)、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也是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核心景點。景區打造大運河水陸觀光旅遊精品線路,遊客可以通過「遊船+步行+電瓶車+單車」等交通方式將景區串聯在一起遊覽,有更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魏昀贇說,景區還開展了智慧化創建工作,梳理大運河沿線的古遺蹟、民俗生活場景和生態文化等歷史文脈,借用科技手段轉化為數字遺產,建設遊客服務中心數字化展廳,實現一部手機「遊」運河的獨特體驗。

通州區籌劃實施北京大運河文化基因圖譜項目,建立北京大運河視覺文化傳播系統。北京大運河文化基因圖譜未來的應用範疇廣泛,將在北京大運河品牌形象內部外部識別、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展覽展示與國際交流、文創開發與衍生設計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提升北京大運河品牌視覺形象價值和信息傳播的大眾認可度。

「我們還籌劃舉辦了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遇見·運河城市探訪系列活動、運河文化時尚大賞、首屆大運河音樂節等系列活動,通過文旅活動,提升景區影響力。」魏昀贇說。

記者瞭解到,以「傳承運河文化 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將於11月2日在京開幕,以運河為媒推動國際傳播,策劃推出11項主題活動,推動運河沿岸城市在文脈流動中共建、在經濟流通中共贏、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進一步提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影響力、傳播力。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