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至,頤和園推薦兩個最美賞秋點位

本週起,北京進入賞秋最佳時期。頤和園園林深處,彩葉與湖面相映成趣,絢爛絕美。今年,頤和園打造能夠體現秋日北方郊野林趣與湖岸風荷水趣的後溪河景區和耕織圖景區兩個特色賞秋點位,遊客既能觀賞到落英繽紛,又可以看見殘荷似霜的秋日美景。

後溪河「神樹」「網紅橋」成寶藏打卡地

步入頤和園,醉人的秋意隨處可見,其中,後溪河景區和耕織圖景區是每年頤和園賞秋的熱門位置。

後溪河景區的後溪河位於萬壽山北側,遠離頤和園主遊覽區,遊客密度相對較低,「兩山夾一河」的天然地勢使這片區域植被茂盛,園林小氣候環境景觀令人舒適,「神樹」「網紅橋」連年成為京城秋日「寶藏打卡地」。

10月30日,頤和園後溪河景區,遊客在五彩繽紛的秋景中遊覽。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10月30日,頤和園後溪河景區,遊客在五彩繽紛的秋景中遊覽。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近期,隨著深秋來臨,後溪河兩岸種植的白蠟、銀杏、樸樹,以及槭樹類、槲櫟類植物逐漸呈現出橘、黃色。五彩斑斕的樹葉與平靜的後溪河水面形成了難得一見的北方秋季景觀,遊船由後溪河往返於蘇州街和昆明湖,動靜結合,景色優美宜人。

從今年夏末起,頤和園就啟動了秋季植被養護工作。在後溪河區域延續曆年修剪和保護的痕跡,去除景觀樹木的乾枝死杈,在保留自然飽滿樹冠的同時,減少突出和過密的枝條,讓樹冠從視覺上相連,呈現一條平緩的弧線。同時,重點對探水枝進行養護,保留獨樹成景的古畫神韻。

在耕織圖景區可賞蘆花、殘荷

在耕織圖景區,則有不一樣的養護方式。自頤和園北如意門入園,向南即可抵達耕織圖西堤景區。

耕織圖西堤景區的早春山桃花絕豔京城,秋季也是賞荷勝地,「滿山鬆柏成林,林下綴以繁花,堤岸間種桃柳,湖中一片荷香」是過去200多年一直延續下來的植物景觀佈局。

為了再現秋日「殘荷似霜」的景色,頤和園在保留湖中殘荷、蘆花的同時,對景區內沿岸大樹的樹冠進行了疏枝和分層,減少探水枝的數量,讓風和光透進來,為沿岸殘荷、蘆花提供了天然的透景窗。落日餘暉照耀在蘆花、殘荷上,將湖面染成了金色。

延遲清掃落葉保留最美秋色

頤和園全園賞秋植物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全園保留著自清漪園時期延續的植物景觀特色。

為了幫助遊客留住北京的秋,頤和園連續多年採取延遲陸地景區清掃落葉的管理方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延緩清掃地面落葉,同時根據遊客賞景需要,加大對湖面落葉的打撈力度,保證金色路面與湖面倒影在畫面中同時存在。

落葉景觀還能持續一個月左右。待落葉水分減少,公園出於防火的安全考慮,將陸續對落葉進行集中清理,避免火災等安全隱患的產生。湖面保潔方面,除了每天7點前集中清理外,還在每天8點至17點增加湖面清理頻率,讓湖面保持清澈如鏡的狀態。

10月30日上午10點半,頤和園,工作人員在湖上打撈落葉。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10月30日上午10點半,頤和園,工作人員在湖上打撈落葉。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遊覽提示

賞秋路線一:

後溪河景區:北如意門入園,向東進入頤和園後溪河景區,沿途欣賞白蠟、銀杏、樸樹等彩葉植物以及槭樹類、槲櫟類植物等。

最佳拍攝時間:9點至10點

賞秋路線二:

耕織圖景區:由北如意門入園,向西途經耕織圖景區至西堤,沿途可以欣賞到柳、銀杏、元寶楓、蘆葦及百畝殘荷、蘆花飛雪。

最佳拍攝時間:15點至16點

除了賞秋景,遊客還能在兩個最美賞秋點位周邊享受到配套文化商業服務。

位於耕織圖景區的「頤啡咖啡」在2022年上榜北京2022網紅打卡地提名推薦榜;位於後溪河沿線的諧趣園「引鏡咖啡」於2022年下半年正式對外開放,已成為頤和園新晉網紅打卡店舖。除兩處咖啡店舖外,文具、文創店舖均可在賞秋景沿途找到。

11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頤和園執行淡季開放時間,每天6:30開園,18:00停止入園,19:00閉園。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