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發佈倡議:以科創為引擎 培養有國際視野的農業青年人才

新京報訊(記者周懷宗)「我們願意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通過全球交流與合作,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以應對全球糧食安全和減貧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風險。」11月3日,在北京平穀舉行的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農業大學發佈「創新驅動發展,教育賦能青年」行動倡議,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杜太生表示,中國農業大學將致力於聯合全球農林高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農業青年領軍人才,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局勢。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杜太生。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杜太生。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杜太生表示,氣候危機、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要素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上升以及農業投資增長乏力等,給全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緩慢,和農業直接相關的目標,如零饑餓目標,營養目標等,均面臨挑戰。全球農業生產正在遇到氣候危機等諸多挑戰。「基於對全球糧食安全和減貧發展問題的關切,基於對科技賦能農業創新發展的認同,基於對全球青年全面發展的期望,我們發佈這一倡議。」他說。

倡議包含四部分內容,杜太生介紹,第一,我們倡議彙聚國際一流人才,依託世界頂尖涉農大學聯盟,與全球知名涉農高校建立緊密合作,聯合培養農業領軍人才,攜手推進科研與實踐,為解決未來農業面臨的挑戰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第二,我們倡議搭建國際聯合創新平台,與國際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推動北京農業中關村科技創新高地的發展,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和北京京瓦中心建設,推進農業研究的國際化與創新。第三,我們倡議培養國際視野青年學生,為下一代農業領軍人才打造國際舞台,不斷拓展中外合作辦學,提供國際化的學習與研究環境,激發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科技人才。第四,我們倡議推廣國際化科教融合模式。依託「一帶一路」農業科教創新聯盟,以國際版「科技小院」為先鋒,擁抱「一帶一路」機遇,傳播中華農耕文明和中國農業的經驗和技術,推進全球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與人才的緊密結合,實現合作共贏的科教融合、產教融彙與高質量國際交流合作。

 「當今世界千變萬化,全球糧食麵臨危機,需要把科技、教育和人才一體化考慮,把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和人才高地建設力量彙聚到一起,為未來培養農業領軍人才」。杜太生說,「我們需要培養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解民生、治學問’的堪當世界農業科技創新重任的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編輯 唐崢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