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友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0歲 | 被稱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惡性腫瘤?得了胰腺癌還能不能治?

來源:都市快報

綜合經濟觀察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知名公共衛生專家、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因胰腺癌於2023年10月27日,不幸去世,享年60歲。

公開資料顯示,1963年6月,吳尊友出生於安徽黃山。1980年,參加高考,考入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8年,吳尊友畢業後,進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

1991年至1992年,吳尊友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專業,獲碩士學位;1992年—1995年,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吳尊友回國開始從事防治愛滋病工作。2003年,又參與「非典」(SARS)防治工作。

2005年,吳尊友任中國疾控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2017年4月,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初期,吳尊友即參與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為公眾所熟悉。

2023年1月,吳尊友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橙柿記者注意到,吳尊友的微博停留在了今年4月,微博內容就「口罩還要戴多久,什麼場合要堅持戴,什麼場合可以不戴」進行分析:

早前報導:

吳尊友回應「3年白頭」:很多人付出比我多 

經歷三年疫情,吳尊友的樣貌悄然發生著改變,頭髮從黑變白,身體變得日漸消瘦。

央視記者曾提問:回過頭來看,你這三年的頭髮這個白跟壓力大有沒有關係?

對此,吳尊友回應:應該說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們在一線工作,有些人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麼,很多人頭髮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經歷。實際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壓力更大,他們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貢獻得更多。

新聞多看點

「癌中之王」胰腺癌

談「胰」色變,是普通人說起胰腺癌的第一印象,開不了刀,吃不了藥,確診後數月內即死亡。它起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迅速,生存時間短,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被稱為「癌中之王」。「蘋果之父」祖比斯和盧保獎獲得者史丹曼,都死於不同類型的胰腺癌(如祖比斯患的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香港明星沈殿霞也都因胰腺癌失去生命。

那麼,讓人聞之色變的「癌中之王」胰腺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到底有多高?得了胰腺癌還能不能治?

橙柿互動曾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曹利平,給大家講解胰腺癌。

胰腺癌的病因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估計有10萬人因胰腺癌去世,而同期,新診斷為胰腺癌的患者也是10萬餘人,年死亡/新發病人數比率高達90%以上。大約80%的患者確診時即是晚期,無法手術,五年生存率不到10%。

目前胰腺癌發生的確切原因和機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的高危因素有:長期吸煙,高齡(大於65歲),肥胖,慢性胰腺炎,二型糖尿病,胰腺癌家族史等。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朋友在每年體檢時需要進行肝膽胰B超檢查以及包括CA19-9在內的腫瘤指標檢查。如果發現異常,需至普外科或肝膽胰專科門診複診,進一步行增強CT或者增強磁共振等檢查。對於一些明確有胰腺腫物的患者,建議隨訪週期可進一步縮短至6個月甚至3個月,具體以專科醫生建議為準,切不可大意。我們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或不吸煙,合理飲食,加強鍛鍊控制體重,每年至少一次詳細體檢。               

胰腺癌會遺傳或者傳染嗎?

除了少數疾病例如家族性胰腺炎,Peutz-Jeghers綜合徵,家族性惡性黑色素瘤等具有胰腺癌遺傳傾向外,一般認為胰腺癌不會遺傳,也不會傳染。如果家族中有一級親屬,例如父母等患有胰腺癌,其子女或親兄弟姐妹等患胰腺癌的風險較正常人顯著升高,建議在40歲之前接受胰腺相關癌篩查監測。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潘俐

內容綜合經濟觀察報、每日經濟新聞、橙柿互動·都市快報早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