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時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11月1日,北京首鋼園,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年文化創新主題論壇,會議間隙,一名外國青年代表觀看非遺傳承人現場製作民間工藝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11/06/fa18e601-9f7a-43fa-c6b7-8fc098632253/transcode_5ffd6a94-8059-437e-c8eb-a0348947.mp4/av-g.m3u8
「世界青年是一個具有多樣性的群體,他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擁抱青年文化多樣性,促進跨文化合作,是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必要的務實之舉。」在11月1日於北京舉辦的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年文化創新主題論壇上,蒙古國青年聯合會主席斯日格勒恩·畢特爾說。
文化創新,既指向不同文化內部的創造性更新,也指向基於文化多樣性和文明交流互鑒的共創共生。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是新時代推進文化創新的「不二法門」。青年群體既是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世界文化歷史發展新階段的推動者,更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傳承者和創新者,因此,在新時代促進世界青年加深文化對話,增進相互理解,可謂意義深遠。那麼,如何幫助不同語言體系下的世界青年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認識世界,發現不同文明的獨特之美,找到彼此間的文化共鳴?
推進各國青年的文化合作,消除誤解和隔閡
斯日格勒恩·畢特爾認為,應當在世界範圍內推進各國青年的文化合作,以文化合作增進文化創新。「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共聚一堂,相互學習時,誤解和隔閡自然會消散,這不僅能夠架起溝通的橋樑,還有助於打破偏見和歧視。」斯日格勒恩·畢特爾說。在他看來,不同視角的文化碰撞會激發創造力,因而,讓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開展合作,集思廣益,可能為全人類面臨的挑戰找到新的解決方案。為此,他提議,在青少年群體中實施國際文化交流計劃和沉浸式文化體驗,例如組織國際文化節活動,讓世界各國青年聚在一起,「既可以展現世界青年的多樣性,具有教育意義,節日活動的歡慶氛圍也有助於傳遞善意和友誼。」
俄羅斯青年事務署副署長傑尼斯·阿西羅夫的看法與此不謀而合,他介紹,明年3月俄羅斯將舉辦「世界青年聯歡節」活動,屆時,民間藝術品市集、與文化名人的創意交流會、戲劇表演、音樂會等多項活動將亮相,「青年聯歡節的價值觀是尊重各民族文化和傳統的多樣性。每個國家都將展示其獨特的文化,我們主張相互借鑒而不強加統一標準。」傑尼斯·阿西羅夫說。
促進教育交流,構建青年文化共同體
斯日格勒恩·畢特爾的另一建議是加強教育計劃的實施,讓世界各國為青年提供更多留學機會;開展跨文化的項目和合作,幫助各國的年青人相互學習,創造價值;同時,建立導師製計劃,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匹配成對,相互給予文化指導和支持,以加深相互瞭解。
「青年是各國間教育交流的主角。」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寧琦表示。她以北京大學辦學理念為例,表達了高校在促進世界青年跨文化交流方面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她認為,高校是培養引領青年的陣地,構建青年文化共同體關涉到國家與地區之間多層次人文交流合作機制,文化交流渠道的統籌與完善。因而,高校既要培養具有國際意識的青年人才,夯實青年文化共同體的治理資源,也要躬身實踐國際化辦學教育理念,構築青年文化共同體的民心基礎。
用旅行和閱讀拓寬觀察世界的視野
教育並不只是在學校完成的功課,而是貫穿人生的持續性課題。中國環球旅行家馮靜認為,年青人還應在校園之外進行自我教育。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馮靜表示,旅行是促進各國跨文化交流,增進彼此理解和認同的很好方式。她說:「人和人在面對面交流時會產生親近感,很多感人的故事只有在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才會發生。所以年青人應該儘可能多出去看世界。眼界開闊了,才會知道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和盲區。」
學習接納文化多樣性,培養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可以從兒童時期開始。前國際出版商協會主席李察·查金認為,閱讀對於兒童至關重要。閱讀可以讓孩子們增強理解,而理解有助於提高情商。他以《哈利·樸達》長篇小說在全世界獲得成功為例,提出「無論各國人們彼此的文化如何不同,他們都有跨越國界的共同人性」的觀點。「你不必強迫孩子們讀《哈利·樸達》,他們喜歡《哈利·樸達》的每一卷書,從而養成了熱愛閱讀的習慣,這會引導他們閱讀其他作品。」李察·查金說。
「文化因子作為一種特殊而又跨越時空的合作成分,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跨區域、跨種族、跨國別合作的優選項。」寧琦說,「期待青年與世界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和對話,打造新時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構建全球視野下的世界青年文化共同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1月06日 T4 版