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摩擦學研究先驅者、中科院院士溫詩鑄逝世

新京報訊(記者馮琪)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摩擦學專家、原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溫詩鑄,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溫詩鑄院士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摩擦學專業的研究生與博士後。圖/清華大學溫詩鑄院士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摩擦學專業的研究生與博士後。圖/清華大學

公開資料顯示,溫詩鑄1932年11月2日出生於江西豐城,195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獲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並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調電力工程系燃氣輪機教研組,擔任機械組組長。1976年任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機械設計教研組副主任、主任。1981年後,先後擔任摩擦學研究室主任、摩擦學研究所副所長、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2年重組建設為高端裝備界面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名譽主任。曆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摩擦學分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微米拿米技術學會理事;《潤滑與密封》編委會主任;《機械工程學報》《摩擦學學報》以及《Friction(摩擦)》《Tribology International(國際摩擦學)》《Tribotest(摩擦測試)》等期刊編委。

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溫詩鑄是國內開展摩擦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一直堅守在摩擦學研究的前沿。他帶領團隊發展了面向工程問題的彈流潤滑理論,提出了薄膜潤滑理論,推動了現代潤滑設計理論的發展;開拓了納米摩擦學研究,為超精密表面製造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提出開展機械界面科學與技術研究,推動了摩擦學學科向廣度方向發展。

據悉,溫詩鑄出版學術著作7部共12版,包括《摩擦學原理》(共四版)、《彈性流體動力潤滑》《抗磨損設計》《納米摩擦學》(共兩版)、《界面科學與技術》《界面力學》和《Principles of Tribology(摩擦學原理)》(共兩版)等,推動了摩擦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此外,溫詩鑄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摩擦學專業的研究生與博士後,他專門設立「溫詩鑄楓葉獎」,經常鼓勵學生和青年教師要敢於創新,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說:「科學工作者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坎坷和磨難面前要樂觀,要笑對人生。」

「溫詩鑄院士為我國摩擦學科技和教育事業奮鬥一生。溫詩鑄院士的逝世是清華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重大損失。」清華大學機械系發佈的訃告寫道。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