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路名,有點浪漫喲!

蘭桂大道 蘭桂大道

城市路名是一種標記符號,除了讓人找到地方這種基礎功能,路名還可以承載更多意義。近日,細心的網友發帖稱,同茂大道、椿萱大道、蘭桂大道是因明代古書原文而來;7條“金字大道”串起來就是“開山通海興渝州”,彰顯了重慶人民對自然環境的不屈。重慶不僅山美、水美、人美,就連道路名都可以這麼浪漫。作為重慶人,你知道這些有意思的路名來曆嗎?

中央公園橫向四條路因古籍得名

10月26日,秋雨霏霏,蘭桂大道上車水馬龍,路邊綠化帶中的冬青鬱鬱蔥蔥,精神抖擻,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潔淨的世界。蘭桂大道位於重慶渝北空港新城,西起桂馥大道,東接秋成大道,道路總長約841米,路幅寬度40米。

自古以來,給人起名字從來都不是馬虎事,給路起名當然也不例外。一條道路的名稱,會跟一座城市的曆史與人文相交織,同時也彰顯著文化和修養。記者查詢相關資料得知,一條路的名稱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以蘭桂大道為例,前半部分“蘭桂”是“專名”,主要用來區分不同道路;後半部分“大道”等稱為“通名”,一定程度上反映道路的性質,也能表現不同地區命名習慣的差異,中西部地區的“通名”以“大道”“路”等為主,北方、華東也有“胡同”“弄”一說。而蘭桂大道的“專名”,則來源於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的《幼學瓊林》,全書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蘭桂大道則引用“父母俱存,謂之椿萱並茂;子孫發達,謂之蘭桂騰芳”寓意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由此,還誕生了中央公園橫向三條道路的名稱:椿萱大道、同茂大道、騰芳大道。

路名彰顯重慶浪漫情懷奮鬥精神

不僅如此,重慶中央公園豎向道路名稱的春華大道、秋成大道、桂馥大道、蘭馨大道四條路,則引用了書法家張自立“春華秋實盈庭燦 桂馥蘭馨易地榮”的對聯,寓意春天開花,秋天收穫,感情越來越深厚濃鬱,就像桂花蘭花一樣芳香。

每當市民唐先生走在春華大道上,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當初搬來這裏,就是因為“春華”這兩個字。“老婆名字中帶有這兩字。”唐先生笑著說,他們屬安置戶,2014年有兩處住宅供選擇,當時看到可供選擇的小區帶有“春華”兩字,又位於春華大道上,覺得特別親切,毫不猶豫就確定搬來這裏。

道路名稱不僅能帶來記憶,也能助力城市發展。而細心的網友發現,渝北區的金開大道、金山大道、金通大道、金海大道、金興大道、金渝大道、金州大道7條“金”字大道沒有引用詩詞,但每條路“金”字後一個字連起來,便是“開山通海興渝州”,重慶本不是一座地形條件好的城市,她被大山、大江切割得非常細碎。即使條件不好,重慶人也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向命運低頭,彰顯了重慶人民特有的浪漫情懷和奮鬥精神。

事實上,重慶各區道路名稱都富有人文和詩意。覆蓋大渡口區商圈、居民區的道路,名字不僅好聽,還充滿了美好寓意。“竹青路”寓意工業發展如翠竹長青節節攀高;“榮欣路”祝願百姓生活欣欣向榮;“海熙路”期待商業繁榮興盛……南岸區梨花路、米蘭路、茶花路、金菊路、迎春路、牡丹路、月季路、薔薇路、桃花路穿梭於茶園片區,道路以花而名。沙坪壩大學城的思賢路、學城路、振華路、厚德路、明德路、文軒路,北碚區的盧作孚、馮時行等路名更體現人文色彩。

傳遞城市形象不可多得的新載體

“給道路取名可以多一些人文底蘊和文化自信。”中國旅遊研究院長江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文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說,道路是一座城市的符號,路名是一種文化,應符合當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特色。在城市擴建發展中,對於新道路的名稱、舊道路的變遷,要全面考慮並挖掘保護地方文化資源。在滿足朗朗上口的前提下,儘可能注重寓意豐富、祥和高雅及較高的文化品位,讓路名文化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建設和發展。

近年來遊客不再滿足於“打卡”拍照,逐漸選擇慢下來閱讀城市曆史文化。羅茲柏說,道路名稱是城市政治、經濟、文化、曆史、地理、民俗等多種社會和自然現象的展示者,可謂城市名片,也是城市文化傳遞城市形象不可多得的新載體。如今,文旅行業已經向個性化、多元化發展了。年輕人、大學生群體規模比較大,他們追求的是一種體驗感,追求美好。城市推介,沒有固定程式,可以創新。有一個容易記憶的路名,再賦予文化載體的疊加,會給區域發展帶來加速度。外地遊客來到一座城市,會根據不同的道路名稱,體驗城市文化品位,也可能因為路名產生觀光的衝動,因此獨具特色的路名會給一座城市留下美好的印象。

取名尊重群眾意願反映地域特色

路名是城市的無聲嚮導,也反映了當地人文、風貌,是展現文化和傳承文化的窗口。那麼,重慶市的道路究竟是如何命名的?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稱,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重慶市地名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在製訂城市區道路命名方案時,會針對各城市區的不同組團,製訂層次化、序列化、組團化的道路命名方案,不僅體現出各地的地域特色,更注重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道路命名,不是拍拍腦袋確定的,每一條道路名稱的出爐,都離不開專家的多次論證。”該負責人說,最後在尊重群眾意願、反映當地曆史文化、符合地理環境等原則指導下,經過審批,正式命名。

國務院公佈了修訂後的《地名管理條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條例設立地名文化保護專章,明確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鼓勵社會參與等要求。2017年,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就印發《重慶市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案》。2022年7月,重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關於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明確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的政策措施。與此同時,重慶市建立兩批市級曆史地名保護名錄211條,各區縣將3500條地名納入區縣級曆史地名保護名錄。明確曆史地名原則上不得更名,並劃定保護範圍,實施分級分類保護。評選54個曆史文化名鎮、46個曆史文化名村。

重慶晨報記者 王尊

有“故事”的重慶道路名稱

魯迅先生曾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當一條路的名稱源於一個故事,那麼這條路就有了內涵。一起來看看重慶有“故事”的路。

■重慶的“街”

筷子街 位於渝中區,早年間一直就有售賣筷子的傳統。

打銅街 位於渝中區,早年多手工業銅作坊而得名。

棉花街 位於渝中區,清末至民國年間為棉花交易市場。

■重慶的“溪”

童家溪 位於北碚區,清朝中期境內有一屬童姓家族所有的小溪而得名。

詹家溪 位於沙坪壩,此地小溪環繞,清代多詹姓聚居,故名。

黃沙溪 位於渝中區,此地原為一片黃沙灘,有溪水經此流注長江。

■重慶的“口”

兩路口 位於渝中區,舊時此地為出重慶分道口,通成都、通川北。

岔路口 位於巴南區紅光大道、渝南大道交叉處,地鐵3號線站。

較場口 位於渝中區,古代叫作“校場”,明清時期的練兵場。

■重慶的“灣”

謝家灣 位於九龍坡,清順治年間此灣居民多位謝姓。

陳家灣 位於沙坪壩,清初陳姓在此定居得名。

大田灣 位於渝中區,曾地處山腰,拐彎處有一片大田,故名。

■重慶的“門”

定遠門 位於渝中區,是明朝戴鼎築重慶城時專門設置的一道城門。

人和門 位於渝中區,出雙巷子南口對面的堡坎,那就是人和門舊址。

西水門 位於渝中區,曾是嘉陵江邊的一個建築,稱“嘉陵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