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基因」檢測,科學還是「智商稅」?

提供一份口腔黏膜樣本,通過基因檢測分析,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商、舞蹈、音樂、運動、個性等幾十種天賦結果。日前,「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在部分家長中盛行。

新京報記者對多家檢測機構調查發現,各類天賦基因檢測費用在400多元至9800元不等,檢測包括了智商、情商、運動、繪畫、音樂、舞蹈等多個方面。多個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聲稱,天賦檢測的準確度高達99.9%。有檢測機構號稱檢測報告中的每種天賦、基因位點都有文獻支撐,「但不可能公開。」

10月1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員黃尚誌教授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對於基因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在疾病的篩查和治療方面,而某個基因改變後是否能增強某種天賦或能力,並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檢測機構抓住了家長「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心理,包裝出「天賦基因」的概念,進行針對性的營銷宣傳,製造所謂的科學噱頭。機構宣傳時應出具權威部門或權威機構的認定資質,並把臨床數據、相關檢測人員資質以及檢測項目資質等必要信息明示,否則就涉嫌虛假宣傳。

檢測機構在廣告宣傳中誇大基因對天賦的影響。網絡截圖檢測機構在廣告宣傳中誇大基因對天賦的影響。網絡截圖

「打著科技的旗號算命」?

今年5月份,吳佳給剛出生7個月的雙胞胎女兒做了基因檢測。

吳佳有個朋友在一家名叫暨賽醫學的檢測機構任職,她向吳佳推薦了檢測天賦基因的項目,聲稱是為了讓她以後更好培養孩子。

懷著對寶寶天賦的強烈好奇心,吳佳給孩子們做了每人1980元的基因檢測。她用機構提供的基因檢測采樣盒,採集了孩子的口腔黏膜,寄回檢測機構。半個月後,吳佳收到了兩份各35頁名為「寶貝成長建議書」的檢測報告,上面記錄了智商、情商、特長等各方面的天賦。拿到報告後,機構有個聲稱是「遺傳學教授」的人,還根據報告做了電話解讀。

半信半疑之間,吳佳把檢測體驗發在社交媒體上,引來不少質疑。

有網民表示,「智商稅,打著科技的旗號算命」;還有網民說,「後天努力和生活環境對人影響很大,這個是測不出來的」,「天賦是很複雜的因素,不是簡單用基因就能解釋的」。

與吳佳經朋友介紹參與基因檢測不同,《中國衛生法製》2017年5月發佈的論文《商業化基因檢測現狀調查與法律規製建議》提到,基因檢測服務主要有兩類客戶來源渠道,一是來自醫療機構中醫師的推薦,更廣泛的客戶來源是傳統媒體廣告、網絡宣傳等途徑。

10月10日,新京報記者在淘寶上搜索「天賦基因檢測」,發現也有機構在宣傳,費用從499元至799元不等。

在社交平台和電商平台上,都有不少基因檢測機構在推廣「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項目。這類檢測機構通常有多種基因檢測業務,包括遺傳病鑒定、慢病藥物篩選、疾病風險評估、祖源分析等,兒童天賦檢測只是其中一個項目。

上述檢測機構對於天賦基因的宣傳話術很相似,把檢測報告稱為「一份讀懂孩子的說明書」。

在多個機構的公眾號和官網的宣傳中,先是強調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提出報多個培訓班等於費錢費時間,引發家長的焦慮情緒,再引出天賦與基因的強關聯性,提出通過基因來判斷、瞭解孩子的天賦、潛能,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專業方向不符的「專家」

10月11日,新京報記者以家長的身份諮詢多家檢測機構,發現各類天賦基因檢測費用在3500元至9800元不等。

這些檢測機構的檢測流程基本上相似。機構會將采樣盒快遞給家長,家長用棉簽採集孩子口腔黏膜後,再寄回檢測機構進行檢驗。機構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中的DNA細胞分子,進行基因解讀,大約一至三週,再把紙質或電子版檢測結果反饋給家長。

為了取信記者,多家機構的工作人員還提供了檢測報告的樣本。檢測報告顯示,檢測內容包括智商、情商、運動、才藝等方面,而每一項又包括眾多的小項,如智商這一項就又包含了記憶力、創造力、注意力、想像力、邏輯思維、數學邏輯、語言表達、語言理解等,每一項天賦都有具體的基因位點與之相對應。

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檢測報告出來後,還有專家一對一解讀的流程。

但實際上,機構所說的專家,專業方向與基因檢測不符。

暨賽醫學稱是由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做解讀,當新京報記者詢問呼吸科醫生是否能解讀基因問題時,工作人員又稱,這名副主任醫師是「從事再生醫學多年的專家」。

對比多個機構的檢測報告後,新京報記者發現,對於同一天賦能力,多家機構的檢測位點並不相同。如暨賽醫學中的檢測報告顯示,舞蹈能力是由UGT8基因上的MG4148位點和CREB1基因上的MG2253位點決定的,而乾德生物的檢測報告顯示,舞蹈能力有關ADRB2基因的qk306054、ACE基因的qk561061等16個位點。

但兩個機構工作人員都聲稱,天賦檢測的準確度高達99.9%。

同樣是舞蹈天賦,不同的機構檢測的基因和位點並不一致。網絡截圖同樣是舞蹈天賦,不同的機構檢測的基因和位點並不一致。網絡截圖

對於同樣的天賦、不同機構檢測的基因和位點不同的情況,乾德生物的創始人覃莎莎稱,舞蹈天賦包括多個方面,(另一家機構)只檢測兩個基因肯定是不可靠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員黃尚誌教授,是著名的醫學遺傳學專家,10月19日,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否認了上述基因與天賦的關係。

黃尚誌表示,他只查到兩個基因與疾病相關的內容,並沒有查到與天賦有關的內容。在疾病數據庫中顯示,UGT8基因中的一個堿基改變可能與音調有關,沒有引起疾病的描述。而CREB1基因體細胞突變所致的缺陷,可能引發限於女性的雙向情感障礙,與其他基因融合的體細胞突變還可能導致組織細胞瘤,纖維狀血管瘤。

查不到的「天賦數據庫」

據黃尚誌介紹,目前對於基因檢測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在疾病的篩查、診斷和靶向治療方面。

對於一些檢測機構所說的「某個基因改變後能增強某種天賦或能力」,黃尚誌表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人的智力有遺傳、基因基礎,但現在沒有正規的文章或報導,能說明哪些基因的變異能顯示這個人有某一項天賦。」

覃莎莎還聲稱,孩子的數學邏輯能力體現在哪個基因上,起著什麼樣的作用,這些「都是科研成果,有文獻支撐」。當記者詢問乾德生物是否每種天賦、基因位點都有文獻支撐時,覃莎莎稱是「肯定的」,但是基因位點不可能公開,「因為是我們的科研成果」。

黃尚誌則指出,這隻是一種空口無憑的說法。他提到,基因對人的作用和影響都是通過大量科研、臨床的試驗和數據才能確定的,過程十分嚴謹。機構如果提供不出具體的文獻依據和科研經過,很有可能就是騙局。

據吳佳說,暨賽醫學的工作人員曾表示,他們有專門針對亞洲人的基因數據庫,可以給孩子的基因做比較和參考。

這種說法也遭到了黃尚誌的質疑。他提到,目前只有專門供醫學人員、專業人士查詢的基因數據庫網站,主要用於醫學中判斷基因與疾病的關係,每一個基因的變異、引發的疾病都能查到。如果真像機構所說的存在數據庫,天賦檢測應該對應「天才數據庫」或者「天賦數據庫」,「據我所知,國內和國際都查不到這樣的數據庫。」

黃尚誌認為,提供天賦基因檢測的機構如果有科學、科研方面的支撐,應該明確提供相應的文獻和數據庫以及相應的證據。

而據黃尚誌瞭解,很多消費級基因檢測機構,收受檢者樣品後會找第三方的測序公司去做實驗,拿到數據後只進行解讀。「只要找幾個人,有間房子,有計算機就可以做(解讀)。」

基因檢測天賦的科學性,多年前就已經廣受質疑。

2019年和2020年,江蘇電視台和央視法治頻道就曾對天賦基因檢測的科學性提出了質疑。揚州市醫學遺傳中心博士胡蘇瑋表示,「天賦基因的檢測絕大程度上是一個噱頭」,且不說商業檢測機構是否具有基因檢測能力,即使有,以目前的科學水平根本無法測出孩子的天賦,所謂的天賦基因檢測是打著科學的幌子忽悠人。

2021年12月,華大基因CEO尹燁談到天賦基因檢測時也曾公開表示,「這不過是望子成龍、數字算命在這個時代的縮影。任何打著高科技的幌子去做算命,我們都是唾棄的。真的想讓孩子有天賦,應該陪伴並營造環境。」

今年9月底,《工人日報》發佈了關於天賦基因檢測的報導,再次對這種行為提出質疑。

10月10日,廣東網信辦微信公眾號引用該報導闢謠指出,人的天賦具體由哪些基因決定、如何決定,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給出準確解答,所謂天賦基因檢測是通過概念炒作擴大了基因與天賦的關聯分析。當前基因檢測的功能主要是通過篩查避免有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嬰兒出生,或者通過基因干預的方式對某些慢性病進行預防、診斷、治療。

一家檢測機構的網站中,天賦基因檢測包括智商、情商、才藝、運動四項。網絡截圖一家檢測機構的網站中,天賦基因檢測包括智商、情商、才藝、運動四項。網絡截圖

缺失的標準

在採訪中,當新京報記者提出要查看機構和相關檢測人員的資質時,檢測機構會以各種理由推脫。

暨賽醫學工作人員聲稱,「我手頭上沒有,但如果沒有資質,怎麼建高投入的實驗室?一個儀器都要幾百萬美元。」為了打消記者的顧慮,這名工作人員還說,「這個技術其實非常成熟,測基因就是給家長一些指引。」

在新京報記者提出想要瞭解數據庫用來參考時,佳學基因的工作人員則稱,「它是專業數據庫,需要帳號,只有專業人士才能進入。」而對於天賦基因檢測項目和人員的資質,工作人員表示無法提供關於天賦檢測的資質證明,「但機構是醫學檢驗所,本身就是醫療執業機構。」

工商信息顯示,佳學基因的主體公司是佳學基因醫學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營地址在昌平區,經營範圍包括技術推廣服務、投資管理、市場調查、經濟信息諮詢、銷售醫療器械I類等。

10月24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昌平區衛健委,工作人員表示,佳學基因不屬於醫療機構,也不在衛健委的監管範圍內。「它(的經營)屬於商業行為,不屬於醫療行為。」

當記者提出佳學基因無法提供資質證明時,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它是醫療機構,執照肯定有,隨時都(應該)提供。」

黃尚誌提到,目前,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應用場景大致分為三類:科研級、臨床級和消費級。科研級主要面向科研人員,用於醫學研究、藥物研發等;臨床級包括遺傳病診斷、腫瘤用藥指導、慢性用藥、腫瘤風險篩查和法醫學應用等;而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屬於消費級基因檢測,也叫商業化檢測,這類檢測機構通常是醫療機構之外的企業。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常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項目包括營養代謝能力、解酒能力、瘦身指導、藥物反應檢測、肌膚管理、易感疾病、祖先溯源檢測等,價格從199元至上千元不等。但消費級基因檢測僅僅是體檢或者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如果需要後續進一步針對性檢測或治療,仍需要專業醫療機構和臨床醫生的診斷。

據《工人日報》報導,現行《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2013年版)》中,基因檢測的項目屬於臨床分子生物學及細胞遺傳學檢驗,包括腫瘤分子生物學檢驗、疾病相關分子生物學及細胞遺傳學檢驗、用藥指導的分子生物學檢驗等,「天賦基因檢測」並不在目錄範圍之內。

針對臨床基因檢測的規範問題,有關部門有明確的規定。以大連市衛生健康委下發的《關於規範醫療機構開展臨床基因檢測項目的通知》為例,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開展臨床基因檢測項目應該具備衛生主管部門批準的診療科目「醫學檢驗科/臨床細胞分子遺傳學專業」,以及取得臨床基因擴增檢驗技術的準入(備案)資質。

另外,醫療器械是基因檢測的重要工具,基因檢測公司必須持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方可合法經營。

但新京報記者發現,針對消費級基因檢測,不管是標準還是監管,都顯得缺乏。

《商業化基因檢測現狀調查與法律規製建議》提及,在行業標準方面,基因檢測呈現出較為混亂的市場狀態,包括消費級基因檢測很難自然形成一個行業標準。而對測序結果進行比對、作出建議的人員,其中一部分具有人力和社會資源部認證的「健康管理師」資質,一部分則僅僅通過測序服務公司的培訓,熟悉所提供的「套餐」比對和分析流程後即上崗從事報告生成工作,一些企業往往還由這樣的人員為消費者提供後續的諮詢服務。

2022年1月,《中國衛生法製》期刊發佈的《商業化基因檢測的法律規製》提到,診斷級別的基因檢測受國家藥監局監管,有資質的產品可獲得藥監局批文。而消費級基因檢測卻沒有嚴格的法規依據或行業標準,發展並不成熟。

文中提到,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相關的準入標準、管理規範出台以前,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的臨床應用,但對於非臨床應用的用於檢測健康風險等商業化基因檢測,並未作出政策約束。

黃尚誌表示,基因檢測應用於醫療領域監管比較多,但商業化檢測機構一般是商業註冊,與臨床檢測需要衛生部門批準不一樣。

《商業化基因檢測的法律規製》同樣指出,由於沒有法律的規範和禁止,引發準入門檻低、行業亂象等問題。商業化基因檢測沒有明確的準入條件,意味著為公眾提供基因檢測服務機構的「行業壁壘」較低,甚至根本沒有任何約束,以至於如何保障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商業化基因檢測的整個行業並未形成系統化、體系化的檢測標準,必然會影響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消費者的權利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涉及消費者權利方面,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基因檢測是有一定門檻的,相關機構在宣傳時,要出具權威部門或權威機構的認定資質,把臨床數據、相關檢測人員資質以及檢測項目資質等必要信息向消費者真實準確地進行明示,證明具有它所宣傳的效果,否則就涉嫌虛假宣傳。

(文中吳佳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祖遲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